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跨境電商背後的年輕人:在新&&上角逐“出海”轉型

2023-12-06 18:10:2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6版

  ▲“多多跨境”讓生産車間直連海外消費者。圖為&&商家的保溫杯生産線。(張劍攝)

  近日,拼多多集團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營收與利潤均超過市場預期。業內普遍認為,拼多多跨境業務是推動拼多多業績表現超預期的重要力量。

  拼多多跨境電商&&Temu在大洋彼岸開疆拓土,背後是國內具有規模化、配套性及綜合效能等優勢的供應鏈企業。他們正乘着&&的巨輪“出海”,謀求外貿轉型升級。

  而在這些企業的掌門人裏,有這樣一批年輕人,他們更早地想要握住跨境電商之於外貿轉型的春風。與家裏做了幾十年的那樁“隔海相望”的生意不同,這些年輕人更願意走出去……

“小單快反”頗有心得

  柳文海的一天,通常是在幾個軟體的跳轉中開始。除了時刻關注多個&&上商鋪的銷售業績外,他還需要時刻與歐美、日韓等市場的流行趨勢同步脈動。

  1990年出生的柳文海,總説自己是非典型“廠二代”。父母在山東日照經營一家帽子工廠。2015年,他從電氣工程專業畢業。雖然他想跟父母學經商,但拗不過二老,只能準備着考公、考編。未能“上岸”,他選擇南下,去義烏闖蕩。

  轉年一過,柳文海就在摸爬滾打中覓得商機。他發現跨境電商方興未艾,而自己家有工廠,具有供應鏈優勢,也可以順勢帶着工廠實現轉型。

  新冠疫情期間,柳文海家的工廠有國外客戶下了一個幾萬件的訂單,定金都打了30%,卻至今&&不上。這批貨一直壓在倉庫。父母想指着兒子的跨境店舖想想辦法,能賣多少算多少。

  柳文海在Temu上架這款帽子後,竟成了&&上的當季爆款,供不應求。這次爆倉證實了柳文海的判斷,也打消了父母的疑慮。

  過去做傳統外貿,從國外客戶提供圖案到趕制出來樣品,少則三五天,多則要半個月。現在,柳文海可以將這個流程控制在24小時內。

  柳文海的“小單快反”模式(即“小批量訂單,快速反應”),根據國外的時尚流行趨勢,每款設計並製作十幾頂新品,然後根據店舖的銷量決定是否要追加生産,若發現“爆單”的可能性,就及時增産,或找人代工。

  “下一步,我們希望測款的樣品能在2小時內出來。”柳文海告訴記者。

  柳文海的備貨策略在今年的“黑五”收到了回報。購物節當天,柳文海的Temu店舖當日帽子銷量突破10萬頂,截至目前,備的100多萬頂帽子已基本賣完,黑五前預定的小目標“買一輛大G”(梅賽德斯奔馳G63,起售價250萬左右)已差不多到手了。

  除了計劃中的爆款,還有七八款在購物節期間意外賣爆。飛漲的訂單讓柳文海既高興又憂愁,一方面新爆款利潤高需求大,另一方面工廠要緊急組貨、安排生産,短時間內難以産出貨品,只能忍痛主動下掉鏈結。

更像“風雪中的拾薪者”

  一進浙江金華華業經編有限公司,電商部經理龔智瀚就如數家珍般地介紹起自家工廠的設備和産能情況,眼裏充滿着對這裡的感情。“我和這個廠從小一起長大。父母年齡大了,我有責任接手這家工廠,讓它重振旗鼓。”龔智瀚告訴記者。

  龔智瀚今年29歲,本科和碩士均就讀於新西蘭一所大學的金融專業,出國留學前,就有了接手工廠的想法。在他看來,要跳出製造看製造,才能有更廣闊的視野。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這既是他在金融學裏學到的資産配置理念,也是他找到的工廠轉型突破口。在龔智瀚的探索下,公司正逐漸從原先為海外品牌代工的ToB業務為主,轉型成為ToB+ToC兩條腿走路。

  跨境電商的路走了五年,龔智瀚對於新品開發頗有心得。首先,凡是&&上已有的“爆品”,公司絕對不碰,不打價格戰。其次,要根據不同國家消費者的喜好、偏好進行定制化設計,再通過消費者調查網站獲得真實反饋,然後才投放市場。

  “新西蘭市場喜歡素色、條狀或小格子的款式,材質上首選既環保又觸感柔軟的棉質産品,而且尺寸要大。日韓市場更喜歡印有IP、規格偏小尺寸的産品,材質上傾向於竹纖維。”龔智瀚如今對多地需求了然於胸。

  下一步,龔智瀚還希望趁着國內跨境電商的這股勁兒,順勢在海外構築品牌效應。

  “現在最少一天能出7000單,這就是7000個曝光機會。現在去哪兒打廣告能確保每天有7000個人認識你呢?不充分利用就太可惜了。”龔智瀚謀劃着公司未來的發展。

  回望自己過去五年走過的路,龔智瀚覺得自己像是一位“風雪中的拾薪者”,為陪着自己長大的工廠盡了一份力。他也願意將自己這幾年來積累的經驗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助力更多工廠的轉型。

“廠二代”更想做“創二代”

  潮州是全球最大的日用瓷生産出口基地,以“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磐”聞名遐邇,被譽為“中國瓷都”。1996年出生的何佳陽,從法國留學歸國後,就接手了家裏的制瓷工廠。

  她家的工廠發展之初,只能做一些簡單生産,複雜工藝都靠外包;後來有了自己的模具廠,可以獨立完成從原材料到成品的生産。現在,工廠已經能夠生産融合陶瓷、塑料、不銹鋼等多種材料的組合産品。

  “做代工,開發設計被品牌把控,銷售被貿易公司把控,我們只負責生産。貿易公司隨時可能壓價,他們會説,如果你不降價,就換工廠,實在是沒有安全感。”何佳陽告訴記者。

  對她來講,工廠的轉型與否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不轉型,利潤被兩頭拿捏。

  “我更傾向於做‘創二代’,因為身邊的二代們很多人並不子承父業,但‘創二代’要在父輩的基礎上延續家業的動力。”何佳陽談到她對“廠二代”的看法。

  起先,何佳陽最早接觸的是某國際電商&&,卻遭遇了水土不服。“中國商家如果想跟進潮流産品,一次性至少要準備一兩百套産品發過去,産品通過海運到海外倉要一兩個月,熱度可能就過去了,熱銷變滯銷。”何佳陽分析着。

  海運模式給何佳陽留出的測款時間窗口太小,除非能夠確定哪款産品可以長銷不衰,不然在該&&上前期投在店舖和推廣裏的成本,將面臨極大風險。

  2022年9月,Temu在海外正式上線,為相關商家提供包括國內外倉儲、跨境物流及售後等服務。何佳陽只需將貨物通過國內快遞運到指定倉庫,網站引流、跨境物流、法務、知産等其他服務均由&&負責。

  “Temu從國內通過航空運輸,商家與&&共擔運費,這種運輸效率為我們這些跨境電商新手,需要快速測款的商家提供了極大便利。”何佳陽説。

  在她看來,Temu這類國內的跨境電商&&,會讓國外消費者有新的消費模式體驗,同時也意味着需求上新的刺激。這個過程既是&&出海的機會,也是商家出海的契機。

  “大河流水小河滿。只要&&正處於上升期,入駐&&的商家以及背後的工廠就都能看到出海的希望。”何佳陽説。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蔣彤)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