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9版

關于長江的三種震撼

2023-12-01 09:41:18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9版

  ▲長江三峽西陵峽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水域。 新華社發(鄭家裕攝)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類進化始終有大河相伴,世界文明對水的依賴更是無以復加。

  萬里長江,所到之處,山川地理,人文景致,表面上各有差異,各美其美,到頭來還會美美與共。川流不息的長江,流淌的不僅是水,更重要的是文化

  劉醒龍

  《上上長江》的寫作開始于2016年,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古往今來文學同行中第一個用自己的腳,而不是閱讀現成的文本,去了解萬里長江為何在流經之地,分別叫作揚子江、荊江、峽江、金沙江、通天河,以及作為源頭的沱沱河。那年秋天,我來到長江入海口處的崇明島,站在最東端的陸地上,眺望水天深處的一個標號為長江水文觀察五十號的浮標,那是萬里長江與茫茫東海的最終分野。如果是順流而下,這座浮標就是萬里長江的終點;反過來,如果是逆流而上,這座浮標則是萬里長江的起點。內心深處有一種蒼茫,甚至對自己將要開始的以長江為主人翁的寫作感到手足無措。

  溯江而上的第一天,沿途的江面接近十公里寬,讓人無法分清自己面對的是江河還是海洋。然後,在安徽銅陵遇見對青銅文明産生重大影響的有著幾千年開採及冶煉史的古老銅礦;在江西廬山腳下感受到東海海潮深入內陸近六百公里後的漲與落;在湖北荊州寬闊的江流居然一口氣拐了十六個如同玉玦般的大彎;在著名的三峽地區,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和三峽大壩的興建令人嘆為觀止;在四川宜賓了解到楊貴妃最喜愛的荔枝,不是來自廣東嶺南而是産自當地的合江縣;面對雲南境內奇絕天下的虎跳峽,青海玉樹帶著麝香氣息的通天河,以及冰川融化形成的沒有明顯主流的呈網狀的沱沱河,都曾有過發自肺腑的驚嘆。然而,真正讓人震撼的還不是這些。

  萬里長江從青藏高原的格拉丹冬冰川發源,一路向東,流到湖北江陵,突然轉一個九十度的急彎,掉頭向南奔流近百公里後,又來一個九十度的大拐彎,才繼續向東奔流。生命起源于海洋,人類進化始終有大河相伴,世界文明對水的依賴更是無以復加。歷史上有一種現象,地理上的重大變化,往往會造就人類文明的重要裏程碑。春秋戰國時期,史稱蠻荒之地的萬里長江第一道急轉彎處,就崛起了長江沿線文明程度最高的楚國都城郢都。

  行走長江産生的第一種震撼便與楚國有關。春秋戰國後期,西元前506年,吳國出兵溯長江而上,以三萬精兵,擊敗楚國六十萬大軍,攻破繁華的楚國都城郢都。楚國的殘兵敗將逃到鄰近的隨國後,吳王率大軍將隨國國都團團圍住,威逼隨王交出前來避難的楚昭王。《左傳》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昭王逃隨。吳兵臨城下,挾隨交出昭王。”隨國是位于長江最大支流漢水側畔的彈丸小國,缺兵少將的隨王卻修書一封送給吳王。隨王在信中説,隨國雖然弱小,但與楚國有世代盟約。如果一有危難就互相拋棄,就算你吳國將來與我隨國結盟,這樣的盟約誰會相信?眼下,吳國兵強馬壯,我也斷斷不能將楚王出賣給你吳王。否則,不僅隨國將無法取信天下,就是吳王你也會因為威逼利誘,讓品行高貴的隨王變成背信棄義、賣身求榮的小人而受到天下人恥笑。隨王的大義凜然,讓吳王滿面羞慚地引兵而退。《左傳》用“吳人乃退”四個字,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春秋大義”。

  這第一種震撼是因為體現了社會政治處在非常時期的仁義精神。

  長江向東流過湖北和安徽,即將進入南京地區時,在蕪湖附近再次來一個九十度的大拐彎,這一次是由南向北,流過安徽和縣的烏江鎮,又如法炮制,再轉一個九十度急彎,向東朝著南京流過來。與在江陵的急轉彎一樣,第二次急轉彎,在烏江鎮上誕生了中國文化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英雄項羽,以及一首只有四句話、二十個字,便足以與世界上任何一首史詩媲美的英雄史詩。

  長江給人的第二種震撼是這首史詩的創作過程。南宋時期的南京屬于江寧府,西元1129年,時任江寧知府的江南才子趙明誠,奉命調任湖州知府。朝廷聖旨剛到,繼任知府還沒上任,趙明誠手下的一名軍官突然發動叛亂。大敵當前,作為江寧城行政長官的趙明誠,竟然當了可恥的逃兵——事發當晚,趙明誠見勢不妙,與另外兩位官員一道“縋城而逃”,就是在城頭的墻垛上,係上一根繩索溜之大吉,置全城百姓的安危而不顧,其中還有趙明誠的愛妻李清照。危難之際,一位下級軍官挺身而出,組織力量平定了叛亂。後來,南宋朝廷感念趙明誠是位名士,就沒有追究他的責任。趙明誠帶著李清照一道乘船赴湖州上任。船到烏江,這對享譽江南的才子佳人站在船頭眺望,李清照想起作為天下第一英雄的項羽,身臨絕境,本可以像後來的杜牧所説“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期”,堂而皇之地脫身,偏偏要義無反顧地選擇慷慨赴死。而一起站在船頭的丈夫趙明誠,肩負守土之責,卻棄城逃命。一時間,李清照百感交集,寫下了千古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古往今來,很多中國詩人都為項羽寫過詩,卻幾乎都在李清照面前甘拜下風。在李清照的詩中,每個字都在寫項羽的英雄蓋世,在詩的背後,每個字都是對趙明誠貪生怕死、不仁不義的痛斥。李清照寫的四個句子、二十個字,現場感實在太強了,讓人覺得若非身臨其境,絕對寫不出這種境界。

  這第二種震撼表現了文學藝術中真實可感的史詩品格。

  萬里長江,在特定的地點,因特定的原因,可以由北向南,也可以由南向北,但胸中懷有“大江東去”的目標與理想,永遠也不能改變。春秋戰國時期的一札書信,就使得殺氣騰騰的吳王慚愧退兵;李清照筆下的項羽,寧願自刎也不肯逃到江東。一個是國家族群的命運體現,一個是才子佳人的生死觀念,所表達出來的都是中華文化精神的高度。

  第三種震撼發生在長江之源的可可西裏荒原。2017年夏天,沿著長江岸線,我終于走到長江源起的可可西裏。在當地牧民家中,我意外得知,很多人認為狼是兇殘的惡魔,可可西裏一帶的牧民看到狼時卻欣喜萬分。那天,我們在通天河邊遇上一只狼。當地牧民特別開心,不停地説著扎西德勒。可可西裏牧民之所以將狼當成吉祥之物,原因在于,狼的生存環境需要有足夠豐富的食物鏈。生態環境不錯,食物充足的地方狼才會留駐不走。所以,有狼的地方,也就意味著生態環境比較好。在長江源頭所在的高原上,生態環境變好了,有資源,有食物,日子過好了,看見狼了自然會覺得吉祥如意。

  這第三種震撼則是很容易被忽視的日常生活中的美學基礎。

  萬里長江,所到之處,山川地理,人文景致,表面上各有差異,各美其美,到頭來還會美美與共。川流不息的長江,流淌的不僅是水,更重要的是文化。人類文明進步到今天,許多觀念的提出,無論如何表現、如何言説,像隨王對吳王的美德規勸,像李清照對項羽的詩性表達,像高原牧民對狼的逆向認知,不管人類活動在哪一處角落裏,只要追求的是價值觀的正能量,就會匯聚到一起,共同奔向壯麗永恒的大海。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