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閱讀遇上文旅 且以詩意共遠方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玥 戴錦鎔
在額爾古納河右岸讀《額爾古納河右岸》是種什麼體驗?
馴鹿、白樺、樟子松,還有那如夢似幻的星空和河流……立秋剛過,我們跟隨作家遲子建的長篇小説《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指引,從哈爾濱一路向北,探訪大興安嶺這片神秘的土地,找回在城市中失落已久的寧靜與星光,來一場與大自然的心靈對話。
閱讀,帶來了山海的相遇。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每一座山,都是閃爍在大地上的一顆星星。這些星星在春夏季節是綠色的,秋天是金黃色的,而到了冬天則是銀白色的。”這是廣東姑娘鐘惠巧最喜歡的書中片段。
“我生活的城市,秋天不是金黃色,冬天更看不到銀白色。”《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對大興安嶺的描寫,吸引她親身探索這個氣溫寒冷、但人情溫暖的地方。
如今,鐘惠巧已經成為漠河文旅推薦官,徜徉在巍巍興安嶺,“閱見”森林四季變幻的色彩,從走進書中場景地,變成了書中人。
白樺樹上斑駁的印記是鄂溫克族留下的樹號嗎?天空中盤旋的是達西的獵鷹嗎?希楞柱的尖頂真的能看到銀白色的月亮嗎?
白雲連綿在一起,看上去像一條天河。大興安嶺深處,白樺樹、樟子松努力向上生長,也向下扎根。這一刻,層巒疊嶂、鬱鬱蔥蔥、生機盎然被具象化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銀河。”北京游客吳先生在北極村實現了許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走到祖國最北村落,第一次看到銀河,第一次感受5攝氏度的夏天。
“我鬱悶了,就去風中站上一刻,它會吹散我心底的愁雲;我心煩了,就到河畔去聽聽流水的聲音,它們會立刻給我帶來安寧的心境。”
在北極村,抬頭看到燦爛星河,低頭看到馴鹿覓食,聆聽着小河流水,便可把煩惱拋之腦後,也能和書中主人公深深共情。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態優勢,將生態文明建設與全民閱讀結合,聚焦自然與人文主題,文旅跨界融合構建起全民閱讀的新形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越發深入人心。
跟着書籍去旅行,讓詩與遠方不再遙遠。今年,依託鄂溫克歷史脈絡和文化特色,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圍繞“額爾古納河右岸”IP中的民俗風情、文化元素符號,全面提升敖魯古雅使鹿部落景區主題業態,以實景沉浸、特色文創、演藝産品、民俗風情體驗、特色旅游業態等多種形式,推動文化IP向旅游産值的文旅融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彰顯文化內涵的文旅産品、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走進書中場景地,品讀美文、品味美食、品鑒美景,尋找“詩與遠方”,實現閱讀與文旅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