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小白楊,小白楊,而今大變樣

2024-02-10 11:57:08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8日電(記者劉紅霞 張瑜)17歲參加藝考時,吳升選唱的歌曲叫《小白楊》。這個1999年出生的四川小夥兒當時不會想到,7年後,他步入軍營,成為小白楊哨所的一名新兵。

  “一棵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根兒深,乾兒壯,守望著北疆……”這首軍旅歌曲《小白楊》,許多人都不陌生,旋律中傳遞出的扎根邊防、衛國戍邊精神,感動着、沁潤着、激勵着幾代人。

  作為歌曲故事原型,新疆塔城軍分區塔斯提邊防連原前哨也因此更名為小白楊哨所。寒冬臘月,記者走進小白楊哨所。

  每次集合點名,2023年3月入伍的吳升,“到”都答得響亮堅定。他説,每個戰友都清楚知道自己是第幾代小白楊傳承人,自己是第55代。

  故事還要從1982年説起。那年,錫伯族戰士程富勝探親帶回來10棵白楊樹苗,但因自然條件惡劣,戰士們千方百計呵護,最後只活了一棵。

  從共同呵護一棵樹,到一人認領一棵樹,再到一人不止一棵樹,在戍邊戰士們接續努力下,小白楊在這座石頭山紮下了根,代代相傳。

  一棵樹的成長,也滋養了一種精神,那就是“扎根邊防、蓬勃向上”。

  每逢新兵下連、老兵退伍,都要在這棵歷經40多年風雨的“小白楊”下宣誓。

  楊鵬在這裡堅守了15年,是個實打實的“老白楊”。望向這棵熟悉的白楊樹時,一段段軍旅記憶如潮水般涌上心頭。

  “原來巡邊主要靠走路或者騎馬,有幾次冬天執勤,狂風把雪地上腳印吹得看不見了,我們在風雪中迷了路,10多個小時後總算‘爬’回哨所。”這個來自遼寧省葫蘆島市的老兵説,“現在可就大不一樣了,從硬體到軟體,全面提升,嘎嘎牛!”

  的確,走在哨所營地,各項設備一應俱全,室內裝修溫暖現代,宿舍寬敞明亮,書架、健身器材、移動唱吧等應有盡有。“現在條件不斷改善,有更多精力聚焦主責主業。”連隊軍官李世傑説。

  到了巡邊時間,記者跟着幾名戰士駕駛摩托雪橇出發。起伏的柏油路上蓋着一層厚厚的雪,不遠處,塔斯提河蜿蜒流淌。雖然當天氣溫不算太低,但行駛中,風沙夾雜着雪粒快速拍打在臉上,沒過一會兒,坐在后座的記者就被凍得“想找個地方躲起來”。

  連綿的大山白雪皚皚,像盤臥的蒼莽巨龍。戰士們告訴記者,“夏天這裡野花盛開,可美了。連隊裏,每個人都熟記一句話:絕不把領土守小了,絕不把領土弄丟了!”

  如今,小白楊哨所舊址成為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夏天時,每天有數千游客慕名而來,在那棵白楊樹下合影留念。游人多的時候,連隊每天安排兩名戰士向游客講述小白楊的故事。

  李世傑説:“小白楊傳承人更要講好小白楊的故事,讓‘扎根邊防、蓬勃向上’的精神代代相傳、廣為流傳。”

  “小白楊”三個字,已經成為激勵這個哨所官兵忠誠履職、戍邊守防的重要精神支柱。

  “讀書時,只覺得《小白楊》旋律好,來這兒後,才真正讀懂了其中含義。”夜深了,吳升輕聲哼唱,“小白楊,小白楊,它長我也長,同我一起守邊防……”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