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東北製造“新”脈動
廣闊的東北大地,創新的力量正在積蓄。記者近日走進瀋陽、哈爾濱等多地的製造業生産車間、創新園區,切身感受傳統産業向“新”而進、新興産業以“質”求變的澎湃活力。
鍋爐製造是哈爾濱的傳統優勢産業之一。借助新技術,當地鍋爐製造産業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在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聯箱分廠,鑽工張亮將設計圖紙導入電腦,不到2分鐘就生成了一套管孔加工數控程序,龍門鑽床掃描鑽孔、更換適配刀具等製造工序實現全程自動化。
“管孔加工省去了以往識圖、劃線等環節,並能根據檢測結果動態調整。”談及管孔加工數字化轉型成效,公司設備研發工藝員姜志強給記者列了一組數據:操作人員減少67%,加工效率提升超3倍。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自主創新。去年11月,由哈電集團牽頭發起創建的發電裝備智能製造創新中心通過認定,成為黑龍江首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引領産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産業升級提速。
推陳致新,東北一批製造業轉型升級都“跑”出了高速度。
7月17日,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對外宣布,成功研製國內首款高速內置轉向架。
在中車長客動車組轉向架生産線,充滿科技感的大數據分析&&映入眼簾:産線管理成本、資源消耗等關鍵數據一覽無余,點開數據會顯示詳細説明,通過實時數據分析給出産品設計和管理建議……
“大數據分析&&是公司歷時數年研發的成果,其成功運用使得管理效能大幅提升。”中車長客復興號副總設計師朱彥告訴記者,以轉向架總成産線組為例,通過數據分析與應用,及時調整生産模式,産線設備利用率提高10%,運營管理成本降低10%,年均成本降低500多萬元。
與時俱進,東北新興産業發展之路同樣越走越寬。
移動機器人來回穿梭,工業機器人“賣力”焊接,蛇形特種機器人自如伸縮……記者走進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看到,到處是機器人生産機器人的場景,儼然是一座機器人的“王國”。
作為我國機器人行業的“排頭兵”,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已研製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類核心産品。“未來,將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研發更‘聰明’的工業機器人,更好賦能企業轉型升級。”公司總裁張進説。
放眼東北,各地正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一批前沿的新技術破土而出——
瀋陽遠大集團電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核主泵變頻器已在國家級重點核電項目中應用,結束了我國這一裝置長期受制於人的局面;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聚焦“光+醫療”“光+汽車”“光+通信”持續發力;
遼寧遼河實驗室正在搭建由新裝備、新網絡、新系統構成的未來工業互聯網試驗設施……
2023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高新技術企業分別增長16.0%、15.36%、22.9%,增速居全國前列。
今年上半年,遼寧省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吉林省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黑龍江裝備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4%,保持較高增速。
“我們將持續完善推動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丹群説。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瞄準産業發展新機遇,東北製造業正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記者唐興 鄒明仲)
新華社瀋陽8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