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救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立體教科書”
大連旅順口歷史建築群在保護利用中承載國家記憶
▲鳥瞰大連市旅順口區太陽溝片區。 融通地産(遼寧)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蔡擁軍 王炳坤 張博群
一山擔兩海,一港寫春秋,一個旅順口,半部中國近代史。
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大連市旅順口區,東臨黃海、西瀕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這裡是扼守渤海海峽、保衛京津要地的重要海上門戶,擁有舉世聞名的天然不凍港。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旅順口接連落入沙俄、日本兩國之手,經歷了約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
夏日,漫步旅順口街頭,從大和旅館舊址到侵華日軍關東軍司令部舊址,從旅順師範學堂舊址到關東州廳舊址,一座座曾經破損嚴重,甚至瀕臨倒塌的歷史建築,正在進行搶救性修繕。
游客們或在風格各異的百年建築前駐足凝望,或在錯落有致的蒼松翠柏間休閒寫生,或在展品豐富的文博場館中參觀研學。飽經風霜的大連旅順口歷史建築群以植入更多歷史文化內涵的全新風貌,向來者娓娓訴説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講述中華民族在屈辱中抗爭的歷史。
這裡的百年建築沒有被遺忘
仲夏時節,大連市旅順口區綠樹成蔭、海風輕撫。
走進太陽溝片區,記者仿佛踏入一座“記憶之城”和“天然花園”:在鑽石結構、軸線統領的古老街區內,353處俄式、日式百年建築星羅棋佈。建築之間,青翠的草坪和火炬松讓整個街區幽靜雅致,仿佛被時間“遺忘”。
然而,這裡的百年建築並沒有被遺忘。行至旅順口區中央大街,一幢三角形大樓幾乎佔了半條街。大樓外表,一圈鋼制腳手架上,幾十名工人的身影在藍色圍布的保護中若隱若現。大樓正門一側的石牌顯示,這裡是“大和旅館舊址”。
“2024年,我們按照政府安排,對大和旅館舊址啟動了保護修繕,將增建的第三層拆掉,恢復原來兩層半的結構,同時修建綠色魚鱗瓦、煙囪和老虎窗,加固樓層之間的木質結構,抹平地面,更換木質地板,恢復了原來的歐式建築風格。”正在指揮施工的大連市古建築園林工程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説。
被稱為“偽滿洲國産房”的大和旅館,是揭露日軍侵華陰謀的一個重要例證。這座3000余平方米的建築,原是俄籍華人紀鳳&於1903年修建的住宅,日俄戰爭後,這裡被改造成滿鐵大和旅館,作為軍政要人接待處,同時兼做情報工作,在當時是個相當“有面兒”的高檔賓館。1931年11月,日本人將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轉移到旅順口,住在大和旅館二樓。當時,羅振玉、鄭孝胥等清朝遺老在這裡與日本人密謀成立偽滿洲國。1932年1月,鄭孝胥同日本關東軍大佐板垣徵四郎在大和旅館決定了偽滿洲國的政體,3月溥儀離開旅順口赴長春就任偽滿洲國執政。
百年之後,這座建築仍矗立在旅順口街頭。然而,這幢舊樓已經閒置多年。2018年冬,記者走訪太陽溝片區時,這座建築的四週已經被鐵柵欄圍住,陽&、墻體出現裂縫,樓門前“危險”兩個大字格外醒目。對比歷史照片,由於改造不當,這座三層普通板樓已經和以前的樣子相去甚遠。
如今,大和旅館舊址修繕進度已達70%,恢復了二層半歐式建築的模樣。走進建築內部,出口處兩個黑色拱形門上,8個紅色大寫字母“ENTRANCE”(入口)十分醒目。穿過大堂,一段精巧的S形木質樓梯通往二層,樓梯上的凹陷部位,仿佛傳遞着百年前人們的腳步聲。
暑期將至,大連旅順留聲機博物館館長王心偉正帶領大家打掃衞生、增設展陳,為即將到來的參觀高峰做準備。
2024年10月,大連旅順留聲機博物館遷入新址——剛剛完成修繕的旅順實業學校舊址。“新館舍有16個房間,在保護修繕後又專門按照博物館的要求進行了裝修,屋頂安裝了新的吊燈和射燈,還購置了新的展櫃。”王心偉説,與舊館舍相比,這裡明顯感覺更亮堂了,通風條件也更好,給觀眾帶來更好的參觀體驗。
這座紅色磚砌的單層建築呈現典型的“三段式”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特徵,色彩豐富明快、體量平緩舒展、細節裝飾豐富,門廊、窗洞、檐口等展現出洛可可風格的建築構圖方式。1903年,沙俄在此創辦旅順實業學校,學制5年,屬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般勞動力,設實業科、預備科、補習科,經費由沙俄國庫支付。1905年日俄戰爭後學校停辦,這裡被日軍改為將校集會所。1945年,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將該建築改為戰利品陳列館。
1955年,我軍正式接管這座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的建築,在此建立軍事歷史博物館。1977年,該館全部文物移交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此後該建築由陸軍某部接管使用。2015年,這座閒置多年的歷史建築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當時,建築外墻的一些磚頭已經酥脆,內部地板朽爛、墻皮脫落、屋面漏雨。”大連旅順太陽溝文化産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王貴民介紹,當地投入1200余萬元進行修繕,對房屋桁架、外墻、鐵瓦、門窗等進行了搶救式修復。
72歲的王心偉是土生土長的旅順口人,留聲機博物館裏的這些物件,是他和家族幾代人精心收藏的成果。“博物館收藏的1萬餘件(套)老式手搖留聲機、黑膠唱片和自動演奏樂器中,有不少就是當年曾在旅順實業學校、日本將校集會所中使用過的。”王心偉説,如今,這些“會説話的古董”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向觀眾“講述”歷史,這樣的展覽更有意義。
搶救“露天建築博物館”
作為我國現存歷史建築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之一,旅順口太陽溝片區靜靜矗立的百年建築群,不僅砌造起一座“露天建築博物館”,也書寫了一本集中展現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立體教科書”。
然而,這本“歷史教科書”一度活力不足。太陽溝片區現存的353處百年建築中,部分文保建築長期閒置,維護經費不足,成為制約文物保護和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這座集近現代戰爭遺跡的歷史文化、中西合璧的建築文化、百年軍港的海洋文化、天然花園的生態文化於一身的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是旅順口百年悲壯曲折經歷的最好見證。
旅順口,東晉時稱“馬石津”,唐朝時稱“都裏鎮”,遼金元時稱“獅子口”。明洪武年間,朱元璋為清剿元軍殘部,派兵從山東渡海出發,在獅子口登陸。為紀念明軍安全抵達,遂取“旅途平順”之意,將“獅子口”改稱“旅順口”。明代開始在這裡設立水軍,清代設水師營。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本着“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海防思想籌建海軍。旅順口因地處拱衛京津的戰略位置以及地勢險要而被重點經營。1881年至1890年,清政府耗銀139.35萬兩建成旅順口軍港。當時,旅順口軍港位列世界五大軍港之一。
大連市近代史研究所原研究員王珍仁説,當時的旅順口商店、酒館、旅館、茶樓、戲園等,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這座軍港已發展成為市井繁華、交通便利,常住人口超兩萬人的近代化城市。
帝國主義列強對旅順口軍港的覬覦之心不死。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當年11月,日軍攻陷旅順口,對城內進行了四天三夜慘無人道的大屠殺,約兩萬人慘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下。
甲午戰敗,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而早有野心的沙俄又夥同德國、法國,“三國干涉還遼”,迫使日本退出遼東半島。1898年3月,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強佔旅順、大連灣,攫取港口修築權和經營權,還取得了中東鐵路的修築權,從而實現了在黃海沿岸尋求不凍港,經歐亞大陸橋通向太平洋的野心。
此後,日俄關係日益緊張。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1905年9月,日俄簽訂《樸茨茅斯條約》,沙俄將從中國取得的旅順口、大連灣的租界權及其附屬特權,轉讓給日本。日本開始了對旅大地區長達40年的殖民統治。
“俄、日兩國殖民時期,在旅順口太陽溝開啟了大規模城市建設。沙俄的建城理念,是先建個廣場,呈輻射狀向外延展,廣場的地眼,也是整個太陽溝的地眼,選在了現在友誼塔前的位置。”大連旅順太陽溝文化産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吳昊説,有人問,太陽溝的老建築都是什麼風格的?哥特式,不是;羅馬式,不是;拜佔庭式,也不是;只能説是折衷主義風格,因為太陽溝建築的設計者把歐洲各種建築元素融合在了一起。
保護不可移動文物就是留住歷史記憶。2019年12月,國家文物局印發通知,開展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管理工作,次年9月,經過積極申報,“旅順口軍民融合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成功入選第一批創建名單。圍繞創建目標,軍隊有關部門、融通地産(遼寧)有限責任公司和大連市旅順口區通力合作,共同向上級申請資金3.89億元,啟動了1955年以來旅順口區最大規模的文物和歷史建築保護修繕工程。
截至目前,旅順口區已對10處文物建築和26處保護性建築實施修繕,對2處文物建築實施搶險救護,對2處文物建築實施周邊環境整治,為太陽溝片區的保護性開發奠定了基礎。
讓“國家記憶”為更多人所知所感
“戰爭與和平——國家記憶”是旅順口軍民融合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的創建主題。示範區內共有72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包括1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數字體現的不僅是文保資産數量,更是中國近代史的重要見證。為了讓這段歷史産生迴響和共鳴,我們探索了多種方式,讓這段‘國家記憶’為更多人所知、所感!”吳昊説。
針對太陽溝片區內歷史建築涉及多個不同軍兵種部隊的現實狀況,融通地産(遼寧)有限責任公司和旅順口區深化改革創新,形成多種工作機制,為一個個制約文物保護利用的瓶頸問題找到了破解路徑。
例如針對部隊營區在用文物建築,各方合力建立了政府協助保障模式,配合駐軍單位實施紅十字醫院舊址、旅順沙俄陸防副司令官邸建築等5處文保修繕工程;針對部隊營區外空閒且具有社會教育意義的文物建築,建立公益項目委託模式,在産權不變情況下,推進南子彈庫舊址等4處文物委託地方政府用於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建設。
2023年盛夏,中國百家博物館文創産品展覽會在修葺一新的旅順實業學校舊址舉辦。來自全國110家博物館的最新文創産品,通過實物展示、視頻展播、數字化呈現,實現了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與創意設計的融合。旅順博物館在長期深耕《紅樓夢》畫冊等藏品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數字文博的先鋒性嘗試,搭建的《紅樓·幻境》數字展廳,通過“科技+文化+藝術”的實踐,讓觀眾入紅樓幻境,品永世經典,成為展覽會期間的最紅打卡地,也讓旅順口成為重要的文創基地。
原本失修的歷史建築經修繕後,由原來的制約瓶頸轉化為活化利用的文旅資源。旅順口區始終秉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挖掘旅順口歷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影視傳媒、旅游休閒、文化博覽、特色商業等産業,已入駐文創等各類企業200余家,先後開發建設清風小鎮影視基地、太陽溝陶藝館、太陽溝書院等系列文化項目,完善了吃、住、行、游、購、娛産業鏈條。
旅順口區還積極扶持社會民營機構創辦留聲機博物館、日俄戰爭史料收藏館等,初步形成了以旅順博物館為核心、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泛博物館群。此外,《旅順口往事》《旅順大塢史》《鐵血旅順》等一系列地方史研究成果陸續推出,提升了旅順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旅順口區有關負責人説,一直以來,旅順口區在大連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持續推動太陽溝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利用工作,以深化園區改革為動力,不斷完善運營模式,積極對接國內頭部文旅企業,探索市場化運作,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勢能。
未來,太陽溝文化産業園區將與大連市文體旅集團等機構攜手,按照統籌資源、統一策劃、統一管理和統一營銷的“四統”工作原則,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通過活化利用歷史建築,深度挖掘旅順口區歷史文化內涵,建設“旅順口之光”“西大院國防教育研學基地”等特色文旅項目,共同打造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核心區、東北地區著名歷史文化街區、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助力承載國家記憶的太陽溝成為大連文旅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