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幹就“贛”好:贛州以奮進之筆書寫“示範答卷”

2024-01-23 13:25:4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7版

  眾多“國字號”科研&&相繼落地,四大千億産業集群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富有“贛味兒”的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

  博士團隊常駐鄉村,傳感器佈滿田間地頭,物聯網聯姻現代農業,“智慧范兒”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國際陸港聯通世界,實現“買全球、賣全球”,老區與灣區“雙向奔赴”,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紛紛落戶……

  “幹就‘贛’好!”作為國務院批復的兩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之一,贛州全市上下正以“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為要求,不斷將國家為其量身定制的政策轉化為發展動力,持續書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示範答卷”。

“硬核科創”構建特色現代産業體系

  贛州高新區中科融合産業園內,江西首個院士團隊技術成果轉化産業化項目——“國六標準柴油車尾氣凈化新材料”正在快馬加鞭施工中。

  “這個項目的技術方是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賀泓院士團隊,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可解決我國柴油車尾氣後處理凈化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難題。”贛州高新區科創局幹部肖桂林介紹,此項目預計每年可量産大氣污染控制環保新材料3000噸,年産值10億元。

  新技術加速轉化,離不開新&&的“硬核支撐”。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新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字號”科研&&落地,填補了江西無中央直屬科研院所、無央企總部的空白,助推贛州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

  贛州市長李克堅介紹,新的一年,贛州將以各大創新&&為依託,着力在大型海上風電、汽車新能源、催化劑等方面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搭&&聚人才是加快科技創新的有效途徑。作為革命老區,贛州如何吸引高層次人才?

  “只要周末有時間,我就會從武漢來贛州,和大夥兒一起進行科研攻關。”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主管實驗師胡恒的指導和幫助下,贛南創新與轉化醫學研究院有效解決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問題,並建立健全了分子相關資源庫。

  為破解高層次人才引留問題,贛州在江西率先實施“飛地引才”模式,建立“周末工程師”制度,突破地域、行業界限對人才流動的限制,吸引500余名周邊發達地區高層次科技人才利用周末、節假日或業餘時間來贛創新創業。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主體培育到位,産業創新的內生動力才能不斷激發。

  “成為世界稀土永磁行業領軍企業”,走進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這條標語立刻映入眼簾。作為全球領先的稀土永磁企業之一,金力永磁主營業務收入在3年間增長了3倍多,其成功最大的秘訣就是創新。

  “我們通過強化試驗和研發投入,掌握了晶界滲透技術等一批核心技術,接下來將繼續攻克更多尖端技術,向全球第一發起衝鋒!”金力永磁公司董事長蔡報貴信心滿滿。

  為提升稀土、新能源及新能源企業等産業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贛州以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為突破口,推動産業鏈往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逐步構建起共生互補的現代産業體系。

  如今,以現代家居、有色金屬和新材料、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為代表的多個特色千億産業集群挺起了贛州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産業脊梁;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2898家,穩居全省第一。

“智慧范兒”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冬日贛南,臍橙飄香。走進贛州市信豐縣安西鎮的臍橙園,遍佈山野的除了鬱鬱蔥蔥的果樹,還有隨處可見的自動噴淋裝置和傳感設備。

  “過去給果園打藥都靠經驗判斷,現在只需要鼠標一點,在顯示屏上就能對基地4萬餘株果樹的情況瞭如指掌。”果農陳良勝説。

  作為全國最大的臍橙主産區,贛州市的臍橙種植面積達180多萬畝,帶動上百萬農村勞動力就業,其中許多種植基地都用上了智慧果園系統。

  距信豐縣安西鎮150余公里的于都縣梓山鎮,是遠近聞名的富硒蔬菜産區。在梓山鎮潭頭村一處智慧蔬菜基地內,光照、溫度、水肥等都可以根據需要自動調節。

  “今年富硒蔬菜長勢好、行情好,不愁銷路。”正在棚內採摘蔬菜的村民曾紅梅説。依託富硒蔬菜産業,潭頭村搞起鄉村旅游,建起“富硒食堂”,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320萬元,每戶能分紅1200元。

  據統計,贛州每年累計有10萬噸蔬菜銷往大灣區市場,蔬菜已成為繼臍橙之後又一産值超百億元的富民支柱産業。

  從數字監控到智能灌溉再到水肥一體化,贛州已建成智慧農場、智慧果園72個,一批數字“黑科技”落戶廣袤“紅土地”,不僅推動了農業産業提檔升級,也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為贛州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各種數字化元素融入鄉村,也悄然改變着村民的生活。

  “過去快遞不進村,寄取都得跑到鎮上去,現在有了智運快線,在家門口就可以收發快遞,非常方便。”隨着數字鄉村建設步伐加快,安遠縣鶴子鎮油蔡村村民蔡永欽的直播電商事業也日益紅火。

  作為全國首批數字鄉村試點示範縣,安遠縣通過建設近地低空索道+穿梭機器人的運輸系統,用智能輕量化的無人物流運輸滿足鄉村物流“少量多次”需求,讓産業更興旺、配送更高效、生活更便捷。

  “共和國搖籃”瑞金則將智慧文旅與鄉村振興有效結合,帶動鄉村旅游。作為中央蘇區和蘇維埃共和國政治、軍事活動的中心,瑞金紅色資源豐富,但過去由於活動形式單一、靜態觀光居多,導致了游客參與度低。

  “現代科技的加入,大大提升了紅色旅游的參與性,游客充分融入其中,感到不虛此行。”瑞金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局長戴橘子説。

  瑞金在共和國搖籃旅游區積極應用現代化高科技手段,引入AR導覽系統、《保衛瑞金》桌面互動游戲、“衝出重圍”VR雙人過關游戲等,增強了游客參觀的互動性、參與性和時代性,讓共和國搖籃紅色尋根之旅更加“走心、走新”。

  “每次來瑞金,都有新體驗。這裡的每一個舊址都還原了當年濃郁的歷史氛圍,既鮮活生動,又震撼人心。”一名來自黑龍江的游客在共和國搖籃旅游區的留言簿上寫道。

“雙向奔赴”老區牽手灣區促共贏

  行走在贛南,時常能看到寫有“老區精神、灣區思維、特區速度”字樣的標語,這不是豪情的口號,而是鮮活的事實。

  “您好,我是江西贛州經開區的駐深招商幹部。請問貴公司是否有意向布局內陸生産基地或者新投資項目?”

  贛州經開區招商幹部在灣區“尋”得火熱,他們將有前景的企業納入“目標庫”,緊密連接老區與灣區。越來越多企業不約而同作出一個新決定——設在灣區的研發機構一併搬到老區。

  “研發、生産分隔兩地是無奈之舉,現如今有了高鐵,讓研發靠近生産基地更有利於企業發展。”贛州市全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趙海彬説。

  從承接生産基地到承接研發機構,從拾遺補缺、小打小鬧向動輒幾十億、上百億投資,贛州近七成招商引資項目來自粵港澳大灣區,背後涌動的是“千軍萬馬過南嶺”的産業梯度轉移浪潮。

  贛州還與廣州、深圳等6個大灣區城市實現151個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一次辦成,127項深圳市政務服務事項在贛州實現跨省24小時自助辦……

  贛州市委常委、贛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陳水連認為,學習灣區思維,就是全面對標大灣區,努力實現與大灣區規劃無縫銜接、政策同頻共振、規則全面接軌,加大對外開放。

  身居內陸,心向大海。

  1月12日,南康區贛州國際陸港。江西首趟開行至老撾的班列滿載着家居日用百貨、家用電器、鞋服等貨物從國際陸港駛出,用時5天抵達老撾首都萬象。

  “今年,南康將加快與歐洲、北美、東南亞、非洲等地區的海港,建立點對點的通道合作,助推贛州的産業、江西製造的商品走向世界。”南康區委書記何善錦説。

  作為全國革命老區唯一一個內陸開放口岸,贛州國際陸港打通了贛南老區連接世界的陸海通道,見證着老區以改革創新的魄力、開放自信的姿態擁抱世界。

  “建港以來,累計開行中歐(亞)班列1400多列,超過全省開行總量的75%。”贛州國際陸港集團副總經理郭錦介紹。

  在贛州國際陸港帶動下,贛州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四區”加速融合,讓開放&&、物流樞紐、貿易引擎聚合裂變。

  1月19日晚,家住贛州龍南市區的葉家明夫婦路過龍南市友淶跨境電商保稅展示店時,被店內美粧護膚用品、母嬰用品、紅酒洋酒等來自20多個國家的300余個品類的産品吸引。

  “消費者可以像逛普通超市一樣,挑選進口商品。”該店負責人衛子付介紹,企業通過保稅擔保的方式,將進口商品放置在門店展示,消費者通過門店APP或現場下單,下單信息與海關係統對接,即可完成清關手續。

  作為一個地處山區的縣級市,龍南市去年跨境電商進口交易額達3.9億元,連續4年穩居全省前三,是贛南老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生動縮影。

  江西省委副書記、贛州市委書記吳忠琼&&,隨着開放大門越開越大,贛州正加速成為開放高地、創業之州。接下來,贛州將鼓足幹勁、主動出擊、搶位發展,將國家為贛州量身定制的政策轉化為發展動力,在高質量落實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贛州篇章。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賴星)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