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州市競技體育學校
從“孤島”到“樣板”:體教融合的突圍之路
走進滕州市競技體育學校,摔跤館內,鼓聲激蕩、吶喊如潮;跑道上,少年如離弦之箭;教室裏,傳來瑯瑯書聲……這裡不僅僅是競技體育人才的搖籃,更是滕州市推進體教融合、探索“五育並舉”的先行陣地。
這所建校於1975年的競技體校,曾一度陷入“訓練強、育人弱”的困局。面對教育改革與體育發展深度融合的時代要求,學校以問題為導向、改革為抓手,在體制重構、教學機制、生源拓展、文化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一躍成為全省“體教融合”的樣板校。
從“孤島體校”到“教體一體”:
體制重構帶來根本轉變
過去,滕州市競技體育學校長期處於教育體系邊緣,招生渠道狹窄、管理體制割裂,雖然競技成績不俗,但是難以擺脫“邊緣化”的定位。2023年10月,滕州市委將學校納入市教體局統一管理,打通了政策、資源、人才三條通道。
學校新領導班子沒有浮於表面,而是直面深層難題,提出以“體制重構、管理優化、生源拓展、校園提升”為四大核心,打破原有“訓練主導”模式,全面轉向“學校主辦、體教協同”的育人體系。如今,學校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導、教體統籌、校校聯動、社會參與”的競技體育梯度培養模式,實現了從“體校辦體育”到“學校辦體校”的根本轉型。
從“訓練至上”到“學訓並重”:
教學機制重塑育人理念
機制的變革首先體現在課堂與訓練的同步推進上。學校堅持“主副互補、學訓並行”,統籌安排文化課程和專業訓練,化解了以往“重訓練、輕教學”的結構性矛盾。文化課教學由市內優質學校聯盟支持,骨幹教師“送教上門”,與校內專任教師共建教研體系。在2024年春季期末統測中,學生文化課達標率超過90%,成為學校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
同時,學校構建“班主任主責、教練協同”的育人機制,實行每日情緒與學習雙反饋機制,既關注學生的競技成績,也呵護其心理健康。在訓練區布設AI語音預警系統、設立四色心理諮詢室、建立行為觀察機制,使校園真正從“口頭提醒”邁向“制度保障”,從“應急管理”轉向“預警引導”。
“過去是靠喊話和紀律,現在更多靠引導與服務。”學校訓練科科長張濤説,“教練、老師、心理老師、生活老師圍着學生轉,不是為了管,而是為了學生成長。”
從“封閉辦學”到“開放招生”:
生源結構破圈重塑
生源是體校的命脈。早年,體校主要依賴地方體委選拔苗子,往往是“優質苗子送走,難啃骨頭留下”。學校領導班子深刻認識到,缺乏穩定、優質的生源結構,任何改革都無從談起。為此,學校探索施行了“全域選才、校內培優” 的雙輪驅動策略。
為破解“生源困境”這一發展瓶頸,學校推行“多元招生、協同聯動”策略,構建“三位一體”招生新機制:一是“走出去”,由校領導帶隊深入鎮街和學校,廣泛開展宣傳,全面展示畢業生成才路徑和發展前景;二是“請進來”,設立“校園開放月”、家長懇談會、觀摩訓練課等活動,讓家長和學生“看得見、聽得清、問得明”;三是“促精準”,與全市10余個學區、50余所中小學建立協作機制,鎖定目標生源,提供專項體測指導,確保實現“選得準、育得好、留得住”。
2023 年秋季學期,學校招生工作迎來重大突破,招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學生總數從原先不足 80 人激增至245 人,學位基本達到飽和,涵蓋摔跤、跆拳道、柔道、田徑等10余個競技項目。來自滕州市東郭鎮的八年級學生王濤,在進入學校接受訓練不到一年,便斬獲省空手道錦標賽金牌。他的父親説:“我真沒想到,孩子能走上體育這條路。現在,孩子不僅練得好,學習也沒落下,將來考大學也有了方向。”
從“功能訓練”到“文化塑魂”:
善競文化引領全人發展
競技體校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贏比賽”,更在於“育人心”。學校立足“善國滕州”的人文底蘊,提出“善競”理念——既強調“善於競技”,也崇尚“以善育人”。圍繞這一核心理念,學校系統推進“善源、善研、善正、善為、善練”五維文化體系建設,打造“善競講壇”、舉辦“冠軍面對面”校友講座、建設校史長廊、創辦《善競》校刊,致力於將體育精神轉化為學生品格的一部分。
在課程體系中,學校同步開設書法、音樂、演講等課程,每週一次“善演講”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我們不僅能跑、能摔、能舉,而且能説、能寫、能思考。”七年級學生李明澤在演講比賽中的話語,道出競技少年正在經歷的深層轉變。
改革兩年多來,這所“邊緣體校”完成了驚人的蝶變。體教融合改革不僅僅帶來了管理效能提升、師資能力增強、生源質量優化,更在競技賽場上取得纍纍碩果。截至目前,學校共有在校生289人,其中70%以上的人在市級比賽中獲獎,有7人在國家隊集訓,9人入選省隊,56人被省體校錄取。學校運動員共斬獲國家級以上金牌17枚、國家級金牌20枚、省級金牌21枚。在5月25日落幕的全國賽艇冠軍賽(第二站)暨第十五屆全運會賽艇項目測試賽中,由學校培養輸送的運動員王璟祺代表山東隊摘得八人單槳有舵手項目金牌。全面躍升的競技成績集中體現了學校在特色化、專業化、體系化辦學道路上的改革成效。
而在校長王偉看來,更值得驕傲的不是金牌的數量,而是學生在成長中的變化:有人在賽後主動收拾器材,有人堅持寫訓練日記,有人不再羞於發言……這説明學生正在逐漸成長。
“我們培養的不只是冠軍,更是健全的人。”王偉堅定地説。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以改革的銳氣、融合的智慧,在奔跑中不斷轉身,在轉身中不斷登高,在體教融合的賽道上寫下更多的生動注腳。(劉超 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