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李建全的馬拉松

2024-02-26 12:19:4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李建全參加瑞典哥德堡馬拉松。

  ▲李建全在新疆棉田與棉農一起採棉花。受訪者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 周科

  兔年歲末,在深圳南山馬拉松上,68歲的李建全成績不錯,用他自己的話説“比去年快了3分鐘”。

  曾被醫生警告“再跑兩條腿就廢掉了”的李建全,20多年前開始長跑。3公里、5公里、10公里、半馬,一度也想過放棄,但堅持下來,不僅腿沒廢掉,反而奔跑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李建全將自己的人生比作“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他的人生感悟,就是“積極向上、努力奔跑”。

  1978年,在湖北浠水一所農村中學當民辦教師的李建全考取中專。也是那一年,他教的31名初中生28名考取高中,是那所農村中學的歷史最好成績。

  從此,李建全“始終奔跑在奮鬥的路上”。從中專畢業到中國化工進出口公司湖北分公司工作,到參與總公司全國聯營項目;從短時間啃下兩本大學英語的外貿談判能手,到成為最年輕的科長,一切都順風順水。

  在別人羨慕的眼光裏,他的選擇卻讓人大跌眼鏡:1989年,他放棄“鐵飯碗”,南下廣東打工。打工不順,經歷過被辭退,“一切歸零”後自己創業——創辦“穩健集團”可以説是逼出來的,他説“是給自己找個工作的機會”。

  如今集團旗下擁有Winner穩健和PurCotton全棉時代兩大品牌,是國內最大的醫用敷料生産和出口企業。

  生産質量過硬的産品讓企業長青為“穩”,辦好企業不忘報效國家為“健”。相比企業的商業價值,李建全更看重企業的社會價值。秉持這樣的理念,穩健集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記錄可圈可點。

  2023年12月,甘肅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穩健集團第一時間捐贈價值近300萬元救災物資運抵災區;2021年7月,河南特大暴雨災害,集團捐贈救災物資2000多萬元;2008年汶川地震,還沒有多少實力的集團更是捐出了倉庫所有物資。

  最值得李建全自豪的,當然是穩健集團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的表現。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發,李建全深知這是醫用敷料生産企業的大考,第一時間緊急通知工廠春節不放假,發出“口罩一律不漲價”的聲明。2020年6月30日,國務院應對新冠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發來的感謝信,讚揚穩健集團“是當之無愧的抗擊疫情戰役的‘軍工廠’”。2020年9月,穩健集團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穩穩噹噹做事,健健康康做人”,在李建全看來,辦企業就像直面困難和挑戰的馬拉松,除了清晰的目標、堅韌的毅力,在保持速度、耐力的均衡分佈中,不斷地調整適應,才能獲得那份激情與美好。

與自己較勁的跑者

  中午飯點,上上下下的電梯裏,擠滿了下樓吃飯和上樓工作的年輕人。伴隨着關於李建全與眾不同的評價,我們仿佛登上電影《流浪地球》裏高速的太空電梯,恍惚中向樓頂衝去。

  在位於深圳高鐵北站附近一座大樓的頂層,寬大的開放式工作平面,整齊有序的工位中,李建全坐在一處靠窗的辦公桌前調閱着文件。

  對面是公司輪值CEO,與他們過道相隔是助理、秘書的工位。

  “這裡就是總裁辦了。”李建全的助理劉曉瑩用手劃拉了一個小圈,笑稱。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總裁李建全的作風讓年輕員工覺得“老闆很酷”,這裡“不像有的公司在員工號牌上已劃分了級別”。個頭不高,一身運動裝扮的他認為,“這樣工作效率非常高!”

  “工作效率高”是李建全的標籤,在一篇關於“效率”的記錄裏,他寫道:“四十多年如一日,始終奔跑在奮鬥的路上”:

  從1980年參加工作至今,3次手術共請假9天;結婚用時半天;是最早到公司最晚離開的人,沒有休過一天年假;48小時往返深圳香港波士頓;42小時往返深圳香港巴黎;感染新冠發燒依然在一線……一隻雙肩背包、一身樸素裝扮,飛來飛去的李建全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人搞定。

  看老闆“卷”成這樣,公司的年輕人不禁感慨:“千萬不要自己做老闆,太辛苦啦。”

  劉曉瑩説,李建全嘴裏一邊説給他安排太滿,但又一刻閒不住,他會操心公司大大小小每一件事情,甚至連職工食堂的米從哪買都會關注。

  從創立穩健醫療,生産以棉花為原料的醫用敷料,到創立全棉時代,推動穩健醫療從醫用領域向日用領域拓展,再到2020年9月17日在創業板上市,一路奔跑,充沛的精力讓李建全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那雙異常明亮的眼睛更寫滿了過往人生。

  “什麼時候是馬拉松選手最艱難的賽段?”記者問。

  李建全沉默良久,道:馬拉松選手都是勇於接受人生挑戰的人。它是一項與自己較勁,不斷給予自己信心和力量的運動,“所謂艱難也是自己勇於接受的一部分”。

  1991年元月,珠海穩健醫療正式成立。一台打字機,一間辦公室,兩三個人,從醫用敷料出口做起。

  兩年前,他還是湖北國企善於外貿談判的“李科長”。辭職南下“一切歸零”的“李科長”,在打工被辭後被迫創業時,第一單是兩家日本客戶,他們看中的是李建全在過往的生意中,對産品質量的嚴格要求。

  那時,中國生産的醫用敷料質量普遍不高。這讓李建全意識到只有把品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産品質量有保證,企業才有市場。他説得最多的話是“訂單拿來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質量控制好,不要想著賺多少錢、想著偷工減料”。

  李建全憑藉醫用敷料用品的OEM(俗稱“代工”“貼牌”)生産起家,10年打拼,使穩健醫療成為中國名列前茅的醫用敷料出口企業。1995年,公司首家自建工廠在荊門落成。直到今天,公司已有七家工廠落戶湖北。1997年,公司在國內率先取得ISO國際標準認證,實現醫療行業耗材標準化。

  “養家糊口”已不是難事,但想要持續發展,必須靠産品創新。2003年,穩健醫療推出“Winner”自有品牌醫用敷料,企業重心開始向國內市場傾斜,業務也從OEM逐步向自有品牌靠攏。

  一次在檢查醫用紗布質量時,李建全發現,被裁剪後的紗布會出現掉線和産生絨毛,這些小細節極易導致傷口感染。2005年,李建全與團隊開發出全新技術的“全棉水刺無紡布”,解決了傳統紗布掉線頭引發傷口感染的難題。李建全自信“它完全可以取代紗布,在醫療行業大面積推廣”。

  然而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投入數億元研發資金的新技術缺乏醫用認證標準,得不到國內外的醫療認證,就無法進入醫用市場。位於湖北黃岡的“全棉水刺無紡布”工廠在建,生産設備已經訂購,怎麼辦?

  長期飽受過敏性鼻炎痛苦的李建全,一次乘飛機時,從兜裏掏出自己家生産的無紡布,輕柔綿軟的感覺,是面巾紙無法比擬的。“為什麼不做成棉柔巾,把這一技術推向母嬰市場!”

  一個閃念,穩健醫療在“倒逼中”開始了從“醫用到日用”的轉變。

  2009年,主打“日用”的全棉時代成立。李建全説:“我腦子裏有一個比當年做外銷員時更大的想法,要把中國産品是‘垃圾貨’的帽子摘掉。”

總是站在起跑線上的跑者

  十年前,那個創業穩健醫療的跑者,因為全棉時代,十年後,再一次站在了馬拉松的起跑線上。

  公司副總方修元的手機裏保存着這樣一段視頻:伴隨着“像夢一樣自由”的樂曲,剛剛跑完半馬的李建全在賽道上展示了一記漂亮的“倒立行走”,輕鬆自如,這是他45歲才開始練習的技能。

  跟隨李建全從湖北國有公司到珠海再到深圳,又在他的帶動下開始馬拉松長跑,拿下50多塊獎牌,方修元清楚,老闆一旦下決心要做的事情,那是誰也攔不住的。

  如眾多創業者一樣,儘管已經成功一次,但二次創業依然有諸多不測。

  2010年到2013年的四年間,“全棉時代”前後開了90家門店,密集的線下門店幫品牌打開了市場,但核心産品“棉柔巾”,對於市場來説還是“太新、太陌生”。

  “前4年連續虧損,接近兩個億。”公司高管勸説李建全放棄。穩健醫療不斷在給全棉時代“輸血”,每年五千萬,一補就是4年。

  黃岡的工廠遲遲無法盈利,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那段日子,李建全不敢回家鄉。工廠沒有産值,地方沒有稅收,當時的承諾沒有兌現。

  一週一個半馬,李建全繼續與自己搏鬥,理解着馬拉松對目標的執着和永不言棄。

  時間給了李建全最好的答案,“不少消費者都來回購了,他們覺得産品質量好”。

  嚴格選材,成熟的工廠,持續的新産品研發,只做純棉産品的全棉時代,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2010年後,母嬰市場步入黃金爆發期,電商&&成了母嬰消費的主場。2011年,全棉時代在北京組建電商團隊,入駐電商&&。

  為了降低成本,有人建議線上的産品可以另做一套,成本不要那麼高,可以賣得便宜些。

  “這不就是欺騙嗎?”從此,李建全下了一條鐵令:線上線下,同質同價。

  曾經的外銷員工作讓他深知“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1980年,中專畢業的李建全被分配到湖北化工進出口公司,半年後,抽調到全國聯合經營公司。在北京做外銷員的那兩年,他就像一名剛剛出發的馬拉松選手。

  談判中,除了中專所學,語言成了最難的一關。

  從“根本聽不懂”“説慢點,我先記下來”,到回去後的“超級訓練”,幾十個小時裏,維生素、抗生素、黃連素等專業術語,阿姆斯特丹、漢堡等歐美主要港口,甚至每一類産品的到岸價格,李建全做到了爛熟於心。

  廣交會上,別人還在拿着價格本翻找,他已跟外商侃侃而談,李建全的談判室外總是有歐美客戶排隊等候。

  不少人認為李建全有天賦,只有他自己清楚究竟付出了什麼。

  為了提高英語水平,每天早晨背60個單詞,每天讀英文原著。那段時間,兩本大學英語被他生生“啃”下來。

  第一次用英文打字機,短短一篇函文,他打了整整一個晚上。“錯一個字母就要重來。”李建全不知道打錯了多少張紙,內疚了多少次。

  今天,一台老式打字機被珍藏在公司一處重要位置。他説:“我的業務能力都是逼出來的。”

  兩年後,回到武漢,已經成了國際貿易談判高手的李建全,榮升“代理科長”。

  1984年,李建全調配到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湖北分公司,被提拔為醫療器械醫用敷料科科長。4年時間,他把公司“最小科室”做成了“最大科室”。

  那段時間,猶如電視劇《繁花》中汪小姐的工作一樣,在湖北李建全科長的業務範圍裏,他親手把上海、江蘇、浙江的幾個大廠扶持起來;把南通棉織四廠,上海、寧波等針織布廠,以及桂林乳膠廠、武漢的假肢廠等醫療器械醫用敷料出口到歐美市場。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年僅33歲的年輕科長心裏非常清楚,産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如今,隨着越來越多企業搶灘棉柔巾市場,用100%棉花做一個品牌的全棉時代已經站穩了市場,並且實現了商品運營的數據化。

  2023年,全棉時代官方旗艦店成為洗臉巾、寶寶浴巾、嬰童抱被、口水巾、手帕等天貓類目的銷售冠軍,同時在母嬰行業和家清行業的會員體量方面均取得第一。

  李建全説:“很多曾經風靡一時的企業後來做不下去,是因為不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了。現在我們不僅要注重質量,滿足消費者體驗,以及用顧客思維來指導新産品的開發。”

社會責任感刻入骨髓的跑者

  在集團産品展示大廳裏,除了穩健醫療的醫用敷料項目,全棉時代的日用生活産品中,棉柔巾、濕紙巾、口罩、紙尿褲、內衣、休閒服裝等種類豐富。而另一個品牌“津梁生活”的日化洗漱、面膜、吸鼻器等品類也在不斷增加。身着全棉時代産品的李建全在思考,讓實體企業能夠走得更遠的是什麼。

  相比企業所獲得的商業價值,李建全更關注的是社會價值。正如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所説:“為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和使命感所驅使的人,所掙的錢比純粹以賺錢為目的的人賺得更多。”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口罩、酒精、防護服、隔離衣等成了最急需的物資。1月20日晚,從巴黎剛剛回到深圳的李建全,緊急通知湖北工廠“春節不放假”,“口罩一律不漲價”。

  “醫護人員在一線連生命都不要了,我們做口罩的工廠,難道這點犧牲都不行嗎?作為湖北家門口的企業,我們不帶頭,誰還去奉獻……”當時當刻,李建全的微信語音被工廠廠長直接用高音喇叭放了出來。

  湖北疫情期間,堅持成本價銷售的李建全清楚,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2003年“非典”初期,深圳工廠門口停滿了等着拉口罩的車輛。為了保證供應,他堅持與深圳國企藥業公司和香港醫管局分局分別簽訂了千萬隻口罩供應協議,價格為市面的1/5。

  2008年汶川地震,在上海出差的李建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方修元,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找飛機”,將深圳倉庫裏所有醫藥物資全部捐贈給四川災區。方修元説:“當時對於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來説是件肉疼的事,李建全的社會責任感是骨子裏的。”

  李建全認為,企業的本質是能夠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們品牌經營的三大核心原則,‘質量優先於利潤’‘品牌優先於速度’‘社會價值優先於企業價值’。”

  作為校友,李建全給武漢紡織大學捐資成立建全獎學金,修建研發大樓。為母校湖北省浠水縣團坡高中捐建圖書館報告廳。他心裏清楚,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1971年,15歲的李建全初中畢業便報名參加了白蓮河水庫修建。“因為表現積極出席了全縣表彰大會”,並獲得讀高中的機會,李建全第一次體會到了努力工作帶來的“好運”。

  2023年,在為母校高中捐建的圖書館報告廳的啟動儀式上,李建全對孩子們説:“學好知識是未來有效工作的源泉,抓住機遇,跑好人生的每一步。”

“永不放棄的馬拉松人生”

  跑步的時候,李建全不會帶着耳機去享受音樂。不斷劃過的風聲,伴着堅實的腳步,一路變換的風景,曾經在腦海裏思考而無解的問題便有了答案。

  在他隨身攜帶的小紙條裏,經常記錄着他跑步時涂寫的靈感。從“全棉水刺無紡布”的專利技術發明,到醫學貼近生活、全棉呵護健康等經營理念,都是他在跑步中思考出來的。

  李建全説:“馬拉松是我人生的寫照,它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吸引力,讓我難以放棄。”

  每星期固定一個半馬的李建全,每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的,早晨七點到公司的作息雷打不動。在敞開式辦公區一側的小房間裏,擺放着一些簡單的健身器材,他鼓勵大家休息時進去練練。“李建全每天要在這裡完成100個引體向上、100個俯臥撐,我們這裡的年輕人都比不了。”劉曉瑩説。

  長期跑步讓李建全的膝關節過早出了問題。15年前,醫學檢查後,他被專家告知“半月板嚴重損傷,再跑,兩條腿就廢了”。

  採訪中,他讓人捏了捏他的小腿,肌肉結實而堅硬。15年來,李建全的跑步不僅沒有停,反而在每天堅持的力量訓練下,腿部肌肉更加發達,有效地支撐並對膝關節形成了保護。“跑久了依然很疼,但這種疼痛還能忍受。”他説“痛並快樂”。

  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出差,李建全都會帶着運動衣和跑鞋。他曾10次參加日本蘆屋馬拉松10公里比賽,8次參加瑞典哥德堡半程馬拉松。不打高爾夫球、不摜蛋的李建全説,“馬拉松外交”同樣為他帶來了“好運”。

  2003年,“全棉水刺無紡布”在歐洲尋找生産設備。一位意大利供應商因同為馬拉松愛好者,在兩次比賽後,對李建全説,“跑馬拉松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我願意與你合作。”最後180萬元的設備以108萬元成交。

  2010年,在李建全的帶動下,瑞典的一位客戶與他一同參加了哥德堡國際馬拉松。從那以後,該公司CEO、副總裁等紛紛成為馬拉松愛好者。之前雙方緊張的商業談判變得融洽,生意也從幾百萬美金做到兩千萬美金。

  連有着38年業務往來的日本客戶Mr. Isobe,也被李建全“同化”,從高爾夫球愛好者變身馬拉松跑者,並連續10年參賽蘆屋馬拉松。2018年,76歲的Mr. Isobe,10公里跑出了63分鐘的好成績。

  每週六去梧桐山跑山是穩健公司雷打不動的團建項目,一跑就是20多年。

  2001年,公司剛剛從珠海搬到深圳。一次組織員工郊游,攀登深圳最高峰的梧桐山。結果爬到一半,兩名員工就暈倒了。

  “這種精神狀態可不行,必須鍛煉身體。”李建全説,“我們是做大健康産業的,自己員工身體都不好,怎麼能説是健康産業。”

  如今,李建全已把這種“不求一時之快,重在堅持、看準目標,堅持到底”的馬拉松思維方式潛移默化地融入到企業管理中,熱愛運動已經成為公司全員認可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企業文化。

  2014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沈南鵬考察穩健集團後,投資3個億。他説,“我們為什麼投穩健?就是覺得穩健這幫人,特別是李建全這個人,就是一個字,正!正氣,正派、正能量。”

  做企業,慢慢滾,不急不躁中,李建全更相信一個“正”字。

  1998年,湖北工廠急需一筆貸款。然而對方不斷提出各種吃請等要求,當沒有滿足後,就百般刁難。李建全知道後跟公司下屬説,“這款我們不貸了”。

  直到今天,李建全的工作應酬幾乎是零,“吃飯就是食堂的工作餐”。他説:“如果經營企業是通過各種走後門拉關係,不正當地從銀行拿到太多的錢,這種企業經營就是畸形發展。”

  在李建全眼裏,管理一個企業就像跑馬拉松,誰都希望快速成長,然而欲速則不達。“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熬得住。”

  從穩健醫療,到全棉時代,李建全的心得是,穩健醫療的價值在於引領,依靠優質的産品質量引領中國的醫用敷料在歐美和日本市場成為第一,重啟國貨品牌價值;全棉時代的價值依然在於是引領,引領綠色消費觀念,倡導棉花及其背後的綠洲圖景。

  如今,李建全做得最多的工作都跟環保有關。過去幾年,《全棉改變世界》的演講,他一講就是200場。一盒全棉時代可降解口罩,定價雖然不便宜,但李建全説,作為中國製造企業,未來要用實際行動在所有産品中逐漸做到“去塑化”,“我們是地球的孩子,孩子是我們的未來”。

  採訪的那個周末,廣馬開賽在即,因為臨時的工作,已經報名的李建全決定在家門口好好跑一個半馬。他説:“永不放棄的馬拉松人生是永遠在路上。”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