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文化

江西上栗:傳統文化融入人間煙火

2024-06-28 08:54:0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文化

  “咚咚咚……咚咚咚……”仲夏清晨,在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萬石村,陣陣敲擊聲打破小村的寧靜。年過七旬的龍汝東端坐在雕刻&前,一刀一錘,讓一塊不起眼的木頭慢慢有了輪廓。

  “儺面具作為表現儺戲人物性格特徵和面部神態的主要道具,用材和刻法都頗有講究,雕刻的每一刀都要提前構思。”龍汝東雕刻起面具來,一點也不含糊。

  儺面具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儺儀、儺舞、儺戲。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上栗儺面具雕刻傳承人,30多年來,龍汝東不斷鑽研儺面具製作技藝,出自他手的儺面具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目前,龍汝東參與開發創作的2000多件儺面具作品中,有1300多件永久在中國儺文化傳承保護基地以及周邊縣市博物館、文化館展出。

  而今,龍汝東的兩個兒子也跟隨父親學藝,一門三父子,皆是“守”藝人。拿龍汝東的話來説:“這種手藝要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這是雕刻人的一種責任。”

  位於湘贛邊界的上栗縣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傳統文化,其中儺文化更是一枝獨秀,被譽為“中國儺文化之鄉”。

  如何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有機交融?近年來,上栗縣依託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開展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讓民眾深入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要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潮起來、火起來,更好走進市民生活,賡續弘揚千年文脈。”上栗縣文化廣電旅游局局長王志認為。

  儺文化有“三寶”,除儺面具外,儺廟、儺舞也是獨具特色。

  “五里一將軍,十里一儺廟”是上栗儺廟分佈廣泛、數量眾多的真實寫照。東源鄉小枧儺廟是萍鄉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之一,面積近4000平方米。每到周末,一支女子儺舞隊便伴隨着鏗鏘的鼓點,在小枧儺廟的古戲&前認真表演、訓練,吸引不少群眾前來觀賞。

  如今,儺舞不僅深受本地人喜愛,還得到了許多外地老百姓的喜愛。在江西各地的非遺文化展演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精彩的儺舞表演。以“上栗耍儺神”為主體的“萍鄉耍儺神”,也入選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推動儺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上栗縣制定了五年保護計劃,組織專業隊伍對上栗儺面具的歷史淵源、傳承情況等進行“摸底”,並對雕刻匠人、儺舞藝人給予政策扶持。同時,進一步加強儺文化相關旅游産品的開發,豐富儺文化的展陳內容,讓這一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重煥生機。

  與歷史相承、與時代共振。為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鑄魂育人中的作用,進一步激活基層文化活力,近年來,上栗縣成功舉辦了“大地紅之歌·百姓大舞&·大家一起來”公益系列文化活動,以“文藝演出+煙火秀”相結合的方式,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與此同時,上栗縣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書香上栗”建設,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15個圖書閱讀服務點,並打造“智慧書吧”,有效延展了群眾的閱讀空間,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如今,上栗縣以歷史文化基因為載體,不斷豐富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盼,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百姓生活、融入人間煙火。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熊家林)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9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