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未成年人遠離“擦邊”AI智能體-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03

13:3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3版 評論

確保未成年人遠離“擦邊”AI智能體

2025-07-03 13:35: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3版 評論

  近期,上海網信部門依法約談築夢島App運營企業主要負責人,要求&&立即整改,健全人工智能(AI)生成合成內容審核機制,提升技術把關能力,加強涉未成年人不良內容的整治清理,切實落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義務。企業負責人&&,將按照約談要求,對照問題舉一反三、全面整改。

  當前,在特定環境中能夠自主感知、思考、行動的AI智能體(AI Agent)正在加速進入企業和個人應用場景。其中,直擊人們情感需求的“AI伴侶”智能體産品以即時陪伴、擬人應答、場景化預設等為賣點,一度備受熱捧。

  然而,AI智能體在走進人們生活的同時,涉黃、不雅、“擦邊”等涉未成年人保護問題頻頻亮起紅燈。

  有相關&&的用戶坦言,只要不斷訓練、引導,就能打造一個願意“擦邊”的虛擬戀人。其原理,一方面在於用戶可以自行選擇AI扮演的虛擬角色和故事演繹:由於這些智能體能夠做到“短暫記憶”,用戶可以獲得沉浸式親密體驗,訓練出專屬“伴侶”。另一方面來自&&的“擦邊營銷策略”:一些智能體依賴身材誇張的二次元形象、具有挑逗性的回應等曖昧設定吸引用戶,逐步使用戶沉溺其中。

  對於身心尚未發育完全的未成年人,沉溺AI“擦邊”和涉黃內容,可能會增強現實中的模仿行為。過度沉迷AI智能體提供的所謂“情緒價值”,還可能導致未成年人社交疏離,減少真實人際互動,加劇孤獨感,甚至模糊現實與虛擬的邊界。其中危害不言而喻。

  未成年人保護無小事。由於人機聊天內容本身具有私域化特徵,當中出現涉黃、“擦邊”內容具有隱蔽性。主打“AI伴侶”的&&作為第一責任方,應切實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尤其需守好“三關”。

  首先,是法律倫理關。當前主流AI大模型雖設置了內容過濾機制,攔截違法內容,但也有不法分子利用部分開源模型,調整提示詞,繞過關鍵詞屏蔽,誘導模型生成“擦邊”內容。&&應進一步健全內容審核機制,切勿為了短期商業利益,以增強所謂用戶體驗和黏性為目的,以“擦邊”為賣點,利用人性“軟肋”,突破法律倫理底線。

  其次,是技術保護關。應進一步加強對涉“AI伴侶”&&未成年人保護技術體系建設。例如,做到“身份證+人臉識別”等多因子安全認證,啟用未成年人保護模式。同時,完善防沉迷系統,對大額充值、頻繁充值等異常行為人員建立回訪機制,對充值者進行二次身份確認。

  第三,是行業發展關。當前,越來越多的行業都在更加關注AI智能體在産業上的應用。賽道的拓展,要與産業發展更貼近。在同具體應用場景的結合中,AI智能體要從用戶指令的被動執行者,變為主動幫助用戶提升工作效率的助手。通過AI智能體的幫助,使人們從重復性、事務性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專注於更具創造性的工作,增強産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吳振東 蘭天鳴)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未成年人,智能,內容,用戶,當前,保護,&&,機制,伴侶,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