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樂相逢奏響文化交流協奏曲
5月份以來,美國歌手香緹·莫、加拿大籍歌手凡希亞、哈薩克斯坦歌手露西婭與那英、孫楠等人在綜藝節目《歌手2024》中同&競藝,成為屏幕上一道亮眼的文化景觀。數據顯示,前10期節目已登上熱搜1.3萬餘次,並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外交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官方機構的點讚,讓節目更加火爆。
《歌手2024》熱度居高不下,與“全程無修音直播”的大膽嘗試和堪稱“國産音綜天花板”的製作水準有關,但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源於歌手的國際化和音樂的世界性。不同國家、不同風格、不同年齡段的實力唱將加盟,讓節目觀賞性大幅提升,也讓《歌手2024》有了“長沙格萊美”之譽。
一直以來,音樂都是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無論是英國女歌手莎拉·布萊曼演唱北京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還是《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演唱者席琳·迪翁登上中國春晚舞&,都讓很多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在優美的歌聲裏,在快樂的笑聲裏,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美麗的集體記憶。
大量外國歌手亮相中國音樂綜藝舞&,則是以中國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方式探索文化交流。歌手們因樂相逢,在技藝切磋中相識、相知,共同書寫全新的友誼故事,完美詮釋了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所點評的“音樂觸動心靈,它沒有國界”。
以音樂為媒,我們感受到了更多的暖心。前不久,凡希亞在極短時間內學習中文歌曲《來自天堂的魔鬼》,並在競演中技驚四座,讓觀眾們感受到了她的真誠;美國歌手亞當·蘭伯特專門改掉誇張的造型,在長沙沉浸式體驗特色美食,同樣讓中國觀眾感受到了他的尊重與用心。這樣的小故事非常能夠觸動人心。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歌手來到中國,實際上開闢了很多文化交流的新通路。他們在瀏覽中國、體驗中國、感受中國的過程中,以具象化的第一視角,向粉絲、觀眾和外國網友傳遞出了真實可感、友善可親的中國形象,以他者視角講述了一個個很有説服力的中國故事。
7月初,習近平主席在赴阿斯塔納對哈薩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哈薩克斯坦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提到了幾位“新時代中哈友好的使者”,其中就包括2017年在《歌手》節目中大放異彩的青年歌手迪瑪希。這些遠道而來的歌者,在中國大舞&展現才藝、收穫喜愛,與中國歌手們一起奏響了文化交流協奏曲,都是增進民心相通的友好使者。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無論是音樂的相遇與相逢,還是歌手的相識與相知,歸根結底都離不開文化的相伴與相擁。在音樂領域,或許歌唱語言不同,或許唱腔表達不一,或許節奏感知不齊,但相通的是審美體驗、情感價值和音樂理想。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歌手2024》創造了文化交流的範例,樂見這樣的佳話越來越多。 (楊睿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