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潮涌洞庭千帆勁-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7/02

10:1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各地

岳陽:潮涌洞庭千帆勁

2025-07-02 10:19: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7版 各地

  ▲2022 年9 月22 日,居民代表在岳陽樓區西瓜山黑臭水體綜合治理工程“群英斷是非”會上發言。新華社記者謝銳佳攝

  ▲2025年5月26日拍攝的岳陽樓景區。新華社記者陳振海攝

  萬里長江,奔騰至湖湘大地,在岳陽蜿蜒流淌163公里;千里洞庭,“長江之腎”,碧波浩渺,湖光山色岳陽攬勝。

  屈子行吟汨羅江畔,問天求索;范公寫就《岳陽樓記》,憂樂天下;詩仙詩聖騁懷洞庭,歌咏盛景……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湖南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作為。”大江大湖在此交匯,攬盡“浩浩湯湯”氣象,有着2500餘年歷史的岳陽正將文化基因轉化為發展動能,讓千年文脈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書寫當代壯麗篇章。

憂樂為墨書風骨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夏日清晨,岳陽城區文化底蘊深厚的翰林街上,百餘歲的岳陽市第二中學飄出瑯瑯書聲;古樸的大門門楣上,校名金字閃耀。

  千余米外,古城墻上,千古名樓岳陽樓巍然屹立、氣勢恢宏: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琉璃黃瓦燦然生輝,如意鬥拱氣象萬千……拾級而上,向西,洞庭湖碧波萬頃,遙見君山;向北,長江奔流,滾滾不息。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千百年來,李白、杜甫、孟浩然等無數文人雅士紛至沓來。北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而作的《岳陽樓記》,更是成為流傳千古的不朽名篇。

  岳陽,古稱“巴陵”“岳州”,是“湘北門戶”。因貫通南北、控扼水陸,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記載,東吳謀士魯肅曾“以萬人屯巴丘”以禦關羽,在城西臨湖修建閱軍樓操演水軍。這座閱軍樓便是岳陽樓的前身。

  “自唐代起,岳陽樓歷經多次重修,逐漸從軍事要地演變為文化地標,而生發於此的‘憂樂精神’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之一,彰顯了古代士人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湖南理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黃去非説。

  “憂樂精神”化作愛國、報國之情,滋養出岳陽人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堅毅品格。

  民族英雄左宗棠,以“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自勉,抬棺西征,收復新疆;開國元勳任弼時踐行“駱駝精神”,抱病工作至生命最後一刻;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岳陽平江發動起義,點燃湘鄂贛邊區革命烈火……

  深沉的家國情懷與堅定的責任擔當,塑造出“吃得苦、耐得煩”的性格特質,時至今日,依然光芒閃耀。

  “湖廣熟,天下足。”湖南,水稻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第一。而岳陽,是“洞庭糧倉”的重要基石。

  “三夏”時節,岳陽屈原管理區,“全國種糧大戶”陽岳球穿行稻田中,查看水稻長勢。“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必須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這個土生土長的岳陽人,從事農業事業30餘年。他傾心研究農業技術、推廣規模化種植;聘請技術顧問,汲取先進水稻種植經驗,實現雙季稻畝産“噸糧”目標;打造惠眾生態農莊,最大化發揮土地效益。“我正在醞釀一個智慧農業計劃。”年過五旬的他,仍然“在路上”。

  “岳陽人的家國情懷根植於血脈中。”黃去非説,“近年來,岳陽大力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推出沉浸式實景劇《今上岳陽樓》、新巴陵戲《岳陽樓記》……讓這些浸染着煙火氣的文化實踐,繼續傳播‘憂樂’火種。”

求索為楫破風浪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穿越歷史煙雲,2300多年前,被流放的“三閭大夫”屈原行吟汨羅江畔。當時的楚國內憂外患交加,懷着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偉大詩人寫下執着追求真理的絕唱。

  岳陽,因水而生,依水而興——擁長江,攬洞庭,湘江、汨羅江、新墻河等大小河流組成水網。水賦予這座城市靈動氣質與便捷交通,也讓這裡成為“魚米之鄉”和“化工重鎮”。

  因粗放發展,江湖一度遭到破壞,水質惡化、湖面萎縮、濕地退化等問題接踵而來。

  事關長遠,如何破解難題?唯有不斷求索。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來到岳陽市。總書記勉勵大家繼續做好長江保護和修復工作,守護好一江碧水。

  岳陽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堅定不移的意志,功成必達!

  “22家,一家一家溝通,我們把沿江化工企業生産基地整體轉型,搬遷到了7公里外,同步進行土壤修復。”在岳陽臨湘市綠色化工産業園,臨湘市委書記劉琦指着遠處復綠的江岸説道,“再難辦也得保住生命之源!”

  破解“化工圍江”、實施“十年禁漁”,重塑長江岸線、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如今,長江岳陽段連續7年水質優良率100%;洞庭湖區域2024年監測到越冬候鳥45.85萬隻,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國際觀鳥節”“蘆葦藝術節”“最美長江岸線馬拉松”等特色活動持續火爆……

  環境向好,前路如何走好走穩?

  岳陽人堅持實事求是、敢為人先,不斷開拓——推進産業集群化發展,重點打造石化“千億産業集群”;綠色化工高新區綜合競爭力居中部地區化工園區第一,煉化催化材料産業集群獲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臨港高新區建成國內最大伺服電機生産基地,航空航天産業集群初具雛形……

  炎炎夏日,岳陽城陵磯港碼頭,大型船舶進進出出、集裝箱成山成垛、運輸車輛來來往往……1899年,岳州(今岳陽)正式開埠,城陵磯開關,是湖南最早的自開口岸。

  “岳州開埠,是晚清中國自開商埠的先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岳陽文史專家李望生説。

  岳陽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

  搶抓“一帶一路”建設、中部地區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持續加強口岸&&建設,全力支持自貿片區創新發展,探索出52項全國、全省“首提首創首批”內陸港口發展制度創新成果……近年來,岳陽努力將“經濟通道”轉化成“通道經濟”。

  岳陽汨羅市屈原紀念館原館長劉石林説:“屈原百折不撓的‘求索’,是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的深刻交織;今天的岳陽,正將這種精神轉化為城市發展的內生動力。”

民本為基築家園

  穿越千年煙雨,“以民為本”的精神根係,一直深植於岳陽的治理邏輯。

  “政府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全。公交站、銀行服務點、衞生所……都在家附近,從家到村部辦事,走路不到10分鐘。”汨羅市弼時鎮白鶴洞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裏,69歲的村民周桃英滿臉笑意,“能在這裡養老,心裏踏實。”

  在岳陽,人民情懷化為可感可知的生活場景: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後煥然一新、“10分鐘文化服務圈”加速構建、老年人就餐服務點建成……

  “好施與,及卒,無余財”,《宋史》如此評價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期間,滕子京修萬年橋,築偃虹堤,興辦岳州文宮。今日的岳陽,於守正中創新,讓城市發展既遵循肌理脈絡,更盛滿人間煙火。

  岳陽樓區,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裏,姜鹽芝麻豆子茶的香氣與巴陵戲的唱腔交織縈繞。

  華燈初上,游客在修舊如舊的百年老宅前駐足拍照。不遠處,“90後”青年陳芳經營的茶酒鋪座無虛席。“以前到處打工,現在守着家鄉的文化‘富礦’創業,收入不錯,還能照顧家人。”説話間,她的眼睛閃爍着光芒。

  老城區洞庭南路,改造後集夜食、夜游、夜娛於一體,成為國家級旅游休閒街區;定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為“岳陽樓日”,推出系列文旅活動;前不久的端午假期,迎來承辦第四屆湖南旅發大會後的首波游客高峰,累計客流超180萬人次,省外游客量增幅超260%……“創新文旅融合,既豐富了市民的生活,又成為許多年輕人創業就業的新引擎。”岳陽市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副部長黃志猛説。

  新時代,千年古郡岳陽不斷續寫“政通人和”新篇章。

  “多虧‘群英斷是非’工作法,管道已經修好了。我家再不怕下大雨啦!”居民艾長安心悅誠服。

  進入梅雨季節,在岳陽樓區古井社區,遇到特大暴雨天氣,排水箱涵水滿外溢,導致積水倒灌進艾長安家中。不久前,他一氣之下,準備堵上排水箱涵。其他居民反對,引發矛盾。在社區協調下,居民代表、社區工作人員、街道辦事處以及水利、住建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圍坐在一起,迅速形成解決方案:由社區牽頭申報項目,部門聯合優化排水管網,居民參與監督施工。

  萌發於岳陽樓區的“群英斷是非”工作法,貫穿“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通過共建共治共享,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基層治理“疑難雜症”,並在全國多地“開花結果”,還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

  “‘民本岳陽’植根於深厚的歷史底蘊與豐富的文化積澱之中,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長期研究基層治理的湖南師範大學陳文勝教授評價説。

  登上岳陽樓,俯瞰洞庭湖,一派生機盎然。新時代新征程上,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在江湖澎湃的浪潮中,高揚文化自信風帆,破浪前行。

(記者陳俊 周楠 余春生)

新華社長沙7月1日電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岳陽樓記,文化,湖南,長江,發展,歷史,洞庭,化工,精神,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