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向科技要産量

2024-04-11 11:50:0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當下正值春耕的農忙時節,各地紛紛搶抓農時,為全年糧食豐收開好頭、起好步。記者在採訪中看到,田地上,無人農機來回穿梭進行噴防作業;大棚裏,水肥一體灌溉係統照管著立體種植的“蔬菜車間”;水塘中,光伏發電與漁業養殖實現了有機互補……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元素賦能下,一幅幅“科技春耕圖”在廣袤田野鋪展開來。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明確要走“科技支撐有力”的增糧之路。為更好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讓科技成為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要驅動力,這已成為上上下下的共識。簡言之,就是要向科技要産量。

  向科技要産量,各地各部門應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産業創新。要圍繞糧食生産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從耕地、水利、種子、農機、化肥農藥、耕作技術等著手,加強新技術的整合創新和生産各環節的銜接配合,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産率。要把加強傳統種養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進設施農業、創意農業、數字農業等現代農業發展,積極布局建設農業領域未來産業,努力突破耕地等自然條件限制,拓展農業生産空間,強化糧食生産能力,推動我國農業實現高品質發展。

  向科技要産量,要進一步加強新技術的實用性,解決好投入産出比問題。農業技術創新並非都看上去“高大上”,關鍵在管用。各地應避免“炫技”思維,切實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因地制宜推動農業科技落地。同時需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農業整體上還處于向智能化、機械化、集約化邁進的階段,農業生産效益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一些地方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要合理估算投入産出比,確保財政不吃虧,農民廣受益。

  向科技要産量,要發動農業科技工作者加強創新研發,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農業科技工作者要當好強農惠農富農的服務員,針對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真正解決研發與需求脫節問題,讓更多新農機馳騁、新品種落地、新農藝見效。各地也應進一步加強科研平臺建設,打造高層次創新型團隊,為科研人員營造良好的研發環境,促進人才活力迸發。

  春耕正當時。在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功夫,科技的力量和揮灑的汗水必能帶來更多的收獲。 

   (記者劉懷丕 翟濯)

新華社鄭州4月10日電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