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2版

汩汩清泉復涌,“太行泉城”復興

2023-10-27 18:41:5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2版

 

  邢&百泉泉群。受訪者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鳳雙 閆起磊 岳文婷

  邢國故地、襄國故都、3500年建城史,這是人們時常聽到的有關河北邢&的歷史文化標籤。

  古人,常逐水而居。城邑,常依水而建。而邢&這座城市從得名起,就烙上了“泉”的印記。相傳上古時期,黃帝曾在邢&幹言岡一帶耕作,教民開發利用井水,實行井田制,築邑而居。因此有了黃帝鑿井,聚民為邑,井、邑合併即為“邢”的説法。

  千百年來,邢&遍地甘泉或匯入小溪,或建成泉井,或自然奔流於大地,滋養着生命,潤澤着文化。然而,20世紀80年代起,隨着城市快速發展,工農業及生活用水量加大,地下水過度開採,邢&泉水接連出現停噴、斷流。

  為守護和恢復汩汩清泉,邢&市綜合施策,“節管調並舉,引補蓄髮力”。近兩年來,泉水相繼復涌。

汩汩泉水連文脈

  《史記》等歷史古籍有“商祖乙遷於邢”的記載。在邢定都後,祖乙以這裡為基地,使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揭開了邢襄文明的序幕。3500多年來,邢&古城城址未有較大遷移。汩汩涌動的泉水,正是這座城市滄桑變幻的見證者,並在眾多典籍中留下印記。

  “環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曾參與《邢&縣誌》編纂的沈五群介紹,“環邢皆泉”源於邢&特殊的地理結構。邢&位於太行山東麓一馬平川的沖積平原,西側是高大的太行山脈,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地表發生了褶皺,地勢西高東低,有利於地下水的流動和匯集。

  西部太行山、南部武安洺河斷裂隆起帶、東面107國道附近的斷裂斷層帶、北部內丘北嶺斷裂隆起帶,圍成了一個3800多平方公里、相對獨立的地質單元,為邢&孕育泉群賦予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邢&的泉群都由幾十個至幾百個大大小小的泉眼組成,大多有幾十畝或二三百畝的水域面積。歷史上,邢&15組泉群中,百泉泉域、達活泉泉域最為著名。

  達活泉開鑿歷史較早,堪當邢&百泉之首。邢&文史專家劉順超介紹,公元330年,後趙石勒於邢&定都時,此泉已有。明清時期,“達活龍湫”為順德府十二景之一。《順德府志》記載:“邢西山水百脈千流,散而成河,離城三十里伏而不見。非雨集,河常涸也。至城西北五里,涌出水一潭,深不可測,蛟龍潛焉,曰達活泉。”

  除達活泉外,達活泉泉域還包含白沙泉、紫金泉、蓮花泉和野狐泉。其中,野狐泉也在諸多著作中留下了姓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到野狐泉考察,他出城沿護城河水源走近達活泉,又順蓼水北支流上溯到野狐泉,登臨營頭岡,並在《水經注》中留下了“蓼水出襄國石井岡,上有井,大如車輪”的記載。《順德府志》記載:“野狐泉,城西北十里,出營頭崗東南石崖下,舊玉泉伏而至是復見,下流與達活泉合入響水河。”

  與達活泉泉域一樣,百泉泉域在當地人心中也佔有很重的分量。

  百泉泉域位於邢&市區東南百泉村周圍,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太平寰宇記》記載,邢州“百泉河,在州東南八里,水自平地而出,其泉無數,故曰百泉,是澧河之上源也”。這是首次在地理志書中詳細描述百泉的由來與情況,同時點明了百泉在宋代時是澧河的上游。

  百泉泉域中,較為著名的有珍珠泉、黑龍潭等。《邢&縣誌》記載:“珍珠泉,百泉東南一里,水沸如珠,三泉相連,平地仰出,東疏為渠灌。”該泉水勢洶湧,沸騰似明亮的珍珠,成串上涌的散碎小氣泡在出離水面時,發出劈劈啪啪的聲響,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黑龍潭在邢&城東南八里,由四個潭組成,俗傳泉深莫測,有龍藏在裏面,求雨很是靈驗,氣泡單個上冒,音沉聲渾,如龍之呼吸,聲遠可聞。《邢&縣誌》記載:“黑龍潭,城東南八里,七里河之北,深不可測,世傳有龍潛焉,禱雨有應,東疏為渠,下注七里河。”

  除達活泉泉域和百泉泉域外,在這片水資源豐富的土地上還有扳倒井泉、瀑布泉、三葉泉等上百個名泉,沒有名號的小泉眼更是多如牛毛。

澤被邢襄遇波折

  “凈明潤物作甘霖”“澤被邢襄自古今”,豐富的泉水資源不僅賦予邢&如畫的風景,更為當地百姓提供了賴以興旺發達的生産生活資源。據介紹,邢&的泉是冷水泉,為碳酸氫鹽或鎂型水,可做工農業生産和生活用水水源。

  邢&博物館館長石從枝介紹,宋代邢&就引用達活泉諸水灌田。《元史·郭守敬傳》記載,郭守敬在其《水利六事》中有引達活泉灌溉的建議,並在其早期的水利實踐中,疏浚諸多河渠,引泉水灌溉,將邢&城北的水患變為“水利”。元好問的《邢州新石橋記》就記載並讚譽了這一次成功實踐。

  明代時,邢州歷屆府縣官員都重視水利,建閘開渠,築堤修壩,引泉灌溉。百泉龍王廟石碑記載,明弘治年間開挖河道,東引泉水灌溉農田,泉水充裕、潺潺流淌,建百泉閘、葫蘆閘、龍興閘、廣潤閘、永澤閘等。另外還建流珠堰、小龍泉堰、珍珠堤等水利堤堰。至明萬曆年間,共開渠建閘、壩40余處。

  新中國成立後,邢&&力發展水利事業,建設了4個利用泉水的灌區:百泉灌區、牛尾河灌區、潭溝河灌區和同溝河灌區。其中,百泉灌區是河北省唯一的萬畝以上泉水灌區。

  1963年洪水後,大部分泉眼出現淤積。邢&進行了大規模清淤開泉,對渠係、閘涵進行了改造擴建,常年保證澆地面積達到十萬餘畝。1975年進一步開挖百泉,把一部分泉水東調至黑龍港地區的巨鹿、隆堯、寧晉等縣,灌溉面積再次擴大。

  靈動泉水,潤澤眾生。20世紀末,邢&人仍能分得泉水紅利。百泉河下游僅南和區就建河閘13道,泉水和水利設施使這裡的農業得到很好的發展,受益村莊近40個,灌溉面積達3.57萬畝。

  據介紹,被泉水灌溉的農作物,質優、色美、産量高。比如,百泉稻,晶瑩剔透,香甜粘潤;百泉藕,凈白如玉,甜脆爽口。此外,邢&&部曾以出産優質大米和蘆葦蜚聲華北和西北地區。

  “在別的區域缺衣少食時,我們靠着種植水稻年年豐收。那時隨便在地裏挖個坑就能見水,根本不愁澆地。”經濟開發區武家莊村村民宋升達説,“泉邊的蘆葦,還促生了蘆葦加工業。村民家家戶戶都會編葦蓆,拿去換錢又是一筆收入。”

  隨着城市的擴張及經濟的發展,城市農業、工業和生活等用水量急劇增加,地下水開採嚴重超越區域承載能力,使得地下水位不斷降低。從20世紀80年代起,邢&多處泉眼出水逐漸減少,直至枯萎停涌。偶有泉水復涌,也是時短、量少,不成氣候。

“百泉復涌”現盛景

  2021年8月以來,那些在記憶和傳説裏的泉水相繼復涌,“百泉復涌”火熱一時。

  初秋時節,在邢&經濟開發區的東汪鎮溝頭泉,300畝的天然湖泊浮光躍金,湖東側80畝游園裏草木蔥蘢,游人絡繹不絕。

  “這個泉眼是溝頭泉眾多泉眼中的一個,本來已經乾涸了很久。2022年初,泉眼出水量越來越大,多的時候冒出地面得有一尺高。”望著時隔30多年再次復涌的泉眼,百泉村村民李貴斌感慨萬千,“從泉眼密布到泉坑乾涸,再到水涌百穴,這麼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

  “既要節流,也要開源。”邢&市水務局水政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科科長孫自魁介紹,在加強治理的同時,邢&在調補上下功夫,年均生態補水約2.65億立方米,年均引調外來水量約6億立方米,新修建坑塘63座,擴挖整治較大坑塘69處,全市21條河道、144條渠道、271處坑塘全部有水。

  通過綜合治理,帶來的顯著效果是邢&淺層超採區地下水位已連續20多個月實現同比回升。泉眼相繼復涌,群眾的美好記憶得到重現。

  年逾古稀的魏安芹,是土生土長的百泉村人。魏安芹每天早上都要到百泉泉域走走,看看水位標杆,記錄一下當天的水位數據。在他的手機裏,存滿了百泉的照片與視頻。

  “相較於邢&其他泉,現在的百泉多了一份波瀾壯闊的氣勢。”魏安芹熱情地介紹,“這片泉水面積600余畝,有幾十、上百個泉眼在涌水,南深北淺,不過最淺的區域,如今也有六七米深。遠處,原本成片的高大楊樹,僅在湖中心伸展出幾根枝杈,樹榦和樹根都浸沒在水中。”

  百泉泉域,目之所及,碧波蕩漾。在陽光的折射下,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着藍天,顯得水格外藍。眾多泉眼中涌出一串串“珍珠”,升至湖面後炸裂,蕩出一圈圈水波,交織、擴散。岸邊綠樹成蔭,附近的村民散坐在板凳上,吹着微風,你一句我一句地嘮着……

  潺潺的泉水,“流淌”的是一代代邢&人的記憶,更是當下的美好生活。

太行泉城向未來

  淙淙流長的泉水,是邢台獨特的自然文化符號和寶貴財富,如何依託泉水歷史文化和資源稟賦,賦能千年古城持續煥發新的生機和魅力?

  依託歷史文化和泉水資源稟賦,邢&市加快謀篇布局“泉”文章,讓遍地泉水的旖旎風光與繁華生機,賦予城市新內涵。今年3月15日起,邢&面向社會徵集能夠體現邢&多姿多彩風景、風情、風貌,體現城市特色、凝練城市形象、彰顯城市優勢的城市推介語,最終“太行泉城、美麗邢&”從5900余條應徵推介語中脫穎而出。

  今年以來,游客出游熱情高漲,邢&市文旅市場火爆“出圈”。“五一”小長假,邢&累計接待游客450.16萬人次,較2019年增長114.36%;實現旅游收入32.96億元,較2019年增長115.42%。

  “我們還要在主城區設計打造‘百泉’主題城市觀光旅游線路,集中展示‘太行泉城’的文化魅力,推進城市和景區一體化融合發展。”邢&市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冀勝利介紹,觀光公交旅游專線線路圖、專線建設方案已經完成。路線建成後,將集中推介展示邢&百泉文化,進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加快打造文旅産業集群,更好地促進“太行泉城”旅游産業發展,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近期,“兩泉”泉域治理建設項目已進入施工階段。按照規劃,將在溝頭泉片區打造集生態、休閒、商務、文旅為一體的特色街區,在百泉片區打造特色文旅小鎮。同時,邢&還將謀劃建設一個集精品藝術創作展示、推廣普及、營銷管理為一體的大劇院,推出一系列邢&泉文化特色演齣劇目;挖掘歷史文化底蘊,並蒐集整理泉文化資料,編輯一套邢&文化宣傳作品;以“環泉”為主題,打造體育品牌賽事。

  “泉文化‘軟實力’的背後,需要發展‘硬實力’的支撐。”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連興根説,當下,邢&正全面推進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系列專項行動和首批20個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動綜合經濟實力實現新提升。

  如今,漫步邢&街頭,隨處可見醒目的城市標識——外圍是一個方正的“井”字,中心靈動的泉眼造型由相依的三滴水組合而成,寓意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城市精神。

  因泉而生,因泉而名,力求因泉而興,古城邢&,正在描繪“太行泉城”新畫卷。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