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自主培育的“韌勁”和商業並購的“巧勁”共同作用下
北京鴨“翅膀”更硬了!
▲9月11日在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種業振興成果展現場拍攝的北京鴨。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任超攝
平均體重超3公斤,吃2斤料長1斤肉,皮脂率33%以上,胸肌含肌纖維直徑22.7微米且分佈均勻……在第三十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上,升級版的北京烤鴨“原料”——京典北京鴨配套係向社會發布。作為北京美食的代表,北京烤鴨表皮松脆、肉質細膩、入口即化的功勞,大半要歸於良種選育。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鴨肉生産和消費國。京典北京鴨“同父異母的兄弟”——“稱霸”世界的肉鴨品種櫻桃谷鴨,主要在我國養殖和消費,種源和技術卻被外國公司掌握。2017年,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旗下北京首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首農股份”)全資收購英國櫻桃谷農場有限公司(簡稱“櫻桃谷農場”),解決了種源和技術“卡脖子”難題。
優質種源、先進技術和消費市場得以緊密結合。收購近6年來,櫻桃谷鴨育種精確度最高提升80%,父母代種鴨産能擴大超3倍,公司上半年營收1.65億元,同比翻番。約150年前,北京鴨被運往歐美繁育出櫻桃谷鴨;如今,櫻桃谷鴨回歸中國並領跑世界。北京鴨“翅膀”更硬了。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關係國家安全。北京鴨的發展昭示了一種趨勢:隨着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進一步釋放,全球先進農業技術不斷向我國聚集。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讓自主培育的“韌勁”和商業並購的“巧勁”共同作用,將助力我國加快實現種業振興、確保糧食安全。
給鴨子做CT,提高育種精確度
北京烤鴨是如何選育出來的?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北京南口鴨育種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南口鴨場”)探訪。
南口鴨場三面環山、背風朝陽,地勢高、土質松、地下水資源豐富。數百畝果園將鴨場環繞在中間,築起了天然防疫屏障。這裡是國家水禽核心育種場,保留有多個不同品係的北京鴨。
為了保護鴨子安全,南口鴨場“戒備森嚴”。進入鴨場之前,記者經歷了兩道“洗禮”。在場區門口,先將自己的外衣和鞋子脫掉,換上消過毒的白大褂和中筒塑膠靴子,戴上防塵頭套,然後進入消毒室,在噴淋裝置下方接受消毒液噴灑。進入鴨舍前,還要重新“沐浴更衣”,徹底消毒。
鴨舍通風良好,由於採用了生態發酵床養殖技術,鴨糞被鴨舍墊料中的微生物消耗,地面乾燥,室內也沒有明顯異味。正在採食的鴨子通體白羽,嘴和腳為橘黃色,胸部寬闊、肌肉飽滿。每只鴨子腳上有一隻腳環,這是裝有芯片的“身份證”,射頻信號會自動識別並記錄每只鴨子的採食情況,這就是先進的飼料報酬自動測定系統。
“以前鴨子的食量、體重等數據由人工記錄,效率低下、樣本量也不夠,滿足不了育種需求。”南口鴨場研發部經理楊方喜説,採用自動飼料報酬測定系統、種鴨稱重自動記錄系統、條形碼個體産蛋測定記錄系統等設備後,育種效率大大提升。
為了優中選優,技術人員還要給鴨子做CT。“胸部有4毫米至8毫米皮脂的鴨子最適合做烤鴨。”楊方喜説,以前要知道鴨子肉質是否達標,只能通過宰殺,但這樣也會失去好種子,後來南口鴨場使用了B超,為了進一步提高育種精確度,設備升級為CT,還配合研發了新的算法,育種精確度大大提高。
“經過幾十年的科研攻關,南口鴨場育種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農業大學侯卓成教授説,鴨場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立了北京鴨表型—基因型數據庫,首次系統性獲得了影響北京鴨多個指標的數百個分子標記,構建了全球第一個北京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體系。
基於更先進的育種手段,人們吃上了更鮮美的北京烤鴨——皮脂率33%以上,胸肌含肌纖維直徑22.7微米,在肌肉束和肌肉纖維間分佈均勻,烤出的鴨子錶皮松脆、肉質細膩、入口即化。
近年來,南口鴨場自主培育的南口1號配套係、京典北京鴨配套係均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係)審定,每年可向市場提供50萬至100萬隻父母代種鴨,佔全國中高端烤炙鴨市場的近70%。
引進“櫻桃谷”提升技術,北京鴨“領跑”優勢進一步鞏固
距離故宮博物院午門約6公里的冰窖口胡同,曾建有皇宮冰窖。收購櫻桃谷農場的首農股份就在這裡。
歷史總有令人驚訝的巧合,冰窖口胡同旁的積水潭,曾是北京漕運的中心碼頭,而漕運碼頭正是北京鴨的發源地。
相傳明成祖朱棣取得皇位後遷都北京,從江浙一帶調運糧米,沿京杭大運河運往北京,數量極大,號稱“歲漕四百萬石”,因漕運管理不善,大量糧米落入河中,養肥了河中的白色鴨子,這便是北京鴨的前身。
關於北京鴨如何“出海”,一種説法流傳較廣:1870年前後,一個名叫陳來孫(音)的中國學生在紐約演講中提到他家鄉有一種“十磅鴨”,身體重量約有十磅(9斤多),引起了聽眾的興趣。幾年後,詹姆斯·帕爾默將15隻北京鴨通過快船運到紐約。這種鴨子體形肥大、肉質鮮美,受到消費者青睞。因它來自北京,得名“北京鴨”。
此後,北京鴨迅速走向世界。其中,英國農場主約瑟夫·尼克森組織團隊,經過長達30年的育種試驗,培育出了優良的瘦肉型鴨子——櫻桃谷鴨,很快佔據了全球肉鴨市場的70%。20世紀80年代中期,櫻桃谷鴨進入中國,發展成為佔據最大市場份額的品種。
然而,由於櫻桃谷鴨核心種源在國外,一旦種源國因為疫病或其他原因斷供,國內養殖企業就會受到影響。“我們太想破除這個‘卡脖子’難題了!”櫻桃谷鴨生産商之一,山東和康源集團副總裁、種鴨事業部總經理褚新星説,種源供應和肉品價格的不穩定是養殖企業發展最大的挑戰。
不過,櫻桃谷農場已有的種源和市場優勢並不容易趕超。櫻桃谷鴨種源優化經歷了長時間、高密度的投入,積累了很多經驗。後起的育種公司很難短時間把市場做到一流企業的量級,也很難短時間總結出優質基因選擇的規律,無法挑戰前人的地位。
隨着約瑟夫·尼克森年紀越來越大,櫻桃谷農場後繼無人,只能把股權委託給信託和基金公司。2016年,一個好機會出現了。基金公司放出準備出售這家企業的消息,首農股份馬上加入競標。
“當時,除中國各類投資基金及産業集團外,還有多家國際農業巨頭參與競標。”首農股份的合作夥伴、中信農業産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委員會投資總監鄭先越説。
當時,國內有些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應該自主繁育肉鴨優勢品種;也有人擔心,收購以後,國內企業不具備管理和賦能這個國際公司的實力。鄭先越説,最後大家達成一個基本共識:種業資産作為農業産業鏈最有價值的環節,對中國肉鴨産業發展將産生長遠影響,應該收購。
2017年7月,首農股份全資收購英國櫻桃谷農場100%股權,獲得其所有技術、團隊、商標、商號和種質資源。
首農股份副總經理王凱説,收購櫻桃谷農場後,首農股份從管理和技術等方面對其進行了賦能。
——保持管理架構和團隊穩定,不斷提升研發團隊的技術能力。櫻桃谷農場全球總裁閻新建現在擔任首農股份旗下櫻桃谷育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研發總監。
——加大投入基因組學、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櫻桃谷育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研發資金增加約40%。
櫻桃谷鴨核心種源回歸後,下游市場進一步穩定。全國最大櫻桃谷鴨苗生産企業——廣西桂柳牧業集團種禽負責人劉國發説,自己對提升養殖技術和規模化生産更有信心了,這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
産能更大、技術更強、市場更多,助力北京鴨走得更遠
回歸6年來,櫻桃谷鴨育種精確率最高提升80%,育種效率提升約10%,父母代種鴨産能擴大超3倍,櫻桃谷鴨發展獲得了更大空間。
——産能擴大、數據豐富,為提高育種精度創造可能。
首農股份收購之前,櫻桃谷農場在全球有兩個種源選育場,一個在英國林肯郡,一個在中國山東;三個生産基地分別位於英國、德國和中國。首農股份收購櫻桃谷農場之後,山東的父母代種鴨産量大約翻了一番;內蒙古新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父母代種鴨生産基地,每年能提供2.8萬組父母代種鴨,由此可産出6億隻商品鴨苗。
每一天,幾十萬隻鴨子的食量、體重等表型數據,從全球的各個農場被記錄下來,傳回研發中心,幫助科學家找到最優的那只鴨子。
閻新建説,家禽育種的重要手段是用數據進行算法分析,數據量越大,育種準確性越高。櫻桃谷鴨的全球産能擴大後,研發團隊可用的育種大數據更豐富了,育種精度不斷提升。
——技術迭代與市場需求在最佳時間結合,創造出新的發展空間。
近10年來,全球育種技術由傳統的表型測定技術向基因組選擇育種升級,但新技術能否成功商業化則要看市場需求。
首農股份收購櫻桃谷鴨的當口,我國食品消費正在升級,迫切需要新的品種來滿足多樣化需求。首農股份基於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決定用技術迭代給櫻桃谷鴨創造新的發展空間,加強櫻桃谷鴨與北京鴨其他分支的種源交流,為未來市場培育儲備優良品種。
——補短板、強優勢,櫻桃谷鴨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
收購前,櫻桃谷農場難免受到家族企業“基因”的影響。公司由信託和基金公司管理後,投入有限,更談不上探索前沿技術,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
收購後,首農股份全力支持企業發展。中國區業務方面,父母代種鴨市場份額增加30%以上。海外業務方面,進入越南市場兩年間,市場佔有率從0躍升至40%以上。
收購近6年來,櫻桃谷鴨品種繼續領先,技術持續領跑,生産規模擴大,國際市場不斷拓展。公司上半年營收1.65億元,同比翻番。目前,櫻桃谷育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籌備上市。
“這説明我們有能力接得住、管得好世界上優秀的畜禽種業企業。”王凱説,首農股份正在首農食品集團的支持下,加快構建獨立的商業化育種體系。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首農股份正在成為優質育種企業的道路上快速前進——近年來,首農股份通過收購、投資、合作等方式,發展多種畜禽良種業務。
王凱説,這次收購還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世界知名農業巨頭看到中國企業做育種的決心和實力,對首農股份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英國Genus國際育種公司已經展開與首農股份的深度合作。
“冰窖口胡同這個院子,一定會走出一家世界一流的畜禽育種企業。”王凱信心滿滿地説。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丁靜 張驍 任超
參與采寫:彭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