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在冷湖的星空與曠野中,探索中國科幻的未來

2023-10-20 11:36:3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1版

  ▲4月12日拍攝的冷湖黑獨山。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傑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傑、顧玲

  夜幕降臨,冷湖的天空上繁星閃耀,銀河仿佛就在眼前流淌。半個多世紀前,一批石油人披星戴月,冷湖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西北的版圖上;如今,又一群奮鬥者來到冷湖,在冷湖的星空與曠野中探索中國科幻的未來。

  冷湖是蒙古語“奎屯諾爾”的意譯名,意為“湖水冰冷異常”。地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的冷湖鎮,常住人口一度不到300人,被稱為“中國最孤獨的小鎮之一”。

  憑藉其獨特的自然景觀與資源稟賦,冷湖已成為科幻創作想象力的源泉。自2018年創辦以來,冷湖科幻文學徵文孕育了大量優質作品,受到廣泛關注,初步形成“冷湖效應”。

以冷湖之名

  “極目中沒有一棵樹、一根草,越野車在一望無際的路上顛簸不停,甚至可以閉着眼開車。”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對冷湖的印象十分深刻。在他看來,實地看到“火星”時的感官震撼是無法通過查資料、看照片獲得的。

  冷湖地處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常年寒冷多風,少雨乾旱,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屬典型大陸性氣候。這裡有着規模宏大、形態各異的雅丹地貌,“猶如外星表面”。

  從冷湖鎮出發,沿着215國道駛入“火星一號”公路,車窗外大風呼嘯而來,雕刻出形態萬千的雅丹群,其形狀猶如宮殿、城堡、飛禽、走獸。駛出此起彼伏的土石山丘,由白色集裝箱拼裝而成的一處營地橫亙在戈壁中,恍惚間讓人産生置身於外星基地的錯覺。

  如今在冷湖,從火星小鎮邁向科幻之城,廢墟、沙漠、天文&、火箭基地,多種時空的元素在這裡交匯,為人們的創作提供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2018年,第一屆冷湖科幻文學徵文,來自五湖四海的投稿紛至沓來。

  2019年,在海西州出生長大的青年科幻作家於鯤在辭職後全心投入科幻寫作。在查閱國內科幻獎項信息時,於鯤偶然看到冷湖科幻文學徵文通知,於是以一篇8萬字的小説投稿,獲得第二屆冷湖科幻文學徵文中篇二等獎。

  “投完作品之後我才知道競爭十分激烈,要經過三輪雙盲審,並有中國科幻界的‘四大天王’坐鎮終審。”於鯤説,得到第一座科幻獎盃,讓堅持創作的他看到了希望。此後,於鯤以“分形橙子”的筆名,接連斬獲了科幻銀河獎、星雲獎、晨星獎等獎項。

  今年,第六屆冷湖科幻徵文共收到1042篇稿件,總字數超2300萬字。《科幻世界》副總編輯、冷湖科幻文學徵文評委會主席姚海軍説,不少年輕創作者從冷湖這片奇幻之地獲取靈感、汲取動力,成長為中國科幻的新生力量,冷湖科幻文學徵文也成為國內原創科幻作者的重要創作&&。

自帶科幻感的火星小鎮

  “通過打造科幻IP,冷湖實現了從地下石油到地上星空的華麗轉變,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冷湖科幻文學徵文創始人之一、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這樣評價冷湖的發展。

  國內首個以地名命名的科幻文學徵文,為何誕生在冷湖?

  20世紀50年代,我國地質勘探隊在冷湖地區發現油田,各族兒女背起行囊、告別家鄉,來到戈壁深處,將冷湖油田建設為當時全國四大油田之一。據資料記載,冷湖最繁華時人口達10萬人之多。

  隨着油井枯竭,大批石油職工和家屬搬離,冷湖變成一座無人區中的空城。如今,在冷湖石油基地遺址中,一排排殘垣斷壁仿佛仍在訴説那段沉寂的歷史。

  2015年,時任海西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的田才讓來到冷湖工作。“那時的冷湖,資源枯竭、人口不斷外流,交通可達性極差。”現任冷湖科技創新産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的田才讓説,看到冷湖規模宏大的雅丹地貌後,他們萌生了發展旅游的想法。

  沒有機場、遠離大城市、基礎設施跟不上,這些擺在眼前的問題讓投資人望而卻步。“酒香也怕巷子深,有的公司寧願毀約也不願意投資,人們缺少一個來冷湖的理由。”田才讓説。

  幾番受挫,田才讓並沒有放棄。2017年,一個偶然機會,他認識了曲向東。曲向東是北京行知探索文化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從事深度文化體驗産品設計工作。看到冷湖的風景照片和視頻,曲向東驚嘆不已。

  “荒涼的土地,多樣的雅丹地貌,這不就是‘火星’嗎?”結合科幻小説和電影中興起的“火星熱”,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在冷湖打造“火星”文旅品牌,用科幻賦予冷湖第二次“生命”。

中國科幻的西部高地

  “這裡是冷湖火星營地,國內首個火星模擬登陸基地。”冷湖火星小鎮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袁振民介紹,“冷湖火星小鎮”計劃自2017年啟動以來,致力於打造以科技、科普、科幻為核心的文創旅游基地,因此火星營地更加注重科普教育。

  作為深度科幻迷,從事旅游策劃行業的袁振民選擇從北京來到冷湖。在冷湖,袁振民被稱為“火星移民局局長”,她和團隊參考火星環境,建設營地的睡眠艙、指揮艙,並開設了專家設計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等教育課程和火星主題任務。

  距離冷湖鎮區不遠的黑獨山,因其獨特的黑色雅丹地貌酷似月球表面,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

  告別落寞空城,冷湖正迎來新生。

  2021年8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鄧李才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了冷湖賽什騰山光學天文&址勘選結果:基於連續3年的觀測數據,確認青海冷湖賽什騰山是極佳的光學/紅外天文觀測&址。

  這一科研成果發表後,在全球天文界引起強烈反響。

  站在冷湖石油基地遺址,遙望遠處的賽什騰山,一座擁有國際一流觀測條件的天文基地已初具規模。目前,已有總投資達27億元的望遠鏡項目落地冷湖,冷湖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天文觀測基地。

  “發展科幻産業,冷湖有很多可利用的資源,但核心還是科技。”田才讓説,為保護天文觀測環境,冷湖已經將全域1.78萬平方公里納入暗夜星空保護區。

  今年1月1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對冷湖暗夜保護核心區內的光源種類和亮度,以及所有戶外固定夜間照明設施的照射方向等進行了嚴格劃分管理。

  近年來,電影《流浪地球2》、電視劇《三體》等科幻作品,讓科幻文學IP再度“出圈”。國産“科幻熱”,反映了中國科技實力與影視工業的蓬勃發展。

  “冷湖有着輝煌的歷史與浪漫氣質,這裡的奇幻地貌十分適合科幻影視創作,是一座寶藏之城。”談到自己的家鄉冷湖,電視劇《三體》總導演楊磊説,中國式科幻應該反映國家的歷史和現實生活,要用中國人的價值觀去表達對未來的看法,希望能將冷湖科幻文學的作品搬上銀幕,讓更多的人走進冷湖,愛上中國科幻。

  博納影業集團製作總監曲吉小江説,冷湖已經成為極具科幻想象力的空間,加上大量天文望遠鏡落戶,以這片土地為題材,將創作出優秀的科幻影視作品。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