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四十不惑踏歌行:穿越荊門,看中國之中

2023-10-16 15:20:09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8月10日拍攝的荊門鐘祥城市風光。

  8月9日,小朋友在荊門京山文峰網球特色村練習網球。

  8月9日,游客在荊門聖境山體驗滑翔傘項目。本報記者肖藝九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惠小勇 閆睿 吳植 黎昌政

  “湖北有荊州、有天門,還有個荊門?”

  沒錯,從“大荊州”分置出來,荊門設市已40年。

  在中國的版圖上,湖北得中獨厚,荊門位於湖北正中,有“荊楚門戶”“中國之中”之稱。鄂西荊山余脈南段有山“峰巒對峙,上開下合,厥狀如門”,仿佛是荊山之門,荊門因而得名。

  記者近期赴荊門各區縣市調研發現,這裡藏着5000多年前的稻作文明——屈家嶺文化,以此為源頭,長江中游的稻作文明光耀華夏,生生不息。這裡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三國文化薈萃地,還是世界長壽之鄉、世界文化遺産明顯陵所在地。勤勞、樂觀、尊老、恬淡是這裡千百年來的文化底色。

  今天,這裡是善闖善成的高質量發展區,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企業從無到有、紛至沓來“串珠成鏈”。這裡是航空運動之城、網球之鄉、觀鳥之鄉,網球、高空跳傘、滑翔傘、溫泉,各種“潮玩”應有盡有……荊門人正用拼搏有為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圖景,詮釋中部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

問“稻”屈家嶺:五千年“農脈”弦歌不輟

  走進荊門京山市,讓記者頗感意外又心生疑惑,為何這裡有那麼多農民熱衷打網球?深入了解發現,發達的農耕文明、閒適的生活氛圍,成為農民群體喜好體育運動的基礎。其實,荊門的農耕文明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這一重大發現還要從上世紀50年代的一段故事説起。

  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李先念在京山屈家嶺揮鍬奠基,成立湖北國營五三農場。這正是他抗日戰爭時期帶領豫鄂邊區人民與敵人英勇鬥爭的地方。隨後在修建京山石龍水庫時的意外發現,揭開了這片土地及長江流域史前文明的面紗。

  屈家嶺考古遺址第一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北隊隊長張雲鵬,將一生心血傾注在這片厚重的土地上,叫響了長江中游第一個正式命名的史前文化——屈家嶺文化。在此發現距今約5800年的碳化稻粒,是首次發現的長江中游史前稻作遺存,表明這裡是中國農耕發祥地之一。張雲鵬和妻子王勁因這次考古結緣,夫妻二人接力奉獻於此,也安眠於此地的考古學家紀念園。遺址公園的中軸路也被命名為“雲鵬路”。

  幾十年來,當代人對屈家嶺的“探尋”從未停歇,近年又發現距今5600年至5300年的碳化粟粒。今天,青木垱河和青木河靜靜流淌,坐落其間的屈家嶺遺址,向來往參觀者訴説着先民的農耕文明往事。

  “遺址中大量生産工具和稻穀、粟粒表明,屈家嶺先民既種南方的稻又種北方的粟,還兼營飼養、漁獵、紡織等。除了果蔬,還有雞、鴨、魚等肉類,他們還釀酒,這表明當時糧食有了富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屈家嶺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陶洋説。

  屈家嶺遺址博物館內,放大鏡下,出土於此的碳化粟、碳化稻穀清晰可見,閃現貫通古今的神奇。還有薄如蛋殼的蛋殼彩陶杯,陶胎薄於1毫米,代表當時制陶工藝最高水平;有國內已知最早的高溫黑釉陶,陶器表面多數為素面磨光……“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不僅表明這裡是長江中游農耕文化發祥地,也説明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為中華文明搖籃。”屈家嶺遺址保護中心副主任周麗説。

  5000餘年“農脈”賡續不絕。一代代人在這片土地生活、繁衍、勞作、創造,續寫農耕文明故事。五三農場是湖北土地面積最大的國有農場,2001年成立屈家嶺管理區,2011年成為湖北省級發展戰略“中國農谷”先行區。如今,荊門建成湖北全省首個農機裝備産業園,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0%以上,荊門以佔據湖北全省6%的耕地、9%的人口,貢獻了全省11%的糧食産量。

  “橋米生的巧,皇帝都説好。獨産蔣家堰,別處無法找。”説起荊門的糧食産品,首推橋米。據《京山縣誌》記載,橋米因原産於當地孫橋鎮而得名,明嘉靖年間被作為貢米。京山橋米顆粒整齊、青梗如玉,做出的米飯松軟略糯,噴香撲鼻,可口不膩。2004年,京山橋米被認定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

  如今,京山橋米佔據湖北大米高端市場60%以上份額。近年來,在最初古稻品種洋西早基礎上,京山又選育出“鑒真二號”“鄂中5號”優質橋米品種,通過規模化種植、專業化服務和品牌化打造,品牌價值不斷提升。京山橋米標準化種植面積55萬畝,年助農增收2億多元。

  有好米,還有好油。每到春季,地處漢江畔的沙洋縣,從房前屋後到山坡河灘、田間地頭,油菜田匯集成金燦燦的花海。今年,荊門油菜種植面積在200萬畝以上、居全省第一,與華中農業大學傅廷棟院士團隊合作,種植高油酸油菜45萬畝,已成全國最大高油酸油菜制種和種植基地。農民種植高油酸油菜畝均增收超過300元,每年舉辦的油菜花節吸引游客超過300萬人。

  “高油酸菜籽油營養含量,與橄欖油不相上下,被稱為中國的橄欖油。”沙洋縣縣長李莉麗説,從油菜種到油菜花再到菜籽油,全縣油菜産業鏈綜合産值已達30億元。

  糧油大市既有“一袋米、一壺油”,還有“一枝花”。今天的荊門,種植花卉産業“花開正艷”,是美麗的“致富花”。

  漢江畔,鐘祥市柴湖鎮。當年,為支援丹江口水庫建設,河南淅川4.9萬人來到柴湖鎮,在泥濘的蘆葦蕩中排澇整地,努力適應新環境、新生活。雖然至今仍是河南口音,但已是地道的荊門人,他們依靠發展花卉、蔬菜種植等産業安居樂業。

  8月,記者在這裡的湖北農青園藝科技公司看到,近30萬平米的國內最大單體智能聯動溫室內,目之所及是一眼望不到邊、挨挨擠擠的花海,鴻運當頭、紅掌、白掌等花卉品種長勢喜人。公司總經理周林波介紹,公司生産的鴻運當頭佔國內市場的40%、白掌佔30%。

  打通“生物組培—種苗培育—成品生産—物流運輸”花卉産業鏈條,為更多人提供了創業就業機會。借助園區開通的40多條國內運輸線路,湖北藤鏡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節約了物流成本,也獲得發展之機。在此就業的農民李應轉説:“收入有保障,還能就近照顧家裏。”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鐘祥花卉産業去年産值達28億元,是華中地區最大花卉種苗組培基地。”鐘祥市市長楊孟富説。

  探索現代農業轉型沒有休止符。中國農谷建起院士工作站,一批農業科技人才在這裡專注“一蔬一飯”,不斷推動農業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莊稼地”。鐘祥綠邦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高效生態循環種植養殖模式,形成玉米養牛、牛糞養蚯蚓、蚯蚓分解物製造有機肥、有機肥生産中高端蔬菜、剩餘蔬菜菜葉養殖白鵝的生態循環。全年錯季生産不斷供,鐘祥綠邦種植專業合作社是全國蔬菜市場首屈一指的“娃娃菜”大王。

  問“稻”屈家嶺,農谷之魂綿又長。今天的荊門農業産業更完善、裝備更先進、效益更明顯。荊門市市長陳家偉説,地處江漢平原沃土,荊門農民人均耕地面積6.7畝。受益於現代農業發展,這裡的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7:1,差距相對較小,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基礎。

開放嬗變:無中生有,善闖善成

  行走荊門,同樣讓人訝異的是:這樣一個不沿海、不臨邊的中等城市,近年竟引來一批新興産業的明星企業落戶,新能源、新材料、循環經濟等産業無中生有,不斷壯大。

  荊門的工業底色,得益於上世紀60年代的國家布局。新時期的異軍突起,則離不開荊門人突破成規、善闖善成。這種精神氣質似乎還可追溯到更早。“屈家嶺第四次考古發掘時出土了一批漩渦紋彩陶紡輪,上面有形似太極陰陽互抱的圖案,反映出五千年前這裡的先民就有着螺旋上升的辯證思維。”周麗説。

  荊門高新區所在的掇刀區,傳説中因關羽在此屯兵練軍時將刀掇於巨石而得名。今天,這裡吸引諸多“金鳳凰”銜枝築巢,演繹大刀闊斧幹事創業的傳奇。2012年,湖北億緯動力有限公司在掇刀區一片荒地上破土。荊門市優化服務,通過産業發展基金融資10億元扶持企業加速崛起。10年間,億緯動力共規劃建設11個廠區、18個工廠,打造了年産能152.6GWh的動力儲能電池及集成系統研發生産基地。

  今年8月20日,億緯動力第十廠區超級工廠首樁順利開鑽。這個目前國內單體設計産能最大的鋰電池工廠建成後,億緯動力公司産能將達212GWh,年産值達1000億元。如今,公司鋰原電池銷售、出口額連續7年穩居國內第一,電池電容器銷量全球第一,儲能電池銷量全球前三,商用車裝機量國內前三。

  “這是一個自然的選擇,也是一種情感的召喚。”荊門人、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成説,是家鄉的誠心感動了他。

  在億緯動力帶動下,電池隔膜全球第一的恩捷股份、結構件全國第一的科達利、電解液全國第一的新宙邦、電解液添加劑全國第一的吉和昌等頭部企業落戶荊門。目前,荊門高新區共有23家鋰電頭部企業,其中上市企業8家,形成“基礎原材料製備—電池材料生産—電池電芯製造—廢舊電池梯級利用”全生命周期産業鏈,産業鏈配套程度全國領跑。

  荊門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鋰電池企業一家挨着一家。“園區內上下游企業幾乎‘隔墻供應’,甚至可以把生産線連接。”荊門高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園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張沛説,搶抓新能源産業風口,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帶動鋰電産業爆發式增長,荊門已成為華中地區産業鏈最全、規模最大的動力儲能電池産業基地。

  高質量發展,是謀定而動、向新而行。

  今年8月26日,長城汽車荊門分公司單月産量首次突破1萬台。“今年,我們計劃生産整車12萬輛,挑戰200億元産值。”長城汽車荊門分公司製造部部長趙榮説。

  這又是一次“無中生有”。3年前,荊門人七上河北保定,以“銷售半徑最經濟、營商服務最真誠”,成功牽手長城汽車整車工廠落戶,主營SUV和皮卡車型。

  隨着長城汽車在荊門投資,3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紛至沓來。目前,全市擁有整車企業5家、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72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配套企業28家,形成了以汽車産業園整車製造基地為核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關鍵零部件、專用車五大産業鏈協同發展的格局。

  荊門還是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市,“上下貫通,前後相接,左右連縱”的綠色産業循環在這裡上演。

  “地球還能承載多少廢棄物?”走進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拷問直擊人心。

  在這裡,人們見證“點石成金”的神奇。拆解車間內,國內首條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處置生産線上,廢舊動力電池被送上傳送帶處理,得到電池黑粉和銅鋁。對電池黑粉進一步處理,獲得鎳、鈷、錳、鋰等原材料,又成為電池生産原材料。格林美每年回收處理的廢舊動力電池佔全國報廢總量的10%。

  更大的構想在於聯合。2021年,格林美與億緯鋰能簽署合作備忘錄,協議約定互濟含鎳動力電池及鎳産品,構建起“動力電池回收—電池原料再造—電池材料再造—動力電池再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

  荊門人的夢想既有腳踏實地,也有仰望天空。

  漳河水庫,我國第五大人工水庫,也是荊門人的“母親河”。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這裡首飛成功,AG600M滅火飛機在此完成投汲水試驗……

  作為全國五大通用航空研發製造基地之一和全國唯一的水上試飛基地,荊門乘勢而上打造全國第一個通用航空綜合體——愛飛客航空小鎮。

  陽光照耀下,漳河水庫旁的航空學校,學員在教練帶領下駕機馳騁於水天之間。高空跳傘、風洞飛行、空中游覽、飛行體驗……一個將飛機“玩”起來的小鎮,每年吸引游客數十萬人。

  漳河新區管委會副書記魯雷説,依託中航工業605所等龍頭,新區引進通飛華中飛行器公司、中航通用機場公司、晨龍通勤飛機製造公司、龍浩航校等20多家市場主體,荊門通用航空産業展翅翱翔,形成集航空研發、製造、運營、培訓、文旅産業為一體的“通航+”産業鏈。

  為打造優良營商環境,荊門為企業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全天候“保姆式”服務,持續深化“解難題、穩增長、促發展”“兩個暢通”“政企早餐會”等做法,暢通線上線下問題反映渠道,健全政府與企業間常態化溝通交流、服務幫扶機制。“由單位包聯協助解決生産中的問題,一對一服務,比企業還拼命。”不少落戶企業評價當地政府。

  “從上世紀60年代國家在荊門布局一批重大項目奠定工業基礎,到本世紀初引進一批知名企業奠定現代産業基礎,眼下,荊門正經歷‘第三次跨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産業正成為拉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荊門市委書記胡亞波説。

  近年,荊門市積極謀劃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汽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13個集群進入全省重點産業集群,全市工業經濟總量連續11年位居全省第4位。

  似乎生來就有“一馬當先”的不凡,荊門人在農耕文明中傳習守正,於工業文明中勇於創新,“無中生有,不達目的不罷休”,每一次跨越,每一次轉身,都體現着堅韌務實、樂觀豁達、善闖善成的精神。

壽鄉福地:開啟“荊”彩生活之門

  夜幕下的鐘祥市莫愁村光亮璀璨。莫愁湖國家級濕地公園旁,古香古色中,具有鮮明楚文化特色的市井集市區、文化演藝區、文化體驗區、遊船觀光區吸引八方來客。

  鐘祥,古稱石城,千百年來流傳着莫愁女的故事。相傳,漁家女莫愁在此出生時哭個不停,父親哄逗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直至説莫愁莫愁,她就真的不哭了。”唐朝詩人胡曾有詩云:“古郢雲開白雪樓,漢江還繞石城流。何人知道寥天月,曾向朱門送莫愁。”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的莫愁,後被楚王徵召入宮,在屈原、宋玉指導下,《陽春》《白雪》千古傳唱。

  “我們提煉莫愁女、古楚文化、農耕文化三大文化要素,帶領游客看一台戲、游一湖水、品一席宴,探尋健康長壽的秘訣。”莫愁村景區營運經理田俊梅説,莫愁作為一種文化意象,賦予了人們淡定從容的好心態,也恰是長壽的秘訣。

  鐘祥是中國老年學學會認證的第一批“中國長壽之鄉”、聯合國老齡所認證的“世界長壽之鄉”。戶籍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達86.9萬人,其中百歲以上老人有118人。當地流傳:“六十年歲小,七十滿街跑,八十不算老,九十隨便找,百歲精神依然好。”

  早在南北朝時期,鐘祥就因長壽老人多而得名“長壽縣”。明朝嘉靖皇帝從家鄉鐘祥到北京後,將長壽縣改名“鐘祥縣”,意為“鐘聚祥瑞”。至今,鐘祥市仍有長壽鎮、長壽村、長壽河、長壽店、萬壽岩、百歲橋等多處與長壽有關的地名。

  問當地人,為何鐘祥長壽老人多?

  有人説,長時間受農耕文明熏陶,勤勞的習性、規律的生活,加之豐富的飲食、優質的水源、宜居的生態、尊老的傳統,養育了一方樂觀、豁達的人群。

  看鐘祥人的餐桌,有自己的飲食特色:把米炒熟再煮,食用米茶充饑解渴、瘦身減糖、靜心安神;喜吃蟠龍菜,以豬肉為主料蒸制出籠,擺盤似“盤龍”,吃肉不見肉,味道鮮美,油而不膩,已列入《中國菜譜》。

  “鐘祥人還喜食豆腐、豆皮、豆干、豆筋等豆製品。”鐘祥長壽食品産業園副主任陳曉亮説,當地漢唐以來就有加工食用豆製品的習慣。今天,鐘祥石牌鎮9萬多人,有八成從事豆製品行業,當地成了“豆腐之鄉”。

  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是長壽的重要原因。在鐘祥,有大小河流23條,主要湖泊35處,不僅總量豐富,而且水質優良,有益元素鍶、硒等達到國家天然礦泉水標準。荊門漳河水庫水體清澈,長年保持一類水質,世界瀕危動物桃花水母連年現身。

  家住鐘祥市豐樂鎮楊集村的102歲老人鞠蘭英,平日裏喜歡坐在自家小院曬太陽,至今還能做針線活,已是五世同堂。家人説,老人家性格開朗、待人和善,從不為瑣事而煩惱憂愁。

  説起荊門人,一位在荊門工作的外地幹部談到,有時下雨了,荊門人卻不急於打傘,也不急於跑,“徐行”依舊。閒適、隨性自然的性格,在不少荊門人身上有體現。

  這種氣質,似乎和當地盛傳的老萊子思想熏陶有關。相傳,道家代表人物老萊子晚年隱居荊門,他極其推崇守靜抱樸、隨性自然的思想,主張凡事順其自然,無為而治。或許傳承兩千多年的這種思想塑造了荊門人善良、淳樸、厚道、閒適的品質氣質。

  生活的相對富足,使得荊門人對生命的熱愛不僅體現在吃得講究,還在於對體育運動的喜好和追求。

  在“中國網球之鄉”京山,網球已形成一種浪潮,一種文化。閒暇時節,同學朋友切磋,一家幾口上陣,夫妻同隊、母女組隊、爺孫同場並不罕見。

  “我小時候,父親打網球就帶着我一起。每逢節假日,也有不少外地人慕名而來。”今年20歲的大三學生黃奧,節假日就回到京山,在青少年網球訓練基地當教練。

  京山市新市鎮文峰村被稱為“中國網球第一村”,全村有80多片網球場,不僅有附近高手砌磋球技,還常年舉辦網球賽事,時常可以看到國內頂尖高手的身影。

  如今,京山全市有300多片網球場,常年參與網球運動超過10萬人。網球在這裡成了群眾運動。“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網球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交往方式。結合這裡70多攝氏度的天然溫泉,京山已然成為周邊許多城市周末前來運動休閒的最佳選擇。

  運動休閒,為荊門不斷注入新活力。

  這裡有高空跳傘、滑翔傘等潮玩運動。在被稱為“中國滑翔地”的聖境山,勇敢者高空一躍,享受“一傘浪漫”的激情。

  這裡是觀鳥愛好者的天堂。京山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的首個“中國觀鳥之鄉”,253種、數億隻鳥在這裡棲居,“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也眷戀於此。

  這裡有各種時尚玩法:水上槳板、花海馬拉松、鴛鴦溪漂流、森林探險、森林狩獵等項目深受喜愛,一如荊門人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氣質和探索。

  和諧的社會氛圍,也來自當地黨委政府認真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今年以來,為暢通群眾和企業訴求渠道,荊門市搭建便民利企政務服務&&,受理群眾和企業訴求21.4萬件,解決了一批群眾和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今天的荊門是湖北“米”字形交通的重要節點,4條鐵路在此交會,4條高速穿城而過。正在建設的沿江高鐵、呼南高鐵、荊荊高鐵在此交叉會合。荊門市委書記胡亞波説:“荊門之於湖北,正如湖北之於中國。湖北正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而代表‘長江谷文明、荊楚新門戶’的荊門也正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湖北中部中心城市。我們將接續奮鬥,把荊門打造成中部崛起的富美之地。”

 

責任編輯: 史夢佳
關鍵詞:
01014001006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