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黃果樹”-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18

14:2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9版 草地副刊

青海“黃果樹”

2025-07-18 14:25:3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9版 草地副刊

  作者:史衛燕

  貴州黃果樹瀑布,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留下“搗珠崩玉”“勢甚雄厲”的美譽後,名揚四海,成為中華第一瀑。

  在青海,也有一個“黃果樹”。它似乎寂寂無名,但卻是“中華水塔”發源地,長江、黃河、瀾滄江皆在此度過生命本初的孩童時期,爾後英姿勃發,奔流浩蕩,衝出青藏高原,潤澤神州華夏。

  這裡的“黃果樹”,指的是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三地,取三州名字中的一個字而得名,大部處於青海南部平均海拔4500米的超高海拔地區。

  青海“黃果樹”很美,它高遠、遼闊、壯麗。雪山、河流、湖泊,白雲、藍天、星空。這裡的美麗有時過於完美,讓看到的人都會感嘆一句:“怎麼每張照片都像電腦桌面壁紙!”

  巍巍崑崙、唐古拉山是青海“黃果樹”的“左膀右臂”。在它的中部,水網密布,有了千回百轉的萬千柔情。

  青海“黃果樹”的風乾燥凜冽,剛到青海時,行至此地,心中總會有疑問:為何眾多河流在這裡孕育?

  原來,雖然高高隆起的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海洋的暖濕空氣,但在崑崙等大山頂部,雪山凝結千萬年的水滴,大山的褶皺間,涓涓細流不斷匯聚澎湃成大江大河。“萬山之宗,萬水之源”的名號就源於此。

  青海“黃果樹”也很苦,它高寒、蠻荒、孤寂。在青海,人們提起“黃果樹”,往往不是心生嚮往的模樣,反而要感嘆一句“太艱苦了”。由於海拔極高,這裡許多地方的氧氣含量不足平原地區的60%。

  “黃果樹”有多苦呢?這裡幾個地方的順口溜可以説明:“曲麻萊曲麻萊,進去出不來”“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過了五道梁,生死兩茫茫”……

  在極致的美與極致的苦之間,天地間的生命卻別樣絢爛。

  春節前夕,我和同事決定挑戰極限,前往可可西裏最深處的“青海最高峰”布喀達坂,採訪英雄身後事。30多年前,玉樹州治多縣委副書記索南達傑為保護藏羚羊,在與盜獵分子激戰中,倒在了這裡。在這片“最偉大的荒野”,我們穿行於凍土、冰河、亂石堆、雪地,冬季的荒野令人絕望,任何生命痕跡都看不到,“生命禁區”名副其實。然而,巡山隊員告訴我們,在“生命禁區”,所有的生物都在“拼命生存”——別看眼前一片荒蕪,但在夏季短短兩三個月內,可可西裏的植物就會在極短的生長周期完成發芽、成長、開花、結籽全過程。

  植物尚且如此,那人又如何生存?答案讓我驚愕。如此極端條件下,人們奮鬥不息,詮釋着“人之所以為人”的偉大。

  有的人為了其他物種的生存權,而選擇讓自己的生存面臨危險。

  為了傳承索南達傑精神,繼續守護好可可西裏,三代巡山隊員持續接力。我們跟隨森林公安在布喀達坂峰腳下一個簡易保護站過夜,確認屋內沒有熊和狼後,巡山隊員麻利地從車上取下汽油、爐子、淡水進屋燒水。普措才仁是索南達傑的外甥,到可可西裏從事保護工作已26年。用熱水送下胃藥,含上緩解心絞痛的丹參滴丸,他慢慢和我們談起巡山往事。巡山隊員每年至少有12次巡山,幾十年過去,儘管外面已是滄海桑田,隊員們依舊要用生命守護生命。

  他們有的跋山涉水,就為尋找一個答案。

  去年7月,在與長江水利委一同在江源地區科考時,我們來到長江源頭的冬克瑪底冰川,傾瀉而下的冰川融水轟隆而來,我瞬間頭腦空白,差點被水流推走,這是多麼強悍的“生命力”!

  如果説世界上有什麼力量敢和水比堅韌強大,那可能就是人的意志。科考時,不少人員出現嚴重高反症狀,但沒有人退縮。科學家告訴我們,古人曾對長江源頭位於何處困惑不已,面對密如織網的河流,人們只能“望源興嘆”。由於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惡劣,水系發育紛繁複雜,江源地區的神秘面紗至今也未完全揭開,他們一次一次來此,就是要解開謎題。

  實際上,天寒地凍之地,人類從未止步。果洛境內的扎陵湖、鄂陵湖兩湖古稱柏海,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王松讚幹布在此等待他求婚數次才如願迎娶的大唐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自長安出發,越黃河,翻日月山,風餐露宿半年之久,兩支隊伍最終相會。

  在宏大敘事之外,這裡的人們俯仰天地之間,創造着屬於普通人的生命故事。

  採訪中,只要遇到人,就能感受到淳樸的民風。當地人主要使用藏語,有時候説不出自己的名字,他們會果斷掏出身份證,讓我們自己看;他們不問你是誰,直接就把人往屋裏領,熱情介紹自家的情況;不管富裕與否,很少有人家落鎖,仿佛敞開門歡迎所有人。

  更讓人難忘的是小朋友。近年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在當地發展很好,學齡兒童的漢語水平迅速提高。後來我們總結出一個訣竅,想要在一個村莊打開採訪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一個村裏的小朋友。他們漢藏兩種語言都十分流利,又熱情活潑、熟悉村情,靠他們可以打開任何一個人的“話匣子”。

  青海“黃果樹”,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地方——如此重要,卻又少有人知;十分美麗,但又艱苦奇絕。在這神奇的高原,以及高原上的人們,正在屬於這片土地的生命之路上毅然前行。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青海,人們,黃果樹,生命,巡山,隊員,長江,一個,西裏,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