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築千年韻,太極一城春
不一樣的廣府古城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文華 趙鴻宇
華北平原上古城不少,河北邯鄲的廣府古城有些不一樣。
這座有上千年歷史的城池四面環水,護城河體系完整,水源豐沛,連通面積16.8平方公里的永年洼。
廣府城在永年洼中由來已久,隋末唐初夏王竇建德曾修築圍堤,後周洺州團練使郭進曾廣種荷花,清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觀承經宿,詩云:“稻引千畦葦岸通,行來襟袖滿荷風。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樓邊水近東。擬放扁舟塵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氣全消處,清興鷗魚得暫同。”形象描繪出廣府古城出乎其類的水鄉風貌,詩碑今猶在。
曲梁是廣府城古稱,往事可溯至春秋時,《左傳》記載,公元前594年,晉國大將荀林父敗赤狄於曲梁。漢代曲梁設縣,屬廣平郡。廣府城為廣平郡及後來的武安郡、洺州、廣平路、廣平府、永年縣治所,也稱廣平、洺州,曾為竇建德都城,李白、白居易等經行留詩,現為邯鄲市永年區廣府鎮。
邯鄲境內有多處古城,廣府是唯一傳續單一併完整保存於地面的古城。現存城墻為明代城墻,是我國現存磚砌城墻較早且保存完整的古城。
廣府古城還是楊氏、武氏太極拳發源地,被稱為“中國太極拳之鄉”,城內半數居民練過太極。而今,廣府古城正以“古城為形、水城為韻、太極為魂”,展示出不一樣的古城新貌。
夏國都城
從廣府古城到邯鄲市中心大約30公里,這段路程李白曾乘醉走馬經過。
那是752年春天,李白到河北探望時任臨洺縣令的族弟李皓,作《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醉騎白花駱,西走邯鄲城。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入郭登高樓,山川與雲平。深宮翳綠草,萬事傷人情……”
當時臨洺縣屬洺州,洺州治所在廣府城。邯鄲處在太行山東麓大道和滏口陘東出太行的交會地帶,從商周起形成城邑,戰國時期成為趙國都城,秦漢時仍是天下名城,魏晉南北朝戰亂綿延,邯鄲城逐漸衰落,相距不遠的廣府城成為區域政治中心。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以曲梁(廣府城)為廣平郡治所,北齊改曲梁為廣年,北周設洺州,治所在廣年,隋大業元年(605年)避楊廣諱,改廣年為永年。619年,竇建德攻克洺州(廣府城),遷都到這個“南通鄭衛、北達幽燕”的區域中心城市。竇建德的夏國政權曇花一現,他本人卻留下久遠的迴響,在廣府及河北其他地方,至今仍有他的傳説遺跡。
竇建德遷都時對廣府城墻進行了修整,城池初具規模。今廣府城邊,竇建德始建的圍堤仍在,千百年來幾經修建,一直護佑着古城。廣府城內西街,有通向城外的運兵洞,相傳是竇建德所建。城內府衙後院原有土冢,是劉黑闥所建竇建德衣冠冢,20世紀中期尚在。河北井陘縣有竇王墓村,説是劉黑闥找到竇建德屍體後運往廣府,經過這裡時車怎麼也不動了,只好埋在此處。竇建德是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人,今故城竇堡店、高小營、太子營等村名由來與他有關。
竇建德和劉黑闥在《隋唐演義》《説唐》等作品都有出現,是唐朝創建時的勁敵。竇建德在隋末揭竿而起,虎踞河北,逐鹿天下,618年建立夏國,定都樂壽(今河北獻縣),619年擊敗殺害隋煬帝的宇文化及,俘獲蕭皇后及裴矩等隋宮廷人員。同年,擊敗唐淮安王李神通,俘虜李神通、魏徵等,遷都洺州,築永春宮。621年,竇建德南下救援被唐軍圍困於洛陽的王世充,拒絕部下凌敬等避實就虛轉兵河東的建議,與李世民大戰武牢,結果戰敗被俘,同年,在長安被殺。之後余眾擁劉黑闥再起,多次與唐軍激戰,收復了竇建德原來的地盤。622年,劉黑闥稱漢東王,仍都洺州,623年,敗於李建成所率唐軍,在洺州被殺。
竇建德從立國到被殺不過三四年時間,200多年後,魏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名)書佐殷侔發現,河北和山東的人仍在傳揚夏國往事,十分尊崇竇建德,建廟祭祀,禮儀隆重。殷侔有感作文並立碑,寫道,隋末亂世,群雄紛起,竇建德是仁義之師,廣受擁戴,“知義而尚仁,貴忠而愛賢,無暴虐及民,無淫兇於己。故兵所加而勝,令所到而服”,有別於王世充、李密等割據勢力。
史稱竇建德“勸課農桑,境內無盜,商旅野宿”,在亂世中開拓出昇平氣象,這樣的政權何以速敗,《舊唐書》説是“天命有歸,人謀不及”,《新唐書》説竇建德“假仁義,禮賢才”,但“本夫孽氣腥焰,所以亡隋,觸唐明德,折北不支”。竇建德出身草莽,雖行仁政,終受政治和軍事識見局限而敗,但他的仁良被民間久久銘記。
竇建德被殺約1000年以後,褚人獲在小説《隋唐演義》中給了他一個出家為僧而善終的結局。小説寫竇建德起事及敗亡基本依據史實,但不落成王敗寇的窠臼。寫其出場,“氣昂昂走出偉然一丈夫”,很正面;寫其敗亡,“垂衣河北盡悠游,何事橫戈浪結仇。愎諫逞強誰與救,可憐束手作俘囚”,頗惋惜;寫其結局,被唐帝恩準剃度出家“看破塵世,再不肯下山”,嚴重“失實”。
魯迅評價《隋唐演義》説,“敘述多有來歷,殆不亞於《三國志演義》”。魯迅的評價中肯,但褚人獲對竇建德顯示出超越史實的偏愛,這也是千百年來河北、山東一帶的民間情結。
或許為了省事,《隋唐演義》中未交代竇建德從樂壽遷都洺州(廣府城),只説其都樂壽。樂壽遺址在今河北獻縣境內,已湮沒於黃土之中。竇建德修建過的廣府城依舊可以尋蹤追懷,護城堤、城墻、府衙蘊含着他當初的努力,運兵洞、夏王&、唐壘印記着他經久的傳奇。
城在水中
李白到廣府城52年以後,白居易來了。那是804年除夕,白居易寫道:“家寄關西住,身為河北游。蕭條歲除夜,旅泊在洺州。”
旅泊意為旅途行船短暫停泊,也指漂泊。水伴隨着廣府城,行經這裡確需旅泊。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中載,洺州是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的重要節點。當時洺州所轄臨洺縣城(今永年縣城臨洺關鎮)處在太行山東麓南北大道上,洺州城不是必經之地,但為州治所在,經行者眾。
白居易進洺州城經過的水面即永年洼,今與白洋淀、衡水湖並稱河北三大洼淀。它是華北平原地質演化的産物,新生代以來,太行山東麓斷裂帶的沉降運動,在沖積扇末端與平原交界處形成低窪盆地,長年積水。廣府城處在洼淀中的高地上,逐漸形成城邑。城池西望太行,環繞洺水,孟郊《寄洺州李大夫》雲:“步閒洺水曲,笑激太行雲。”
北宋洺州仍是重鎮,蘇軾有詩《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史料記載,北宋時期,洺州城多次因河水決堤被淹。元祐年間,因治河掘土發現了《漢北海淳於長夏承碑》(簡稱《夏承碑》),這塊著名的漢碑結字奇特,隸篆夾雜,向為書家所重,原碑已佚,明重刻碑存廣府城。
元代改洺州為廣平路,治所仍在廣府城,地方官王偉將城增築擴大,城墻高三丈六尺,寬二丈五尺,並建造了四門。
明代升廣平路為廣平府,廣府即廣平府的簡稱。此後,廣府城作為明清時期的府治長達545年,先後有194任官員到這裡任知府。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知府陳俎調集9縣民工,歷時13年,將土城修砌為磚城,周長為九里十三步,即4522米,也就是現在的規模。這次修建後,古城高12米,寬8米,建有城門樓4座,角樓4座,垛口1752處。城內面積1.5平方公里,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道小拐彎的街巷格局至今仍然保留。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知府崔大德增修甕城。甕城是在主城墻外,圍繞城門築起的又一座小城,因形狀近似於肚大口小的陶器甕而得名。
當遇到外寇攻城,即便甕城外門被攻破,擺在外寇面前的將是更大的難題:甕城上四週可通過箭矢等固守殺敵,形成“甕中捉鱉”態勢。同時甕城對於水患也有着極好的防護作用,當洪水破壞第一道城門時,人們可把甕城內第二道門加固好,而且第一道門與第二道門呈直角走向,大大減緩了洪水的衝擊力度。
目前廣府古城的東甕城、西甕城保存較為完好,尤其東甕城的兩扇城門皆是明代城門,距今已有約500年的歷史。古代廣府城墻的修築主要是為了戰備,但也有防洪之用。今天廣府城墻保存較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仍然很需要它的防洪功能。
城在水中,承受防洪壓力,也盡享水鄉風光。明代重刻《夏承碑》的知府唐曜泛舟回城,寫道:“夏木千章裏,長波渺渺來。綠蔭亭障合,白晝畫圖開。呴沫魚相泳,盤渦鷺並回。銀鞍愁傍險,故作泛舟回。”清代進士永年人金振生晚步城下,寫道:“平塘初到日西斜,香散芙蕖萬朵花。柳岸陰陰連荻岸,酒家落落問漁家。灘頭白鷺飛無定,城外青山還不遮。誰放扁舟歌且飲,煙波深處響琵琶。”
曾參與籌建中國人民大學的李新,1946年到1948年任中共永年縣委書記,當時縣城在廣府城。50年之後,李新在回憶錄中寫道:“每天傍晚我都要到城墻上去眺望一番。永年是古代的廣平府治,城墻修得很堅實,全部是磚墻而非土墻,四四方方,平平整整,十分壯觀。環城皆水,形成一湖……當夕陽西下時的太行山,那余暉反映到水面,光輝燦爛……我在城墻上徘徊,流連忘返,總要到有人來催我回家吃晚飯,才肯下來。”
今廣府城中有上萬居民,水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3歲的孔慶紅是土生土長的古城人,現為永年洼巡護員。他説,小時候常在河裏摸魚捉蝦,工業化一度給永年洼帶來生態壓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不斷加大永年洼濕地生態系統修復和保護力度,現在不少水面甚至比他小時候還要清澈,也有了近百種鳥類在此安家,包括31種國家級保護動物。
太極之城
廣府城南關通向永年洼處,有楊露禪故居。廣府城不只有滿溢的詩情畫意,還迭出太極宗師。楊氏太極拳創立人楊露禪、武氏太極拳創立人武禹襄均為廣府人。
而今楊露禪故居和武禹襄故居是游人必到的打卡地。永年區練習過太極拳的人約佔常住人口的一半,其中有不少還是太極世家。
楊露禪創立楊氏太極拳後,其子楊班侯、楊健侯傳承發揚,其孫楊澄甫繼承祖上真傳,又總結自身練拳經驗,修訂成頗受傳習者青睞的拳架套路,並親自示範拍攝拳照,於1934年發行了《太極拳體用全書》,標誌楊氏太極拳進入規範化發展。在楊露禪故居裏,懸挂着楊澄甫系列拳照和當時各界名人給他的題詞。
20世紀50年代,國家體育總局的前身國家體委以楊澄甫拳架為藍本,編寫了“24式簡化太極拳”和“88式太極拳”,推廣後深受國內外廣大太極拳習練者的歡迎。2006年5月20日,楊氏太極拳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武禹襄在原來拳技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形成了姿勢緊湊、動作舒緩、步法輕靈的武氏太極拳。他還將自己習練太極拳的經驗上升為理論,撰寫了《太極拳解》《十三勢説略》等著作,被太極拳界奉為經典著作。
楊氏太極拳第五代傳承人楊振河今年71歲,精神矍鑠。他12歲開始習武,32歲開始教拳。楊振河説,楊氏太極拳注重舒展開闔、寬鬆慢綿,動作相對更圓潤,適合中老年人練習。楊振河對傳統太極拳進行改良,創編出既適合年輕人練習又體現傳統太極特點的“楊振河38式太極拳”,被邯鄲市教育局指定為“太極進校園”活動必修課程。
楊振河和兒子楊建超經常走出國門,前往西歐、東南亞等地任教,將太極文化介紹給全世界。“我們相信,太極可以作為一座橋梁,讓其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讓陰陽和諧、弘揚正氣的武術精神成為不分國界的精神養分。”楊振河説。
近期,永年區第二實驗學校的100多名學生舉行了一次太極拳展演,他們動作剛柔並濟、整齊劃一,引來陣陣掌聲。在這群學生中,12歲的雙胞胎兄弟陳麓宇和陳攀宇的表演尤為精彩。
陳麓宇和陳攀宇的父親也是太極拳愛好者。兄弟倆自小身體羸弱,一年級時,他們發現父親總在院子裏練拳,覺得好玩,就在背後偷偷模仿。之後,父親教授了一些簡單動作,沒想到兄弟倆學得很認真,短時間內就掌握了要領。
陳麓宇説,太極拳練習起來比較枯燥,需要長久的興趣驅動和毅力才能學好。“當時父親為了考驗我倆的耐性,要求我們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到太極廣場打拳。好多同學還在睡夢中時,我們兄弟倆就開始在廣場上跑步和打太極拳了。”
“太極拳動靜結合,動以健體,靜以養心,可以去除學生心中浮躁,緩解大腦疲勞,提高學習效率。”永年區第二實驗學校體育老師馬旭剛説。
喜好太極拳的韓女士,5年前開始嘗試為各地前來學習太極拳的愛好者定制個性化太極用品。隨着生産技藝的改進,車床和數控設備的引進,目前産品品質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認可,她的工廠內,已有各類機械設備30余&,50多人在這裡穩定務工。
日前第十五屆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在廣府舉辦,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1700余名太極拳高手參加。這一賽事創辦於1991年,是海內外太極拳品牌影響力較大的一項國際賽事。永年區依託大會的影響力,大力開發太極服裝、太極器械、健身器材等太極系列産品,鼓勵和支持太極拳師及文化企業開發具有地域風情的旅游紀念品、太極養生菜係等,拓展太極拳文化的應用領域和市場空間。
永年區文化館館長、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傳承人王少君説,近些年,到永年學習太極拳的外地人年均超過10萬人,目前有超過1000名永年拳師在外教拳。
廣府不一樣
今年“五一”假期,廣府古城景區共接待游客39.1萬人次,同比增長70%;旅游綜合收入2346萬元,同比增長104%。
廣府城的火爆已有半年多時間,2024年9月,廣府古城景區完成了階段性提升改造,構建起“日游古城、夜品文化、晨練太極、午嘗非遺”的全時段文旅生態,打造出“不一樣的廣府古城”。
從楊露禪故居出來,穿過南城門,全長800米的明清風格南街煥然一新:青瓦白墻的騎樓式建築裏,數十家老字號與新業態錯位經營,永年酥魚非遺傳承人現場做魚,讓游客們一飽口福的同時大飽眼福;文創商店裏,以成語、太極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産品琳瑯滿目,會“説話”的成語書簽、可折疊的太極團扇、能DIY的古城積木……
昔日竇建德萬春宮遺址一帶,有原址原貌復建的廣平府署,佔地面積約5.3萬平方米,包括大小院落19個,房屋160余間。府署設有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數百年裏近200位知府帶着下屬家人在此工作生活。而今這裡成為沉浸式演藝的場所,深度挖掘邯鄲成語典故與歷史故事。
演員們身着古裝,以精湛演技和生動表演,將歷史故事鮮活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每當劇目開演,台下便圍滿了觀眾,場景還原,使他們仿佛穿越到往昔歲月之中。
夜幕降臨,在廣府古城南城墻,光影秀以“夢回邯鄲”為主題,展示了“甘丹之夢、一夢三千年、夢回邯鄲”三大篇章,在光影交錯中講述邯鄲歷史文化。
“以前晚上五六點的時候,游客陸陸續續離開,廣府古城基本恢復了平靜,現在晚上五六點,是游客前來的一個高峰時段。”廣府管委會文旅局局長周芝宏説,他們通過點亮古城夜景、夜游、演藝等多元方式,提升廣府古城的夜間文旅體驗,讓不少游客從逛半天到住一晚,促進了文旅消費。
永年洼也有了“不一樣”的變化,景區推出的“一船閱盡三千年”夜游光影秀,以十大場景串聯起從春秋戰國到近代的千年文脈。
來自石家莊的游客錢先生説,途經胡服騎射節點時,水炮直射天際,再加上5D全息投影、智能水幕、聲光聯動等前沿科技,瞬間將他拉入金戈鐵馬的場景中,感覺特別壯觀。同時,裸眼3D的磁州窯、水上打鐵花等項目,讓他多次驚呼。
古城內,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旅游服務業中,開起了民宿、飯店、商鋪。李敏娟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古城內經營着一家漢服店。
“以前我在外打工,不僅離家遠,也存不下什麼錢。”李敏娟説,“如今隨着古城旅游的發展,店舖生意越來越好,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
李敏娟告訴記者,目前廣府古城內已形成100余家國風服飾租賃、粧造、攝影全産業鏈店舖,游客想拍什麼造型,都可以找到。
廣府古城新建了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等設施,加強了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還推出了一系列旅游優惠政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據統計,近年來廣府古城的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2024年接待游客量達3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1.8億元。
“我們不僅要讓游客看景,更要讓他們入戲。”周芝宏&&,未來,廣府古城還將繼續加大文旅融合發展的力度,不斷豐富旅游産品和業態,進一步提升景區的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旅游節慶,開發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文創産品,讓游客沉浸於歷史的同時擁有充分的現代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