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9/ 22 16:52:31
來源:中國華能

非凡十年·講述丨我的礦山我的夢

字體:

  “為進一步提升煤炭生産效率,全國最大露天礦——華能伊敏露天礦引進智慧化、科技化手段,去冬今春以來,累計增加原煤生産644萬噸。”2022年7月9日,我早早守在電視機前,看著央視新聞主播“官宣”伊敏露天礦成為全國最大露天礦,並對智能化礦山的建設成果予以肯定。想到自己十餘年在礦上的奮鬥,以及伊敏露天礦三代人的付出,我的欣喜與自豪難以言表,“大露天”的夢想如今終於實現。

  真正的“大露天”

  “我們這代人就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要把伊敏露天礦建成‘大露天’!”記得剛到伊敏露天礦工作時,這是我師傅劉清勳最常跟我念叨的話。

  歷經幾代人艱苦奮鬥,伊敏露天礦産能一步步攀升,終於在2012年核增至2200萬噸。作為生産技術科副科長,我雖萬分激動,但內心也有很多擔憂:90年代購買的12立方米電鏟還在服役期,85噸級卡車還在生産現場承擔重任,生産工藝系統還停留在5年以前……産能核增後,這些“老夥計”是否能跟上最新的産能要求?還能服役多久?這樣的露天礦距離真正現代化的“大露天”還有多遠?

  2013年4月起,我組織專業人員對採礦布局、設備需求等進行全面分析,考慮到剝採比增大、開採深度增大、剝離運距增加、設備能力不足等因素,我們確定了增加傳統大容量電鏟等設備和引進以電代油大型設備的方向。為了尋找到更好的方案,我帶領團隊先後去往國內外礦山考察10余次,最終確定引進世界上生産能力最大的緊湊型輪鬥挖掘機連續系統。2016年,我和團隊緊鑼密鼓地推進項目合同簽訂、設計製作、設備安裝、有載運行、能力考核等。2019年,這套投資3.4億元、全長5公里的“巨型蛟龍”終於成功“落戶”伊敏露天礦。這套系統相比於同等能力的單鬥卡車,定員減少約36%,燃油消耗減少30%以上,安全效益、環保效益顯著。看著眼前嶄新、高效的設備,我感到離幾代人的“大露天”夢又近了一步。

  2022年,成功“升級”後的伊敏露天礦順利實現産能核增至3500萬噸/年,成為了全國最大露天礦之一。然而,還沒等大家共同為“大露天”舉杯,國際國內煤炭緊張形勢突至,作為礦長的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抱着“多出一噸煤就能為更多電廠解決燃‘煤’之急”的想法,我們加強生産組織、壓縮非生産時間、強化協調溝通、優化生産技術等,上半年累計生産原煤1976萬噸,同比增加359萬噸,為緩解煤炭緊張形勢、保障民生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今的伊敏露天礦,有鎮守穩定供煤的一員“大將”——亞洲首套半連續系統,年産煤炭1100萬噸;有煤炭開採轉型升級的“急先鋒”——國內規模最大的純電動礦用寬體重卡車隊,年剝離産量800萬立方米;有業界綠色開採的優秀典範——單鬥-卡車、半連續及全連續的“聯合開採”工藝模式,是真正具備硬實力的“大露天”。

  “無人運輸”的礦山

  “作為車鏟司機,我們得三班倒,前夜還好,後夜那8個小時是真難熬啊,心裏想著安全和産量,但眼皮直打架,完不完得成任務先不説,那可是真危險啊。”這是大車司機師傅們普遍的“心病”。看著師傅們如此辛苦,我心裏十分不是滋味,作為技術科負責人,我開始思考,如何能改變這種作業模式?我們的礦是否能發展成為“無人”的全智能模式?

  2019年年末,我提出了開展無人駕駛項目研究,並擔任智能辦公室主任。開展172噸級自卸卡車底盤線控改造,使其實現線性控制車輛的制動、轉向以及車鬥舉升,最終實現車輛無人駕駛……這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原本就困難重重的項目更是推進緩慢。

  怎麼辦?延工期?不行,越是難啃的骨頭越要啃!我們舉全礦之力,開展黨員攻關項目,自主開展了電機控制模塊、轉向助力模塊、舉升控制模塊、線控制動模塊的自動化程序編寫以及執行器的安裝和整車的靜態、動態調試等工作,終於在2020年4月30日,完成了國內首個172噸級自卸卡車底盤線控改造,構建了國內首個無人化工作面,成為了全國露天礦無人駕駛的領跑者。聽着大車司機師傅激動地討論即將告別危險的夜班,我心裏成就感油然而生。

  目前,伊敏露天礦構建的國內首個露天礦無人化示範工作面,聯合國內首&20立電鏟實現了遠程遙控作業,複雜工況作業效率達到人工效率的80%以上,作業成功率達到98.6%。雖然目前這些設備還只是在一兩個工作面上測試,但我相信,只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一定能打造出全智能的“無人”礦山。

  從“大露天”到“大美露天”

  2009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在伊敏露天礦提出的“三個結合”的重要囑託始終縈繞在我耳畔。

  建設綠色礦山的接力棒已經跑了幾代人,如今交接棒在我手裏,我也要跑好,甚至要在業內領跑。2020年,我帶領各部門人員到國內其他礦山進行學習。看了許多優秀案例,我想綠色環保不應當僅僅停留在邊開發邊保護,我們可以有一個更美的“夢”。結束行程,我提出建設“國內首家煤礦生態修復示範區”的想法獲得了所有礦黨委委員一致認可。

  説幹就幹,2021年項目正式啟動,我和生態修復辦的同事們,克服了工期緊張、極端天氣、運輸受阻等困難,終於在7月30日,重現了建礦初始最大湖泊——伊和諾爾湖,並新建了1200平方米的“明珠館”,種植樹木8241棵、花草36公頃,建成了總面積2047公頃的生態修復示範區。

  施工結束的第二天早晨,我迎着曙光行走在示範區的景觀大道上,看著成群的野鴨在湖中嬉戲,滿目翠綠中花兒競相綻放,內心溢滿幸福。但我並不滿足,我們的新夢想不僅是“大美露天”,還有“智慧露天”,未來我們大有可為。(楊心蓓 李欣)

【糾錯】 【責任編輯:呂愛玲 】
閱讀下一篇:
0100301014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168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