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鼻祖余三勝“墳歸何處”
北京福田公墓著名京劇藝術大師、余派創始人余叔岩墓碑。 劉選國攝
2023 年 10 月,參加余三勝和余叔岩(余派)藝術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參訪余氏祖墳。 劉選國攝
劉選國
被譽為京劇鼻祖、京劇“前三鼎甲”之一的余三勝,“墳歸何處”?余氏宗譜及大部分史料基本這樣記載:“葬直隸天津衛大筲子口,有碑。”
2024年秋,余三勝故里湖北羅田縣九資河鎮將主辦中國京劇票友會。5月中旬,筆者一行到天津探尋余三勝墓地。
願落葉歸根,暫厝葬天津
從北京出發前,我查閱了相關文章,包括已故著名戲劇評論家吳同賓先生的《余門三人傑——余三勝、余紫雲與余叔岩》,志明的《余叔岩家史簡介》,白麟、二毛《京劇大師余三勝》,希望按圖索驥,實地探查。
吳同賓先生是京劇歷史研究專家,他哥哥吳小如是北京大學教授和京劇票友,也是京劇余派藝術研究大家。
吳同賓在《余門三人傑——余三勝、余紫雲與余叔岩》文中這樣寫道:“余三勝在61歲(同治二年)時,又加入廣和成班演唱,不久就因病退出舞&了。他對於青年時期的生活不勝憶戀,就到天津暫住就醫。同治五年,他病莫能興,彌留之前,把余紫雲叫到跟前,説他希望能夠歸葬湖北羅田老家。紫雲忍泣回答,‘湖北老家已經沒有至近的親人了,祖塋是否還能容許歸葬,現在情況不明,千里迢迢,貿然回去,恐怕不妥。’三勝毅然囑咐,‘既然這樣,我也不願葬在北京梨園義地,那樣等於永久寄人籬下,死也不得安寧。你現在年紀還小,不如就把我浮厝在天津,等將來你有機會回到老家,了解了祖塋的情況,你再把我搬遷回去。’紫雲含淚應諾。不久三勝逝世,紫雲就遵照遺囑,把他厝葬在天津郊區梢直口了。”
吳先生長期在天津工作,想必他掌握的史料很豐富,言之有據。2023年1月,我回羅田後,到訪七娘山村上余家塆余三勝故居,找到了余氏鄰居,查看了余氏宗譜。在余三勝“開龍”名目下,有“葬直隸天津街筲子口,有碑”幾個字的記載。
此次探訪前,我與曾任天津市和平區文化館館長的寇援先生電話交流過,希望他能夠幫忙尋找有關余三勝墓地的線索。我還&&了在天津的一位學生——天津寶坻應急救援隊的潘子雄,請他幫助尋找筲子口。經查詢,天津現在沒有“筲子口”,但有大、小“稍直口”村,都在西青區。
5月17日上午,我們一行五人抵達大稍直口村,這裡已完全城市化,全是六七層、十多層的居民樓,田野都看不到,更別説墳地了。
在大稍直口村村委會的一個三層辦公樓裏,村委會的小劉和一位曾經擔任過村幹部的老人接待了我們,他們説沒有聽説過該村有埋葬京劇名家的梨園義地。小劉建議我們去小稍直口村探訪,或者去西青區檔案館和西營門街道,查閱他們的志書,那裏應當標注有墓葬群位置。
從大稍直口村到小稍直口村,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找到一個居民小區的兩層辦公樓,上面挂着小稍直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牌子。向辦事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詢問,得知她也對余三勝及京劇梨園義地完全不知情,建議我們再去問問小稍直口村委會。再乘車幾分鐘,我們在一片居民樓的邊緣找到了小稍直口村村部。在村委會門口與村幹部和幾個年輕人交談,他們也完全不知曉余三勝及京劇梨園義地之事。放眼望去,周邊全是十幾層高的居民樓,沒有墓園和墳林的蹤影。他們説,十幾年前這片地區進行城鄉一體化改造,建成了現在的小區。他們建議我們到西青區檔案館查詢。他們村雖建有村史室,但我們沒有正式函件,不便讓我們進入參觀。因時間有限,我們只得與村幹部互留電話,委託他們繼續打聽。
回京後,我繼續查詢相關史料,希望弄清楚余三勝“墳歸何處”。其中,2015年5月第六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一篇《余三勝籍貫考》的文章提到:余三勝卒同治丙寅(五年,1866年)六月十三日亥時。葬直隸天津衛大筲子口,有碑”。這與我已經查閱的吳同賓的文章及余氏宗譜裏描述基本一致。
我又仔細閱讀沈虹光在《武漢文史資料》上刊發的《三下羅田尋找余三勝》,該文也描述了余三勝埋葬之地:“開”字輩的余三勝譜名開龍,嘉慶壬戌(1802年)生,同治丙寅(1866年)卒。安葬地點譜上都有記載——“葬直隸天津衛大筲子口”。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的同行經過一番周折,查找到真有這樣一塊墓地,在老城外。輾轉打聽又是許多周折,兩位先生找到一個老太太,其丈夫生前就是守墓人。老太太沒讓他們進去看,但她肯定地説,“好多唱戲的都葬在這兒,還有北京的名角兒。早先梅蘭芳、馬連良他們逢年過節會來祭掃查看,還捐錢呢。”全都對上了!家譜上是“筲子口”而不是“稍直口”,應是方言轉換時的訛誤。這裡還説,湖北與天津的研究人員上世紀90年代初還到過天津墓地查證確認。
不知所終
對於余三勝最後是不是葬在天津,也有不同的説法。2002年《湖北檔案》白麟、二毛文章《京劇大師余三勝》描述:“余三勝晚年家境小康,於同治丙寅年(公元1866年)卒,享年64歲,葬天津西門外小稍直口梨園義地(也叫安徽義地)。其子孫定居北京後,將其墳墓遷入京都。”這裡的描述與前文不同之處是説“葬在小稍直口村梨園義地”,與其父母墓地記載一致。那麼到底實際情況如何?是不是余三勝父母葬在天津,余三勝夫妻死後厝葬在天津,後遷葬北京?余紫雲、余叔岩後來都是京劇名家,家境都很富裕,他們在石頭胡同和椿樹頭條胡同的宅院都堪稱豪宅,余叔岩那時家裏有汽車,有司機,肯定購置得起家族墓地。但也都沒有查到相關歷史記載。
為此,5月21日我向余三勝第五代孫余福林諮詢,了解他們是否知曉天津筲子口的祖墳。余紫雲是他曾祖父,他爺爺余第祿沒有進入梨園,京劇名家余叔岩是他“四爺”。他回復:“據我了解,我家的祖墳,在北京的大紅門,也就是現在的南三環附近。應該還有我曾祖父、我的奶奶,都埋葬那裏。”後來我又與他通電話,詢問他們有沒有去祭掃過天津筲子口祖墳。他説自記事時起,從沒有去過天津祭掃。
陳志明先生著有文章《余叔岩家史簡介》,因余叔岩是他的親姑父,他的文章應當比較可信:“叔岩病故後,初葬在永定門外余家墳地,50年代初因修建糧庫徵用了墳地,又遷至福田公墓,‘文革’時期余氏墓地受到損壞,1991年由余家後人出資重修墓地,並請人撰寫碑文重刻。”余叔岩1943年5月19日逝世,他去世時已是國內聲譽極高的京劇三大賢和四大鬚生之一,因此他的葬禮極其隆重。先葬於北京永定門外,後遷福田公墓。
再聯想到2023年重陽節,我陪同友人在北京福田公墓為余叔岩大師掃墓,看到墓碑正面寫的是:余叔岩先生之墓,全體後人敬立,落款時間是1993年2月。碑文背面寫道:“余叔岩先生(1890-1943)名第祺,祖籍湖北省羅田縣,生於北京,為京劇藝術余派創始人,中國近代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安徽文聯研究京劇余派藝術的王靈均先生告訴我,這個墓碑是余叔岩先生的大女婿劉如松所立。
羅田縣文化局原局長郭小雙在《京劇三余及後人的家鄉情結——也説余三勝籍貫》一文中,記載了他與余叔岩外甥劉真及羅田文化部門與余氏後代的交往:“羅田縣文化館退休老館長毛志英在上世紀80年代參加文化志編修,曾到北京查閱京劇三余的史料,他1986年7月到北京拜訪過余叔岩夫人姚氏(繼室,筆者注)。姚夫人雖年事已高,但身體硬朗,説他們是老家來的貴客,余先生在世時,每有羅田老家的人上門,都非常喜歡,熱情款待,生怕怠慢了。”余叔岩的墓1993年在福田公墓重立,是“全體後人敬立”,是不是姚夫人及其第三個女兒余慧玲也參與了呢?也需要再找材料證實。
5月30日,我與郭小雙電話交流。他文章裏描述過,余三勝在京城成名後,即回羅田將父母接到北京,母親周氏卒於道光十六年(1836年),父親善繼卒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合葬於直隸天津縣西門外五里小筲子口佛壽宮後安徽義地中心”。他還寫道:“2009年初夏……去了天津一趟,找到了大稍直口、小稍直口,地名都在,屬西青區,但滄桑巨變,連余氏七修譜中記載的古建築福壽宮也拆除了,移到別的地方重建。”十幾年前他們考察看到的情況,與我們這次考察結果已相差無幾。
我們的調查隨後獲得了新的進展。大稍直口村小劉發來兩張展板照片,他在小稍直口村村史館裏看到有餘三勝事跡及余三勝父母葬於該村的記載。其中,在余三勝泥塑像的圖文介紹裏是這樣描述的:余三勝,原名開龍,字起雲,湖北省羅田縣天堂寨七娘山村上余灣人。幼學漢戲,工老生,後改唱京劇。清嘉慶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軒”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隸“春&班”,至道光中期,蜚聲梨園,是國粹“京劇”創始人之一。在另一張展板上則寫道:“清朝中期至民國中後期,在村西南和東南兩塊土地,分別有兩處舊時演藝界伶角、演員的梨園公墓,稱為瘞地。西南塊瘞地歷史略早,佔地面積達25畝,東南塊瘞地佔地18畝……”據《天津戲曲志》第四卷記載:“天津西郊區小稍直口村,有一座名廟——福壽宮,在其旁有安徽瘞地一處,佔地約25畝。”書中所記載即為小稍直口村西南地塊瘞地。清末京劇“老生三傑”之一余三勝父母即葬於此……新中國成立後,瘞地逐漸消失。這裡只描述余三勝的藝術成就,但沒有記載他的墓葬,只確認了其父母葬在此地。
為了進一步確認余家北京墳地的事,我又與余福林先生討論,問他是否知曉陳志明先生描述的余叔岩去世及他們余家永定門外墳地的事。他回復説:“我的爺爺和奶奶都埋葬於永定門外,只有我的三爺余叔岩遷至福田公墓。”討論到具體位置,他説:“具體位置不了解,那時我還很小,甚至還沒出生,剛解放就實行土改了。”他説他的二哥余明和父親1958年還去過余家祖墳。我們討論,余三勝棺木是不是已經由天津遷回北京余家墳地了呢?余紫雲是不是也葬在永定門外余家墳地?余福林回復:“曾祖父余紫雲應該也葬在永定門外,只有餘叔岩遷徙於福田。”我問他:“那意味着其他人,包括余三勝、余紫雲的墳地現在都沒有了?”余福林回復:“我的爺爺余第祿也不知葬在何處,只知我的父親余敦秩葬於密雲寶雲嶺公墓。”
綜合以上實地探訪和史料記載,及與余氏後人和研究人員的討論梳理,余三勝父母葬在天津小稍直口村梨園公墓無疑。余三勝則應當是原“厝葬在天津郊區梢直口”,後來極有可能已遷葬於永定門外余家墓地,但需要進一步尋找證據。余紫雲應當葬於北京永定門外余家墓地。余叔岩最初葬於余家墓地,新中國成立後因建設徵地拆遷,遷至現在的北京香山福田公墓,而余三勝、余紫雲墳墓及余家墓地現在則不知所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