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碧海“銀灘”的宜居三變
在山東威海乳山市區東南海濱,海岸沙灘寬闊綿長,沙質細膩松軟、潔白如銀,“銀灘”因此而得名。作為山東省海岸帶資源條件最為優越的岸段之一,這裡歷來是度假、康養勝地。
過去,濱海房地産一度是銀灘經濟發展的主導産業,但曾賣遍大江南北的“銀灘海景房”也給當地帶來不少發展的煩惱。記者採訪發現,乳山市近年來致力於推動銀灘從旅游度假區向宜居新城轉型,全面優化銀灘生産、生活、生態布局,推動精緻城市建設。
環境之變:將海岸線還景於民
清新的濱海生態環境是銀灘吸引外地游客的名片。但過去一段時間裏,海岸線上零散的海參、牡蠣養殖,讓游客不能盡情親海。
“我家就住在海邊,以前岸線上的養殖安置區不僅影響美觀,垃圾堆放、污水處理等問題也需要解決。漁業生産活動加上颱風、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侵蝕,對海岸帶的生態資源帶來了損傷。”銀泰海景花園小區居民閆毅説。
居民有意願,政府有行動。從2020年開始,乳山開始整治修復這段海岸線,並建設多個濱海休閒公園。乳山市濱海新區(銀灘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趙磊説:“一方面,為了把海岸線騰出來,我們引導養殖戶從生態核心區外遷至産業聚集區;另一方面,為了讓海岸線美起來,我們在原有區域同步建設佔地面積450畝的休閒公園,打造‘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的生態岸線。”
如今漫步銀灘沿海一線,從最東部的洋村口大橋到最西部的潮汐湖濕地公園,全長21.7公里的休閒公園、岸線景觀“連珠成線”,為人們提供了休閒、娛樂和親水的空間。
據介紹,乳山逐步建立起嚴格的海岸線保護機制,大力實施海岸帶綜合整治與修復工程。變化體現在一連串的數據裏:3.1萬平方米沿海違建、1.4萬畝禁養區養殖筏架被全部拆除,900多畝牡蠣養殖區集中搬遷;1000畝鹽鹼灘塗被改造,14公里砂質岸線、400多萬平方米濕地被修復……
生活之變:讓民生配套健全、便捷
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一直是銀灘努力的方向。趙磊説:“隨着銀灘常住居民日益增多,群眾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新期盼。”
在銀灘冬季供暖上,乳山因地制宜探索實施了燃氣取暖、電取暖、空氣源熱泵、地源熱泵取暖等多種供暖方式,來滿足業主冬季居住需求。今年,銀灘又啟動了熱源提升項目,改造供暖小區換熱站29個,供暖管道1800米,供暖覆蓋面還將持續擴大。
在銀灘部分新建小區,開發商除了預留地暖供熱管道外,還通過免費配套增設燃氣壁挂爐、空氣源熱泵等設施,滿足小區居民分散供暖需求。來自河北的李麗説,每年春節假期她都會過來陪老人住半個月。以前她選擇在周邊集中供暖的公寓租住,現在她購置的海景房可以燃氣取暖,打開開關就能隨時調控室內溫度,可以隨走隨停。
“銀灘周邊有3所省級規範化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3300多人,其中外地學生人數達到1600多人,佔比已經過半數。”乳山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考慮到外地居民的教育需求,乳山市高標準重新規劃建成了省級規範化九年一貫制中心學校——白沙灘鎮初級中學,對外來居民採取優惠措施,即便沒在當地落戶也可辦理學籍。
在滿足居民健康養生需求方面,乳山以市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為重點,乳山市人民醫院濱海新區院區、銀灘醫院為基礎的緊密型醫共體,增設6個社區醫療所,成立12個醫療巡診團,引進了一批康養企業,形成了居家、社區、醫養結合等多種康養模式。
此外,乳山還啟動了萊榮高鐵、乳山口跨海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通了直達周邊青島、煙&機場的機場巴士;金鼎隱秀商貿城和西部利群陽光海岸綜合體商業配套項目有序推進,銀灘“15分鐘生活圈”正在形成。
産業之變:促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近年來,乳山進一步規範銀灘海景房銷售管理,對在售項目全面推行“六步購房法”,設立購房“五天冷靜期”,加強從看房、簽約到售後的海景房銷售全鏈條監管,有效減少了購房糾紛。
同時,行業監督不斷加強。新成立的濱海新區房地産中介市場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定期開展房地産市場秩序常態化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圍繞流動攤點、中介機構、廣告宣傳等方面,開展常態化、全覆蓋的聯合執法行動,進一步整頓和規範濱海新區房地産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
此外,乳山還做活文旅經濟,讓居民、游客對銀灘有牽掛,“來了不想走,走了常惦記”。據介紹,“風從海上來”等一批文旅項目和特色夜市、啤酒音樂節以點帶面帶動起夜經濟消費聚集區;馬拉松、槳板、沿海騎行、沙灘排球等體育賽事也為這裡匯聚人氣;隨着多類型文藝隊伍不斷整合,社區文化藝術節、書畫藝術節、攝影展等群眾文化活動活躍了銀灘文化氛圍。
(記者栗建昌 王陽)新華社濟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