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最小火車站”響起“雙循環”笛聲

2024-02-21 18:28:4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5版

  2月20日13時許,一輛長370多米、滿載24車廂煤炭的列車,拉着長長的汽笛聲,緩緩通過羅家橋火車站,向南駛往附近的工業園區;幾分鐘後,悠揚清脆的汽笛聲再次響起,另一輛裝着15車廂特殊鋼材的列車從這裡鳴笛啟程,向北開行,銷往歐洲。

  位於湖北省大冶市的羅家橋火車站,是武九鐵路大冶附屬線上的一個四等鐵路小站。雖然是最低等級貨運火車站,但乘着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東風,羅家橋站近些年業務量猛增,逐漸成為年接發量超370萬噸的鄂東地區貨運樞紐。

  已有20多年歷史的羅家橋站建在大冶市羅家橋街道辦事處十里鋪社區。因為太小,一直不為當地人所知,即便是附近村民也很少聽見鳴笛聲。“因為沒有貨源,一天只有兩三趟車路過,且不停。”車站站長黃銳説,雖是貨運站,但火車站的貨運收入曾經長期為零。

  改變發生在2020年。33公里開外的長江畔,一座新型深水良港黃石新港迅速崛起,鐵水聯運鐵路開通運營,為羅家橋站帶來源源不斷的貨源。每年,近20萬噸進口大豆等糧食從黃石新港上岸,運至羅家橋站,改以鐵路集裝箱方式運往全國各地。

  鐵水聯運業務的開通也擴大了羅家橋站的名氣。“聽説鐵水聯運節約時間,還節省成本,許多企業陸續找上門諮詢班列開行、出口報關等情況。”正忙着清點集裝箱的武漢鐵路物流中心羅家橋站負責人李龍説,不僅進出口貨物需要在羅家橋站中轉,內貿物流也可以通過羅家橋站便捷發送。

  李龍告訴記者,僅湖北新冶鋼有限公司每年就有約30萬噸特種鋼産品運往全球,同時,還要從北方購進數以萬噸計的煤炭。“這一進一出都是通過羅家橋站,而且量還在增加。”

  今年以來,這種增加的趨勢更加明顯。負責列車編組的連結員袁進濤深有體會,每次車列挂好機車後,他都要迅速走到列車旁撤除防溜鐵鞋,與司機確認風壓達到制動標準後,來到列車尾部綁上尾標。

  “如今,零散車廂的貨物多了,我們就拉到武漢北編組站進行二次編組,再發到全國各地。”袁進濤指着不遠處正在更換火車頭的“冶1次”列車,“這個運鋼材的15節車廂就需要到更大貨物集散地‘拼單’,一般要達到45節車廂以上,運輸成本才划算。”他説,今年以來,車站發出和到達的貨車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0多列。

  火車準備出發了,記者登上羅家橋站信號樓,電腦顯示屏上顯示着車站5條鐵軌的通行狀況。車站值班員劉煥林正在低頭編排發車進度,他頭都沒抬就對記者説:“我們平均每天要接發30趟貨運列車,感覺一年比一年忙。”

  眼看市場越來越好,羅家橋站也有了更高目標。黃銳説,前不久,車站主動加強與生産、商貿、物流企業和海關溝通協調,對市場進行摸底,預計今年承運的集裝箱量將會翻番,整車貨物如鋼鐵和煤炭等也有所增長。

  下午5點04分,隨着“呲”的一聲,“冶1次”列車制動解除,信號燈轉“綠”,列車“隆隆”向前,駛向新的目的地。

(記者徐海波 宋立崑)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4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