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吃公款吃老闆”禁而不止-新華每日電訊
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評論 要 聞 綜合新聞 新華深讀 新華聚焦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醫衛健康 品牌説
首頁 >正文
2025

05/30

16:5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評論

警惕“不吃公款吃老闆”禁而不止

2025-05-30 16:54:2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7版 評論

  端午節將至,各地紀檢監察機關部署開展一系列糾治“四風”的明察暗訪工作,嚴查違規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等問題,並通報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相關人員均受到嚴肅處理。近年來,各地紀檢監察機關對違規吃喝等問題露頭就打、深挖細查,取得了積極效果,但從近期通報查處的典型案例看,“不吃公款吃老闆”等現象仍時有發生,甚至有的還穿上“隱身衣”或是“打遊擊”,“禁而不止”,值得高度警惕。

  這些典型案例包括: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洪多次違規接受私營企業主安排的宴請,相關費用由私營企業主支付;北京市門頭溝區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劉貴明,多次在私營企業主的苗圃基地、自建四合院等地接受宴請,相關費用由私營企業主支付;遼寧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孫遠良多次接受私營企業主在公司食堂安排的宴請,飲用高檔酒水,相關費用均由私營企業主支付。

  從表面上看,私營企業主買單的是一頓飯,但事實上,他們期許的是在項目審批、資源分配時獲得“特殊”照顧。一些幹部“不吃公款吃老闆”,實際上是將公權力變為個人謀私工具,他們以職權為籌碼,通過接受宴請等方式,與商人進行利益輸送。這種行為已嚴重突破紀律“紅線”,必須“零容忍”。

  從本質上看,“不吃公款吃老闆”是披上“私人交往”外衣的政商交往,其底色仍是“權錢交易”。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行為具有場所私密化、時間碎片化、權錢交易深度綁定、參與主體小眾化和監督難度顯著增加等特徵,危害深遠:一方面,會增加私營企業的經營成本,加劇市場競爭不公,挫傷企業家幹事創業積極性,與營造親清政商關係和良好營商環境的要求背道而馳;另一方面,這種行為還會助長畸形的政商交往之風。

  打蛇打七寸。根治這股不正之風,需紮緊制度籠子,細化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明確公務接待、商務宴請的邊界,對領導幹部“八小時外”社交活動建立必要的報告制度,並暢通舉報、監督渠道;同時,還要深化警示教育,通過典型案例剖析、廉政文化建設,讓公職人員“不想吃”“不敢吃”。

  從長遠上看,還需持續構建和完善高效規範透明的法治化市場監管體系,有效壓縮權力不正當干預市場的空間,賦予“老闆”們拒絕“被吃”的底氣。當企業無需通過“飯局公關”獲取資源,當公職人員權力運行全程透明,讓親清政商關係成為主流,“吃老闆”的利益土壤自然消解。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鄭明鴻)

責任編輯:史夢佳
關鍵詞:私營企業,宴請,政商,老闆,典型,案例,交往,違規,相關,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