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鏖戰“幾字彎”,鄂爾多斯再“上新”
▲黃河南沙漠治理鳥瞰。鄂爾多斯林草局供圖
▲薩拉烏蘇國家濕地公園。鄂爾多斯林草局供圖
▲工人在庫布其沙漠億利生態治理區內管護樹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楷焱攝
北國冰封,黃河走筆,在陰山南麓和鄂爾多斯高原描出一個壯美的“幾”字。“彎”裏的鄂爾多斯大地上,連綿的沙丘像超大杯的“雪頂咖啡”,其間田字格般的草沙障依稀可辨。
數月前,當黃河“幾字彎”荒漠化綜合防治攻堅戰號令一出,所有旗區聞令而動,組織幹部職工、農牧民第一時間開赴沙區,栽沙障、種新苗,以日均一萬畝的速度給流沙“穿衣戴帽”。
內蒙古鄂爾多斯,正以一場管理、科技、機制的全面“上新”,驅動生態與經濟共振的系統重塑,全力探索黃河“幾字彎”地區荒漠化綜合防治的新範本。
在人與自然的守望裏,鄂爾多斯正在向新高地衝鋒……
政策體量疊加“上新”
歲末年初,接連兩場瑞雪覆蓋了大半個鄂爾多斯,毛烏素沙地氣溫已達零下30攝氏度。
搶在封凍前,年近60歲的殷玉珍和工人們起早貪黑給新栽的2萬株樹苗澆了封凍水。剛剛連任鄂爾多斯市毛烏素林産業協會會長,她就向全市治沙企業和造林大戶發出倡議,要“創造毛烏素沙地防沙治沙新奇蹟”。
面積4.22萬平方公里的毛烏素沙地,橫跨蒙陜甘寧四省區。其中,三分之二在鄂爾多斯市,從北向南綿延220公里。全市9個旗區中有4個旗區的行政區域涵蓋部分毛烏素沙地。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治理,鄂爾多斯境內毛烏素沙地治理率已超過80%,林木覆蓋率達30%,流沙基本被“拴牢”,森林小氣候效應初步顯現,被媒體稱為“實現世界上最大面積生態逆轉”。在此期間,一大批民間治沙英雄競相涌現,殷玉珍就是其中之一。近40年裏,在她手上,誕生了一片7萬畝的綠洲。
但是,這一內蒙古最南端的沙地,還有一大片裸露着。沙丘仍有流動、鹽鹼地利用率低、治理不系統和碎片化等問題依然存在。這就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要攻堅克難的“碉堡”。
2023年秋,中國“三北”東段的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中段的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西段的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阻擊戰,先後打響。
鄂爾多斯,是黃河“幾字彎”沙地治理的中流砥柱。
鄂爾多斯擔子重——山水林田湖草沙,鄂爾多斯要素齊全,且境內分佈着庫布其和毛烏素兩塊沙區,向北和向東威脅着黃河,向南直頂華北平原。
鄂爾多斯經驗足——庫布其模式、毛烏素經驗揚名海外,世界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際沙漠論壇就在鄂爾多斯召開;寶日勒岱、殷玉珍、烏雲斯慶等治沙豪傑層出不竭,成為中國治沙精神的代表。
正是基於此,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面啟動大會上説,鄂爾多斯是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戰場、主陣地,要打造“三北”工程攻堅戰的示範區、樣板區。
數月裏,鄂爾多斯相繼&&了《鄂爾多斯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打好荒漠化綜合防治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實施方案》《鄂爾多斯市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措施》《毛烏素沙地區域聯防聯治合作協議》等文件,規劃到2030年前安排攻堅戰配套資金100億元以上,以頂層設計護航“攻堅”,其政策體量、戰略考量和財政支持空前。
2023年8月以來,鄂爾多斯累計有民兵、企業員工、街道幹部、農牧民、學生等26萬人次挺進一北一南兩大沙區,以日均一萬畝的治理速度改造“無人區”。
自攻堅戰啟動以來,鄂爾多斯市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0.48萬畝,其中庫布其沙漠治理區62.05萬畝、毛烏素沙地治理區125.34萬畝,其他區域3.09萬畝。
機器人批量“上新”
短短幾十年,鄂爾多斯人就見證了沙地治理從“農業社會”步入到“智能時代”。
殷玉珍記得,二三十年前種2萬株樹苗,她和丈夫又扛又背,連滾帶爬得幹好幾個月才能種完,鐵鍬都得報廢好幾把。而樹苗能不能活,還要看運氣。
幾年後,伴隨治沙企業和民工治沙聯隊等相對專業的力量出現,技術的奇思妙想不斷涌現。
68歲的民工治沙聯隊隊長高毛虎回憶,上世紀90年代末,在庫布其修築穿沙公路時,他們採用的是酒瓶種樹法——酒瓶裏裝上水,插入小樹苗,紅泥封口,放進沙漠,再看活不活?
但這種方法“費酒瓶”。後來人們又發明了水氣種植法和螺旋鑽種植法:用水管或螺旋鑽在沙地裏鑽1米深的孔洞,栽樹澆水,10秒一步到位,成活率達85%。
此後,政府和治沙企業持續加大科研投入,激發風坡造林、微創植樹、甘草平移栽種、大數據和無人機治沙等300多項實用技術出現,沙地治理的速度、力度快速提升。
庫布其治沙由“農業社會”跑進“工業時代”,效果肉眼可見。
30多年裏,庫布其平均沙丘高度從110多米下降到20多米,流動沙地從2009年的40.1%減少到2019年的28.75%,動植物種類由123種增加到1026種。
但2023年春季的一連串沙塵暴警醒人們,沙患並未遠離。迎戰變數,得拼“變”的速度。機器人種樹的“智能時代”正加速來臨。
2023年10月29日,一個智能防沙治沙設備生産基地項目在鄂爾多斯簽約。該基地將進行機械研發與製造,通過機器人造林、無人沙障機固沙等方式,提高鄂爾多斯市治沙和生態治理科學化、規模化、智能化及産業化水平。
沙漠在收縮,但治沙的空間卻在無限延伸。
天上,有無人機飛播種子;遠處,有機器人植樹;工程師則根據風向等大數據模型精準規劃、定位種植——立體式現代化治沙體系初步成形。
黃河“幾字彎”荒漠化綜合防治攻堅戰啟動後,鄂爾多斯加快向科技要生産力:
——開展荒漠化防治“智能機械研發應用”科技攻關,申報啟動智能灌木平茬機械、智能網格立式沙障鋪設機械、植樹機器人、無人機飛播等7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與中科院傅伯傑院士團隊合作共建鄂爾多斯市國際荒漠化防治技術創新中心,打造國家級技術創新&&。
——與多家科研機構合作,研製出一批智能沙障鋪設機械、智能植樹機械、智能平茬機械、飛播作業無人機等,目前已有300多&植樹機器人開工,出動無人機飛播造林1000多架次。
2023年秋天,殷玉珍種的2萬株樹苗,因為有工人和機械的幫忙,“20多天就完工了”。她希望在不遠的將來,也能試試機器人種樹。
協作機制組團“上新”
2023年7月,鄂爾多斯提出用10年時間“殲滅毛烏素”。
“不是讓它徹底消失。”鄂爾多斯市林業和草原局二級調研員阿拉騰寶強調,所謂殲滅,是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把沙子固定住,不要亂跑”。
橫跨蒙陜甘寧四省區的毛烏素沙地,經過多年治理後,其主體大幅減小,但囿於區域行政壁壘,各地自掃門前雪,省際交界仍有不少裸露沙地。
不讓沙子亂跑,就得各個路口一齊設卡。
2023年10月下旬,由國家林草局三北局、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和鄂爾多斯市政府主辦的毛烏素沙地聯防聯治協調推進會在鄂爾多斯召開。內蒙古鄂爾多斯、陜西榆林、甘肅慶陽、寧夏石嘴山和吳忠四省區五市簽署聯防聯治合作協議。
這標誌着以毛烏素為圓心的跨行政區聯防聯治“共同體”的形成。
會議提出,將構築毛烏素沙地蒙陜界、蒙寧界、陜寧界和甘寧界四大“防風阻沙帶”,力爭到2025年毛烏素跨界區域荒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到2030年毛烏素跨界鎖邊林草防護體系基本建成,屆時主要風口和沙源地得到全面治理,沙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提升。
“鄂爾多斯作為主戰場主陣地,將堅決和兄弟城市一道,推進沙地綜合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綠進沙退’向‘人沙和諧’轉變,全力創造毛烏素系統治理的新奇蹟。”鄂爾多斯副市長額登畢力格在會上説。
這是毛烏素荒漠化防治機制“上新”的一個里程碑事件。跨省之多、動議之廣、議題之深、抱團之緊、目標之巨,前所未有。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
2023年12月12日,在烏審旗召開的鄂爾多斯市毛烏素林産業協會上,各旗區政府部門、治沙大戶、治沙企業悉數到場。各方&&,未來將在聯合治沙、信息和技術共享、産業共建、公益造林等方面同向發力。
這些治沙大戶,情感相近、志氣相投、彼此相熟,但長期單打獨鬥,未成抱團之勢。
於是,造林質量有高低,林木成活率和蟲害防治水平參差不齊,經濟效益、收入狀況、風險抵禦能力更是千差萬別,且多半治沙大戶步入老年。
“下一步就是集思廣益,不僅要奮鬥出綠水青山,而且要幹出金山銀山。”強強聯盟下,殷玉珍信心高漲。
鄂爾多斯還在《鄂爾多斯市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措施》中首次明確,攻堅項目採用“以工代賑”的資金比例不低於60%,讓農牧民在參與生態建設過程中直接獲得利益,真正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追風逐日日日新
追風逐日,原本形容速度極快,多指駿馬飛馳。這些年,在鄂爾多斯,它有了新涵義——形容對風能和光能的投資建設。
庫布其,堪稱“追風逐日”的超級現場。
歲末年初,氣溫到達零下30攝氏度,在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3000余名工人仍在頂風冒寒為全面投産發起衝刺。
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開發建設的全球最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項目,也是我國沙戈荒基地首批首個項目,建成後每年節約標準煤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
同樣在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南部新能源基地百萬千瓦光伏項目先導工程,也於2023年10月25日開工。
從空中俯瞰這裡的沙漠,金黃的底色上翻起一塊塊藍色光伏板塊,東西對進,快要握手會盟。不久的將來,人們就會在這裡看到板上發電、板下種植養殖的奇觀。
眼下,庫布其沙漠腹地,百輛推土機縱橫沙漠,“貓冬”變“忙冬”,鄂爾多斯市正在打造一條治理沙漠、保護黃河的400公里防沙治沙的“光伏長城”,將再創一個治沙奇蹟。
這塊“沙子會唱歌”的地方,裝着“再造一個鄂爾多斯”的雄心。
近些年,煤炭GDP增長顯著的鄂爾多斯,要以新能源破題産業轉型。
預計到“十四五”末,鄂爾多斯全市新能源裝機容量將超過5000萬千瓦,“風光氫儲車”産業總産值超過5000億元,相當於在今天的經濟總量上再造一個鄂爾多斯。
沉默了千萬年的沙漠,從未如此熙熙攘攘。
在達拉特旗、烏審旗、杭錦旗,人們引黃河水灌溉鹽鹼地,養出了南美對蝦和螃蟹,銷往沿海城市,牧羊人變成了水産人……
凜冬裏,烏審旗再傳“豐收”喜訊:嘎魯圖鎮博士工作站的沙柳木屑栽培猴頭菇系列關鍵技術獲得突破,毛烏素沙地第一次培育出猴頭菇……
恩格貝沙漠附近,曾是放羊娃的礦業老闆回到家鄉,種下大片葡萄樹,建起紅酒生産線,“沙漠裏釀紅酒”的願景正照進現實……
連續3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伊金霍洛旗,數萬棵鬱鬱蔥蔥的樟子松撐起藍天,全國唯一以沙地人工植樹造林為主體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霍洛林場與全球首個零碳産業園鄂爾多斯遠景零碳産業園脈脈對望……
準格爾旗,全國産煤第一大旗縣,連續18年上榜百強旗縣,經濟總量多年雄居內蒙古第一,左手是煤化工+風光氫儲車全産業鏈,右手是國家森林城市、園林城市新“名片”,能源經濟和生態環保比翼齊飛……
東勝區,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兩位數增長,全市首個新能源乘用車生産線剛剛落成,“新能源+數字陸港+散改集”模式運營煤炭物流,新能源應用滲入城市肌理……
康巴什區,無人駕駛接駁巴士、無人駕駛出租車……一個個無人值守的“智慧”場景,遍佈城市各處,詮釋着鄂爾多斯的城市美學……
“幾字彎”上,山水林田湖草沙間,鄂爾多斯市正在勾勒出人、城、産、自然的美妙和弦。
深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汲取和昇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生動實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探索生態優美和經濟增長雙贏,鄂爾多斯市正以更高視角、更深層次的行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
10年鏖戰“幾字彎”,鄂爾多斯未來可期。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