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璞歸真的簫音
2024-01-19 15:38:0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盧祖文
音樂之聲無奇不有,山水各有情,四季皆有聲。清代名士張潮説:“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處於快節奏城市生活裏的人們,或許大多尋求着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生活狀態。中國笛簫演奏家張維良演繹的《天幻簫音》,以魔幻般的簫聲,為人們辟出一塊真真切切的樸實天地。
洞簫,是我國一種古老抒情的樂器,發音潤柔輕細,甘美優雅。在天猶如行雲飄蕩,在地宛如流水盤繞,有一種意與景、真與幻的魅力。
《天幻簫音》旋律中,簫音為主導,同時融入箏、琴、鼓、人聲等,以較大篇幅,描寫了悲切的場景與心情。蒼涼的簫聲、驚雷般的鑼聲、催促的康佳鼓、古箏的急緩,營造了北風呼嘯、大雪紛飛、淒楚悲涼的景象;表現出秋風掃落葉,轉眼大雪飛,茫茫何處去,仰首問天公的茫然;傾訴着孤寂夜空、饑寒交迫、處境悲涼、愴然淚下的愁斷腸。氣氛的營造,充分體現了簫音的説悲就切、説涼便冷的音色。
簫音,凈化喧囂,洗滌靈魂。拖長的簫音,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猶如凈潔的天境,原始純樸的大自然。簫音,亦有“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的魅力,在夜闌人靜的時候聆聽,它給你的感受非同一般。高難度的吹奏樂,配以清脆的鋼琴,旋律飄逸,幾聲清脆,一陣悠揚,穿透淺淡柔雲和皎潔月光,浮現出一種水雲間山裏月的美麗山光水色。
悠悠颺颺簫聲起,轉而簫聲快而歡。愉悅的簫聲配着強勁的低頻,染綠山野,響徹雲霄。清亮甜美的女聲,好不歡快奔放。
《天幻簫音》的旋律與神韻,表現了超凡的意境。整個旋律中西合璧,既發揮了民樂與現代樂的特長,又體現了藝術與技巧的統一,激情與抒情的統一,真有哀怨而不傷、動人而不媚、誇張而不狂的道理所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