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家的風采-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6/27

10:1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説人解史

史學家的風采

2025-06-27 10:14:3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11版 説人解史

  作者:陳平原

  為史學家楊天石先生賀壽,那麼多摯友與老學生排隊要發言,我這打頭陣的,必須嚴格遵守時間限制,因此,就説四句話,第一,“北大中文系的驕傲”;第二,“特殊年代的勵志故事”;第三,“近代史研究的光環與陷阱”;第四,“文史館員的坦誠與執着”。下面略為鋪陳。

  談論現代中國大學,學界有個有趣的説法,叫33、55、77。意思是説,因特殊的歷史機緣,1933級、1955級、1977級特別出人才。各大學、各專業情況不太一樣,這裡不想仔細分辨。起碼北大中文系55級確實是人才輩出,但主要集中在中國文學及漢語研究。在史學領域,也能出楊天石先生這樣的大學者,殊為難得。

  今天這個活動,我代表自己,為有這樣出色的大師兄感到十分驕傲。私心以為,楊先生是他們那一班同學中學問最為精彩的。

  今天,中央文史研究館願意出面主持相關座談會,因其超越具體的學習經歷或工作單位,純屬學術表彰,更具象徵意義。

  任何時代,都有人“懷才不遇”,就看你能否“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念大學時,楊天石勤於讀書,被視為走白專道路的典型,畢業分配到南苑北京八一農業機械化學校任語文教師,花了十八年時間,方才成為專業研究者——1978年4月,楊先生曆盡艱辛,終於成功調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我曾再三提及,名校教授一定要清醒,你的位置好,機遇多,也容易受關注,因此,社會聲譽往往超過實際水平。相反,憑藉自家本事,從底層“衝殺”出來的,有更為強悍的生命力,敢於千里走單騎,而且,給點陽光就燦爛。

  正因長期獨立探索,不循常規,楊先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學術道路——像他這樣文史哲三合一的學者,在當今中國,真的是鳳毛麟角。早年的文學研究,如《黃遵憲》《南社》《南社史長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哲學論述,如《王陽明》《泰州學派》《朱熹及其哲學》。當然,楊先生最後主要以史學名家,但跨學科的視野及趣味,是其取得巨大成績的重要因素。

  楊天石先生1985年撰寫《康有為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后確證》,1988年發表《“中山艦事件”之謎》等,顯示了其不囿成説、實事求是的治學特點,擅長訪求珍稀未刊檔案、日記、函電等一手資料,論著以史料豐贍、考證縝密、功底紮實著稱。

  作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著名學者,楊先生為撰寫五卷本《找尋真實的蔣介石》,多次赴&閱讀蔣介石的“大溪檔案”,以及赴美、英、日等國閱讀與蔣介石相關的歷史檔案,成為學界廣為人知的美談。

  1997年1月,楊先生受邀出任《百年潮》雜誌主編,與胡繩、鄭惠等先生一起,為這個以“揭示歷史真相,展現世紀風雲”為宗旨的文史月刊贏得了巨大聲譽,當然也經受了嚴峻考驗。在我看來,從事“現代中國”研究的,必須有此擔當——所謂實事求是的精神,所謂文史哲合一的趣味,所謂知識分子的情懷,在此得到很好的呈現。

  楊天石先生1998年9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我則是2015年2月進入這個行列。此後,在館裏組織的各種考察活動及工作會議上,多次聆聽楊先生的慷慨陳詞。那種襟懷坦誠、直言讜論,不是每個館員都能做到的,這方面,史家學養之外,還加上傳統讀書人特別講求的“浩然正氣”。

  至於私下聊天,談得最多也最為暢快的,是2019年7月24日至8月2日,中央文史研究館在雲南大理組織的暑假休憩。每頓飯都坐在一起,聽他暢談往事,佩服得不得了。幾十年前的往事,人名脫口而出,還有很多細節以及精彩對話,我實在驚嘆其過人的記憶力。聽他一字一頓,背誦那個讓他刻骨銘心的“畢業鑒定”,幾十年政治風雲,瞬間奔來眼底。

  2023年11月28日,楊先生回家鄉江蘇興化市,舉辦《楊天石文集》第一、二卷首髮式,邀我共襄盛舉。本來責無旁貸,可惜同一時間,我在北京有專題演講,很早就答應的。去年1月,商務印書館推出我的24卷文集,楊先生很在意,仔細詢問出版情況,言談間,頗為歆羨。我告訴他,分散出版與一次性推出,各有利弊。我相信今天座談會後,海南出版社會加快推進十八卷《楊天石文集》的出版步伐。

  拿到海南出版社與團結出版社聯袂推出的《楊天石先生九十壽誕紀念文集》,我既高興,又慚愧。該書收文四十篇,分為“至友憶往”“評論評價”“同行文萃”“桃李春風”“序言集錦”五部分。當初徵集文稿時,我和夏曉虹商議,她與楊先生結識更早,專業上更為接近,由她撰文評論《南社史三種》,更為本色當行。等下輪到她發言,大家一聽就會明白。不是故意推諉,正面論述楊先生的專業貢獻,我不夠格;打打擦邊球,在座談會上漫説史學家的骨氣與風采,我更合適。

  (此乃作者2025年6月12日在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的《楊天石先生九十壽誕紀念文集》出版座談會上的發言)

 

責任編輯:馮明
關鍵詞:楊天石,楊先,研究,先生,出版,文集,中國,文史,座談會,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