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用文旅“重新發現”一座別具風情的海濱城市
五月二日晚,在天津濱海新區泰達航母主題公園,上演“夜上津門焰繪航母”“五一”特別版航母焰火秀。
新華社發(杜鵬輝攝)
沙灘音樂節上歡唱“解壓”,海風集市中松弛“city walk”,國家海洋博物館裏探索海洋文明……今年“五一”假期的天津海邊格外熱鬧: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五一”首日迎來超15萬游客、國家海洋博物館“五一”前兩日接待游客超3萬人……
曾經,每當文旅季來臨,來津旅客總是涌向五大道風情旅游區、天津古文化街、海河沿線等地觀光,體驗民俗文化和民國風情。天津因母親河海河而聞名,卻經常被人遺忘這裡也是一座別具風情的海濱城市。
北起澗河區域,南到北排河區域,有着上百公里海岸線的天津,因粉沙淤泥質灘塗,無論是本地居民,還是周邊游客,都很難親近大海,被戲稱“靠海不看海,臨海不親海”。
為打破刻板印象,近年來,天津一直在努力。
2019年以來,天津持續推進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17個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藍色海灣”整治修復規劃,着力進行海洋生態整治修復和合理開發利用。
經過多年努力,位於天津北部漢沽海域的生態修復項目碩果纍纍。沿海灘塗濕地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不僅顯著提高,沿線的自然生態和海洋災害防護能力也顯著增強。3個濱海濕地修復項目和2個岸線生態修復項目,打造出多個居民臨海觀海親海的網紅景點。
東疆綜合保稅區成為天津“人海共生”這一變遷的“見證者”。今年“五一”假期,記者走進東疆親海公園,來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趕海拾貝,色彩斑斕的遮陽傘在這裡匯聚成了一朵朵快樂的浪花;不遠處的人工沙灘,參加音樂節的年輕人興致正酣,海風和音樂,共同組成了他們在這個初夏的美好記憶。
在親海公園,記者見到了帶全家來趕海的天津市民李先生,他的兩個孩子曬得小臉通紅,興衝衝地向記者展示着小桶裏的花蛤和小蟹。李先生説:“這是我第一次來天津的海邊,也是孩子們的第一次,很開心,也很驚喜,以後可以在家門口玩水了!”
除了破除舊有印象,天津發展海洋文旅的決心,也體現在一個個文旅熱點的打造和“寵粉”細節裏。
打開社交媒體,這幾天,國家海洋博物館“人氣飆升”。在這裡,不僅能領略現代海洋文明厚重的發展脈絡,位於“抱抱地球咖啡館”的臨海落地窗,也成為吸引諸多游客的“氛圍感打卡地”——面朝蔚藍深邃的海洋,或看書發呆,尋求繁忙工作中的可貴“松弛感”,或拍照打卡,留下自己的“人生照片”。“這裡的體驗感和氛圍感很棒,我們決定每個季節都來看看大海的樣子。”兩名來自北京的大學生説。
在東疆親海公園的入口處,一座“女性專用洗手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親海公園為改善景區公廁“資源分配不均”做出的最新嘗試,還貼心地為帶小孩的母親設置了親子分區。“細節雖小,卻牽動人心,影響的是游客體驗和對城市的印象。”天津東疆文化旅游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負責人岳超男説,“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游客們感受到天津的熱情和誠意。”
入夜,記者結束了一天的採訪,準備返程。驅車駛過海岸線,市集、音樂節、展覽、沙灘露營……五綵燈火如同繁星,點亮這片一度寂靜的海灘。“文旅熱”,聚的是人氣,長的是士氣。在生態修復、人文關懷雙重驅動下的天津海洋文旅,也一定會從這個“五一”開啟更加值得期待的火熱夏季。
(記者梁姊)新華社天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