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AI造謠的“黑嘴”抹黑營商環境-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03

13:3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3版 評論

莫讓AI造謠的“黑嘴”抹黑營商環境

2025-07-03 13:35:1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3版 評論

  近日,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編造、傳播網絡謠言損害企業權益案,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嫌疑人為提高賬號流量獲取廣告收益,在網上找到人代筆。代筆者利用AI生成了一篇涉及滬上某茶飲企業的文章,文中包含大量針對該企業及創始人的不實信息。全網瀏覽量迅速上漲,引發網民對該茶飲企業的質疑。

  近年來,AI工具正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工作。而作為技術使用的一體兩面,用AI工具造謠抹黑企業的現象也頻頻發生。AI“一鍵生成”“批量産出”內容的能力,大大降低了“黑嘴”抹黑營商環境的成本和門檻。

  造謠者提出指令,AI快速以“無中生有”“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的手法拼湊,再冠以“博眼球”的標題。由於違法人員深諳內容&&算法機制,涉及企業的不實內容被快速推送到用戶眼前。

  AI造謠之所以猖獗,是背後的利益驅動作祟。從相關案件看,利用AI造謠抹黑企業的目的大致有二:一部分,為了追求內容&&給創作者的收益分成:內容越“勁爆”、點擊量越高,分成收入也越多。而還有一些,則是敲詐勒索,刻意詆毀企業産品質量、經營狀況以及企業家聲譽,再以“刪稿”等名義,向企業索取所謂“合作費”,將企業當作“提款機”。

  AI謠言對營商環境的破壞力巨大。對企業來説,一旦陷入謠言漩渦,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財力辟謠、維權,即使澄清成功,品牌形象也已受到傷害。有的企業在新品發布、上市、融資等關鍵時期,因謠言的干擾,發展推進受阻。

  AI謠言嚴重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干擾了正常的市場運行機制,誤導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降低公眾對市場的信任度,進而影響社會的經濟活力。

  良好的營商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呵護。當前,&&針對AI內容治理已經有所行動。例如,AI生成的部分內容在&&上已經能夠被識別、標注。但也必須看到,AI造謠治理是一項長期工作,難以“畢其功於一役”,需要“兩隻手”長抓不懈:一方面要做好技術識別、技術防控;另一方面應盯住AI亂象背後的利益鏈,做好源頭治理、打擊。

  就&&而言,要摒棄純粹做“流量生意”的廣告商思維,不能抱着讓涉企負面輿情“飛一會兒”“讓熱度高一點”再處置的想法,要加快形成對謠言識別、分流、處置的靶向治理,以“AI辟謠”應對“AI造謠”,讓AI造謠的黑嘴“發不出聲”“發不大聲”“發聲即被封”。

  對執法機關而言,對待花樣翻新、不斷迭代的AI造謠違法犯罪套路,要始終做到發現一起、核查一起、處置一起,統一執法尺度和標準,及時向社會公布,對不法分子形成震懾。同時,督促&&依法依規落實信息處置、賬號關停、全網封禁等懲戒措施,防止“鍵盤傷企”“網暴傷企”等情況發生。

  對企業而言,要明白“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的道理,一旦遇上造謠言論,要盡最大可能保留證據,及時向&&投訴舉報,對虛假、侵權信息採取刪除、屏蔽等必要措施,並及時與屬地公安機關溝通、報案,防止不實言論持續擴散發酵。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蘭天鳴)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企業,造謠,&&,內容,處置,環境,技術,一起,市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