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浙江宣傳公眾號

一顆珍珠何以閃耀世界

2024-05-22 11:21:22 來源: 浙江宣傳公眾號

      初夏,整齊劃一的珍珠浮筒橫鋪於湖面之上,水下的河蚌正在用力吐納氣息,裹上層層瑩潤的珍珠質,期待着能在秋季豐收時,一舉從普通的漁獲蛻變為稀世珍寶。

      這樣“努力”的珠寶便是當下時尚圈的“顯眼包”——淡水珍珠,它也是中國最早培育並出口的農産品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國貨。

      現在,淡水珍珠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而能吃、能用、能裝飾的多種屬性也讓淡水珍珠升騰起濃濃的人間煙火氣。那麼,淡水珍珠到底是怎麼來的?背後蘊含着什麼樣的文化記憶和鄉土風情?

天然淡水珍珠串珠。圖源:視覺中國

     關於珍珠的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顆珍珠出海東,珊瑚枝上露華濃”。最早的珍珠從海裏出産、天然採集,早在夏禹時期,珍珠便成為掌權者專用的珠寶,民間傳説中的“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兩大稀世珍寶,前者就是珍珠。

     在古代,較為著名的珍珠有南珠和東珠。南珠是指生長在南方一帶的海水珍珠,而東珠則常常在東北一帶出産,是天然的淡水珍珠,清代宮廷皇室尤其青睞。

     珍珠無價玉無瑕,天然珍珠雖然難得一見,卻不能阻礙人們嚮往美的腳步。北宋時期的《文昌雜錄》記載,“以今所作假珠,擇光瑩圓潤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開,急以珠投之,頻換清水,夜置月中,蚌蛤採月華,此經兩秋,即成真珠矣”。細節着墨不多,但珍珠養殖的初步原理躍然紙上。

     從南宋時期坊間販賣珍珠的火熱景象中推測,養殖“真珠”已部分成型。《武林舊事》記載了當時杭州交易珍珠的火爆場景,長街兩側開設了許多商鋪和專門的首飾行,坊間有閒情逸趣的姑娘們辦起閨門串珠比賽,珍珠光澤雪白更勝脂粉,活色生香、別開生面。

     到了近現代,一代代養珠人辛苦鑽研,終於讓中國淡水珍珠的産量躍居世界第一。

     這背後流傳着一個有趣的故事,當時專門研究淡水養殖技術的謝紹河一直無法突破天然無核珍珠産量低、養殖周期長的困境,在池塘邊的簡易工棚裏,他想起流傳於浙江諸暨民間關於西施的傳説:“嘗母浴帛於溪,明珠射體而孕”,突然靈感迸發,想到植核培育“有核珍珠”。

     這一技術出現後,當時全國年産淡水有核珍珠高達500噸,原珠産值達到10億元以上,累計産量約5000噸。

     到如今,也許正是這份機緣巧合,諸暨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淡水珍珠交易集散地,年産量約佔全球七成,享有“世界珍珠看中國,中國珍珠看諸暨”之譽。

諸暨市山下湖鎮一處珍珠養殖基地,珠農查看珍珠生長情況。圖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們愛珍珠,往往寄寓獨特的感情,仿佛可以從萬千的珠鏈中找到和自己最契合的那一粒,是生動的、獨一無二的。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白居易將優美的琵琶弦音比作珍珠撒落,通感巧妙、意境美妙。古來詩詞歌賦都偏愛珍珠,留下的千古名篇中還有“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珍珠也是女子嚮往美好的點綴。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宋仁宗皇后像》,則將珍珠花鈿粧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額間和兩頰裝飾珍珠代替白粉,儒雅清淡的氣質躍然紙上。而電視劇《清平樂》倣照古畫進行粧造,珍珠色白讓人在一動一靜之間更顯雍容富貴,也述説着古人的創意和審美。

     淡水珍珠養殖歷史更記錄下了人們與自然的相生相融。諸暨山下湖鎮,因為山下有一湖而得名。鎮志記載,自南宋嘉定年間始,由於山勢低矮不能涵養豐沛的雨水,導致鎮上幾乎連年遭遇水災、內澇,農民飽受困擾。自當地農民學到珍珠養殖技術後,將稻田變蚌田,田中集聚雨水反而更加有益養殖,珍珠變成了當地的“共富珠”。

     “民以食為天”是中國人刻在骨子裏的基因,於是“這麼好的東西能不能吃”的疑問出現了。果然,聰明勇敢的古代醫生們率先研究、運用了。“明珠飾、凡珠醫”,品相一般的珍珠常被碾碎成粉,入藥治病。唐代《海藥本草》記載珍珠有明目、除暈、止泄的功效;元朝的商人則常在飲水時加入蜜糖和珍珠粉;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不少珍珠藥用的方法,廣為流傳。

     不僅如此,珍珠在現代還有一些有趣的應用。比如,極富創造性的商家在黃酒中加入珍珠粉,不僅改善了黃酒的口感,更起到了補鈣的作用。還有不少女士為了細膩皮膚,會使用珍珠粉製成的面膜。

     歷經數千年積澱,珍珠蘊藏着古往今來的智慧和情懷,拾起這一粒淡水珍珠,我們從中看到的正是透過歷史傳承而來的余韻。

珍珠飾品。圖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眾號

     如今,淡水珍珠來到千家萬戶,碰撞出新的驚喜。

     小身板創造大市場。電商直播的興起讓淡水珍珠有了更多追慕者。高跟鞋耳釘、小米鏈、蝴蝶胸針,款式多樣的飾品成全了淡水珍珠前世今生的美麗,也豐盈着整個珍珠産業的經濟收益。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3%,可見發展勢頭猛烈。

     悅己帶來“小確幸”。不同於鑽石、黃金,淡水珍珠與生俱來就有一種親民的氣質,因為它來自農民,有着和水稻小麥類似的身世,更因為它是四季流轉孕育的生命,便更有了一種堅韌不拔的韻味。

     年輕人愛上珍珠有許多的關鍵詞:開蚌、盲盒、便宜、豐儉由人、款式多、時尚……也許更重要還有“配得感”帶來的情緒價值,這也讓消費品變成了它原來的樣子,不加諸身份、地位或權力的象徵,僅僅是因為心動和喜歡,就可以擁有。

     “東升西降”的自信。2022年,諸暨淡水珍珠企業抱團參加香港珠寶展,“初出茅廬”的他們只爭取到了展區角落的小攤位;2023年,淡水珍珠團的展位來到了日本最大的珍珠企業旁邊;2024年,專門的展區設在了最中心位置,還成為巡館活動的壓軸點位。簡單的展位變遷是淡水珍珠被認可、被接受的一種表現。

     有人説國貨火爆是因為物美價廉,有人説支持國貨是因為愛國。其實,國貨一直在暗暗蓄力,當你看到它的時候,就是它精彩綻放的時刻。

     落盡浮華猶有情,珍珠在泥中自明。這份熠熠生輝的光彩穿越千百年的時光,一直閃耀。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