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嶺南中醫藥文化傳承周”在京啟幕!廣藥非遺亮相中國非遺館
7月15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嶺南中醫藥博物館聯袂主辦的“嶺南非遺,匠心守藝:嶺南中醫藥文化傳承周”盛大啟幕。這場以非遺為紐帶的文化盛典,將嶺南大地孕育的中醫藥瑰寶推向國家級展示舞&。
文化和旅游部原黨組成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中國中藥協會原會長房書亭,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榮譽會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委員會原副主任劉魁立,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黨委書記王晨陽,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小軍等出席活動啟動儀式。
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小軍致辭
三館聯動發力嶺南中醫藥文化共話新篇
此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嶺南中醫藥博物館“三館聯動”共同推動非遺保護、中醫藥文化傳承,在業界尚屬首次。
李小軍&&,此次活動是廣藥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是積極推動中醫藥守正創新、大力推動老字號振興的有益嘗試,更是立足嶺南、面向全國、放眼國際的重要文化傳播節點。嶺南中醫藥博物館的建設是廣藥集團弘揚南藥文化的重要抓手,未來將開展更多文化主題活動,傳承傳播中醫藥文化。
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小軍致辭
活動上,多位專家就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提出了寶貴建議。廣州中醫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張忠德教授深入剖析了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傳承對於提升臨床水平、培養後繼人才的重要性,為“傳承”賦予了鮮活的時代意義。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博物館工作委員會副會長趙紅宇分享了中醫藥在國際舞&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描繪了中醫藥走向世界、貢獻全球健康的宏偉藍圖與實施路徑。
非遺市集亮絕活廣藥“12+1”老字號矩陣亮相
本次“嶺南中醫藥文化傳承周”特設6天非遺市集。來自廣藥集團的陳李濟、王老吉、敬修堂等13家企業,將中國非遺館變為非遺秀場,帶來豐富的非遺技藝展示與特色産品體驗。
在這裡,觀眾能看到陳李濟百年陳皮養生茶道、中一安宮牛黃丸的蠟丸製作、採善堂萬應茶製作等非遺技藝,還能品嘗陳李濟陳皮茶、潘高壽龜苓膏、王老吉荔小吉等廣藥特色産品,體驗採芝林藥材香囊製作。當千年藥香縈繞京華,當古法技藝遇見現代觀眾,這場活動讓非遺跳出博物館的紙片記憶,成為“看得見、摸得着”的“活”文化,全方位呈現嶺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始創於清嘉慶年間、傳承200餘年的中醫藥老字號福建採善堂併入廣藥集團後,首次與兄弟企業同&獻技,標誌着廣藥集團中醫藥老字號“12+1”矩陣新征程的開啟。
非遺新表達中藥文化從傳統典籍走向時尚生活
廣藥集團作為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以中醫藥為主業的世界500強企業,旗下擁有“白雲山”和“康美藥業”兩家上市公司及30多家成員企業,其中13家為中華老字號,11家已超百年歷史。具有420多年歷史的“全球最長壽藥廠”陳李濟、190多年歷史的“涼茶始祖”王老吉,以及敬修堂、潘高壽、採芝林等均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目前廣藥集團已有10多個項目入選國家級或省級傳統中藥非物質文化遺産。
一直以來,廣藥集團秉持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理念,實施科技創新領跑工程,通過數字化、科技化戰略,建設中藥材智慧溯源系統、智能化生産車間、智慧藥房和醫藥智慧物流中心,以數字化賦能中醫藥全産業鏈;建成各級科研&&近90個,其中國家級科研機構8家,不斷提升中藥研發水平。同時,以打造中醫藥世界IP為己任,廣藥集團加快中藥産品時尚化、國際化發展步伐,通過建立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矩陣、開發中藥文創IP、打造“中藥+時尚飲品”等新業態,將中醫藥文化符號轉化為可體驗、可消費、可傳播的生活方式,讓中醫藥文化和非遺走出典籍、融入生活,推動中醫藥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