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陳逸飛:海上“繁花”夢裏尋

2024-01-12 10:54:0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陳逸飛在執導電影《理髮師》。資料片

  ▲陳逸飛在他的“西藏組畫”前留影。資料片

  閔捷

  最近,王家衛執導的電視連續劇《繁花》在全國熱播,這部跨年大戲巧妙地運用了很多海派文化元素,包括陳逸飛的油畫“海上舊夢”系列中《玉堂春暖》(這幅油畫曾經拍出過1.495億的天價)、《籠中女人5》,以及“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聚焦》,都出現在劇中黃河路上的至真園大酒樓裏。而隨着《繁花》收視率的飆升,陳逸飛的名字也再次被人們提起。

  27年前,我曾在北京採訪過陳逸飛先生,那年他51歲,精力充沛,目光堅定,正在為第二天就要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陳逸飛回顧展”做著最後的準備。如今回憶起來,那正是他生命中的黃金歲月。

過目難忘的《長笛手》

  1997年1月一個冬日的下午,在北京飯店貴賓樓的一個小客廳裏,我第一次見到從美國回來、首次在國內辦個人畫展的陳逸飛。那時他在海內外畫壇已是聲名鵲起,尤其是那幅《故鄉的回憶》。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幅“吹長笛的女子”(《長笛手》),黑色的背景、柔和的光線、金色的頭髮、優雅而安詳的神態、墨綠色的長裙……第一次看到這幅作品時,它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令我在凝視它的一瞬間入了神,仿佛聽到長笛那美妙的音色。那是我看到的第一幅陳逸飛的作品,也從此記住了這位畫家的名字。

  約好的採訪大約在下午三四點鐘,因為是第一次在國內辦大型個人畫展,陳逸飛非常重視,投入了大量精力,很多事情他都親力親為,所以開展之前格外忙碌。藉&他剛從紐約回來的由頭,我們就從紐約談起。紐約在我的生命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我在那裏住過兩年,回國之後我發表的三篇小説都是以紐約為背景的,比如《紐約的天空》《浮雲》等。所以,談起紐約,我們立刻都興奮起來。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我們居然還是校友——都曾在紐約大學學習過,只是他比我早了七八年。這層關係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回憶起當年留學美國的經歷,坐在沙發上的陳逸飛,目光轉向遠方,陷入回憶。午後的陽光照在他的臉上,溫馨而悠遠。“我出國時口袋裏只有80美元,你知道上世紀80年代出國時的換匯額度只有那麼一點點。所以到了紐約生活相當拮據,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在連接曼哈頓和皇后區的皇后大橋上走,那是汽車通行的橋,根本沒有人行道,非常危險。”當時學習藝術的學生非常苦,拿到一點獎學金已是不易,生活費則完全要靠自己掙。後來陳逸飛在羅耶藝術修復與裝裱公司找到一份修復名畫的工作,因此近距離接觸到大量西方名畫家的作品,最有名的是畢加索的,這份工作令他對西畫製作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做得很出色,拿到2500美元的報酬。這對當時的窮學生陳逸飛來説是一大筆錢,他當即決定到歐洲旅行一趟。

  説到這裡,陳逸飛的眼睛亮了起來。那個暑假,他日夜兼程,白天看美術館、博物館,晚上坐火車奔赴下一個城市,連住宿錢都省了不少。從歐洲回到紐約,再拿起畫筆修復名畫,他發現自己已經完全不能專注於這份工作——歐洲藝術之旅的余味在他體內慢慢發酵,故鄉江南水鄉的風景總在他腦海裏浮現。他又有了創作的衝動,這股被異鄉謀生的重擔壓抑了很久的創作慾望來得如此強烈,他毅然辭去報酬優厚的工作,專程返回故鄉收集素材,全身心投入創作。不久後,他畫出了第一批“故鄉”系列作品。

  一個多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陳逸飛談鋒正健,但是他傍晚約了老朋友過來吃飯,採訪不得不就此打住。他索性邀我一同參加聚會,席間還可以繼續聊。那一晚我就坐在他邊上,吃的什麼飯、來的什麼人大都不記得了,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談話和故事裏,因為飯桌上不方便記筆記,我就努力用心記住他説的每一句話。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下午和傍晚。與陳逸飛告別之後,長安街已是華燈初上,隆冬的北京寒意正濃,而我心裏的感覺卻像電影散場之後,意猶未盡,片尾曲還在耳畔回蕩。生活中值得記住的夜晚並不多,那晚算是一個。

  不久後,“陳逸飛回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我在開幕式上再次見到了他。而此時攝像機、話筒“簇擁”着他,我心中暗自慶幸我的採訪已經完成,此時可以專心看畫了。我仔仔細細地觀看了那幅讓我第一眼就過目難忘的《長笛手》,原作畫面上朦朦朧朧地籠罩着一種神秘感,而那吹長笛的金髮女樂手的美是那麼意味綿長又真真切切。我在這幅畫前站了很久,仔細觀賞每一個細節。後來我才知道,這幅畫是陳逸飛最受人喜愛的作品之一,是他留美時期的代表作,展覽的請柬上印的就是這幅畫。當年,一位慧眼識寶的年輕人花了十幾萬美元買下它,後來被香港畫廊以200多萬美元買走。

  1997年回國做了回顧展後,陳逸飛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他也從專心繪畫到跨界拍電影、設計時裝並建立自己的品牌,做得風生水起。我們也再沒有見過面。

  2005年4月10日,陳逸飛在上海猝然長逝,令人震驚不已。驚愕之餘我找到了他的老朋友、時任中央美院壁畫系主任的孫景波,他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與陳逸飛在一起。從他的追憶中,我又了解到陳逸飛在更大的歷史背景下和更廣闊的藝術空間裏的豐富人生。孫景波説,陳逸飛在他事業正值輝煌之際突然去世,這對中國美術界和文化界來説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那次採訪之後我寫了《“大美術觀”成就陳逸飛一生傳奇》的新聞稿向海外播發,産生很大反響。

對上海情有獨鍾

  1946年4月12日,陳逸飛出生在浙江省寧海縣一個書香之家,其父陳庚賚是一位化學工程師。這一年,父親帶着全家乘船離開家鄉,遷居上海。童年時代,母親范雅芳是陳逸飛的藝術啟蒙老師,在她的影響下,陳逸飛對宗教繪畫、雕塑、節慶以及管風琴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少年時代,陳逸飛的繪畫天賦在學校裏得以顯現,經常以母親購買的蔬菜、水果為對象寫生。1960年,他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預科,接受嚴格的美術基本功訓練,提高很快。那時他經常到附近的鄉村寫生,尤其喜愛清晨和黃昏的景色。這種偏愛一直延續到他中年的作品中。

  1963年,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後,陳逸飛升入該校大學部油畫專業繼續深造。大學時代的陳逸飛大量臨摹前蘇聯畫家列維坦、列賓、塞洛夫、蘇裏柯夫以及羅馬尼亞畫家科內流·巴巴的作品。其中,他最推崇的畫家就是科內流·巴巴。1968年,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成立,陳逸飛提前兩年畢業,成為該工作室首批專業畫家。

  故鄉在陳逸飛的心目中是非常美好的,這在他日後創作的水鄉石橋、江南遺韻中得到充分體現。陳逸飛説,他對上海情有獨鍾。他的好友、著名作家余秋雨曾撰文指出:“上海使陳逸飛具有一種學院派的端莊,又在端莊裏兼容着靈敏和鮮活。這種內在素質,在美國就充分地展現出來了。陳逸飛在美國作畫的幾個慣常題材:陳舊水鄉、古典仕女、音樂人物,幾乎沒有與上海有直接關係,但這中間可以看到他的一種文化態度,而這種文化態度與上海有關。上海講寬容,上海講懷舊,上海講唯美,上海講平靜,上海講那種既高貴又平民的精神風味,上海講那種來自歷史又不執着於歷史的放鬆姿態。”“中國的歷史圖像和地理圖像,陳逸飛經過上海式的中轉、改造,變成了一種美麗的懷舊意緒,就很容易被國際社會所感受了。”

  1984年,陳逸飛以水鄉周莊雙橋為素材創作了油畫《故鄉的回憶》,紐約著名的哈默畫廊投資人哈默博士訪問中國時,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鄧小平,一時傳為佳話。陳逸飛筆下的周莊古鎮,也從此聲名鵲起。

繪畫之外

  陳逸飛自認是在東西方藝術之間架橋的人,他的“女音樂家”系列絕大多數以西方女性為主人公,畫面處理不失傳統,精確的技巧歸功於他對畫面鍥而不捨的鑽研。畫家的作品於是被置於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這種不同尋常的二元組合,乃是陳逸飛的特性所在。

  上海有其傳統的文化特色,同時又是新興城市,有新文化,新老交替,這種微妙的感覺,單憑油畫筆很難表達。於是陳逸飛又開始嘗試拍電影。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間,他將繪畫藝術延伸到電影、時裝、雜誌乃至設計領域,並積極投入商業運作,這是他後來備受關注、也受到爭議的原因。

  1992年,陳逸飛拍攝了他的電影處女作《海上舊夢》,他以畫家的身份進入電影界,以畫家的眼光描述世界,其人物形象和色調處理沿襲了他一貫的浪漫寫實風格,成為中國詩化電影的一個典範。陳逸飛認為,拍電影與繪畫全然是一回事,電影就是流動的畫面,攝影機即是畫筆,拍電影就是將畫筆延伸到銀幕這塊大畫布上作畫。

  兩年之後,陳逸飛又導演了故事片《人約黃昏》。1996年,他執導了第三部電影、藝術紀錄片《逃往上海》,這是一部描寫猶太人在二戰中從歐洲逃往上海的真實故事。此後的電影《理髮師》卻是一波三折,先是選角風波,後又是資金問題。雖然後來已拍完三分之二,但代價卻是陳逸飛心力交瘁,乃至撒手人寰。

  孫景波曾經回憶,《理髮師》是陳逸飛一生中遇到的比較大的挫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電影製作的諸多環節中能感覺到他的力不從心。電影開機時正值江南多雨季節,敬業的陳逸飛實在是操勞過度,“太可惜了”。

  陳逸飛是一個多才多藝、精力充沛的人,他對當代文化的諸多領域都有着濃厚的興趣和愛好。陳逸飛的藝術實踐是具有開拓性的,雖然這種開拓性不一定被認可。陳逸飛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後期的“大視覺藝術”,是興之所致、為所欲為並樂在其中。 

  但陳逸飛自認主業是繪畫,所以他的畫筆一直沒有停下。他生命中最後兩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上海題材和西藏題材。

  陳逸飛離開這個世界已經19年了。榮耀已是過眼雲煙,但他留下的作品至今依然備受公眾喜愛。如今,在《繁花》中再次看到陳逸飛的作品,讓我再次回憶起1997年1月那個難忘的下午,他談笑風生、真誠率性,如此溫暖親切,令人回味悠長。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