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長二F火箭完成加注 發射場準備就緒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瞄準今日20時59分發射

2024-04-25 09:27:0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新華社酒泉4月24日電(記者李國利 劉藝 黃一宸)我國瞄準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組成。

  4月24日上午,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會上&&,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組成,葉光富擔任指令長。

  林西強介紹,航天員葉光富執行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李聰和李廣蘇均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都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目前,任務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八火箭即將加注推進劑。”他説。

  這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3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飛行任務。任務主要目的是:與神舟十七號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在空間站駐留約6個月,開展空間科學與應用實(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動,以及空間搭載試驗,將進一步提升空間站運行效率,持續發揮綜合應用效益。

  按計劃,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6.5小時後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艙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來訪,計劃於今年10月下旬返回東風着陸場。

  “目前,空間站組合體狀態和各項設備工作正常,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産品質量受控,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發射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就緒。”林西強説。

  54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這裡成功發射,拉開了中國人進入太空的序幕。

  “今天是第9個中國航天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向開拓我國航天事業的老一輩航天人致敬,向所有正在為建設航天強國默默奉獻的奮鬥者、攀登者致敬。”林西強説。

  新華社酒泉4月24日電(黃一宸 錢國龍 安蓮)長征二號F遙十八運載火箭24日下午按計劃完成推進劑加注,目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已經準備就緒,確保神舟十八號航天員順利出征太空。

  火箭推進劑加注工作,是發射場最後階段最具風險和挑戰的一項工作。加注前,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推進劑保障系統工作人員對四氧化二氮等多種燃料共數十項指標進行化驗,每項指標至少進行3次以上平行試驗,確保化驗數據準確可靠。

  “我們始終秉持嚴慎細實的作風堅守質量底線,絕不讓火箭帶一滴不合格推進劑上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童偉説。

  火箭推進劑加注最重要的是精準無誤、安全可靠。“加注量控制要精準,既要滿足火箭工作使用要求,還要保證推進劑利用率最大化。”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王學武介紹説。

  近年來,發射場對地面設施設備開展“數智化建設”,通過布設傳感系統,實時獲取地面設施設備狀態信息,實現了加注、發射時段的全時信息採集、全要素態勢顯示。

  “火箭加注時段産品狀態、人員動態、塔架溫濕度等信息可實現全景式展示。”發射場信息中心負責人胡永剛説,後續,發射場還將引入加注管廊智能機器人開展危險環境自主巡檢、配電室狀態快速自動檢測等技術。

  根據計劃,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將於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升空。隨着發射窗口臨近,氣象系統加密天氣會商、加強危險天氣監測,運用發射場自主研發的逐時氣溫預報系統和高空風分層預報系統,重點做好火箭加注逐時氣溫預報、發射窗口地面天氣和高空風預報。

  目前,發射場已經完成了航天員乘組相關物品裝船,以及飛船發射狀態的設置和確認。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