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村超”帶給中國足球的鏡鑒

2023-06-30 11:18:24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這是6月17日拍攝的“村超”足球賽現場。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這個火熱的夏天,在中國足球圈,能與“新球王”梅西搶熱度的,恐怕只有“村超”了!

  梅西領銜的阿根廷隊自卡塔爾世界杯奪冠後首次出國比賽就在中國。“新工體”內,5萬余人因一睹梅西英姿而心潮澎湃;“新工體”外,上萬球迷為“邂逅”偶像而翹首以盼。

  作為一項貴州鄉村足球賽,“村超”現場觀眾最多也達到5萬。場上激情四射,偶有“神來之筆”;場下人潮涌動,既有民族文化展示、神秘非遺展演,又有農特産品展示、特色美食“投喂”……

  歐洲金球獎得主邁克爾·歐文祝賀“村超”取得的精彩成果。中國首位“亞洲足球先生”范志毅帶隊赴榕,向“村超”學習,為“村超”助威。

  “村超”火爆出圈,相關內容全平臺累計瀏覽量超200億次,總體評價頗佳,但也不時有“村超”取代中超、“吊打”國足或“村超”就像跳廣場舞等言論出現。

  對此不少專家認為,既要認識到“村超”的意義所在,又不能脫離現實。“村超”能給中國足球帶來怎樣的鏡鑒?

“足球本該有的樣子”

  “村超”姓“村”,自帶一股 “鄉土味”。球員中有木匠、魚販、廚師、教師、外賣員、熟食店老板、挖掘機師傅、建築工人……隊伍組建、賽程安排、晉級規則、節目表演、獎勵獎品都由村民自發組織、自主決定、自行實施,他們帶著骨子裏那份對足球的熱愛,用純粹的民風演繹著純粹的足球。場上球員和場下觀眾是街坊鄰里,這種天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村超”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不分你我,互相加油,只為精彩喝彩,自帶一股娛樂精神,一場球賽不止于比賽本身,而成了一場鄉村體育、民族文化的嘉年華。

  來自英國的大衛,小時候曾隨父母在榕江縣六佰塘村生活。近日他特意趕赴“村超”現場,為“家鄉”球隊加油。“六佰塘村隊隊員都是村民,他們不為別的,就為自己的村子爭光。”大衛説,“在英國看足球也是這種氛圍,這是足球本該有的樣子。”

  “本該有的樣子”指的是“村超”的自發性、全民性,這一中國“最低級別”的足球聯賽,是對中國基層足球生動的演繹。

  不少網友評論,“村超”的足球氛圍火熱、純粹,激發了人們的足球熱情。中國的競技足球根植于基層,“村超”展現出來的足球文化和氛圍,正是基層足球所需要的。“村超”真正的意義不在于競技本身,而是從基層改變足球生態,培育足球文化,擴大足球人口和球迷人群。

  廣西足球超級聯賽發起人之一賈蕾仕説,“村超”相當于足球毛細血管最末端,最大的作用是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到足球運動裏,參與的人多了,足球人口就多了。中國足球首先要有普及率,幾萬人參與跟幾億人參與完全不一樣。

  “有天賦的球員,不一定出在北上廣深,也可能出在偏僻鄉村。巴西、阿根廷不少球星來自貧民窟,如果足球不普及,怎麼去發現他們?‘村超’從選材、普及上有非常大的作用。為什麼‘村超’引起這麼大關注,就是因為中國足球競賽體係建設並不完善,如果每個地方都有這種聯賽,就不會有這種突然讓大家感覺很新鮮的情況。”賈蕾仕説。

哪有什麼一夜爆火?

  “村超”並非一夜爆火,其背後是80年的足球歷史積淀。

  據《榕江縣志》記載,20世紀40年代,廣西大學遷入榕江,同時將足球運動帶入。80年代,“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學會踢足球”這句話表明瞭榕江人對足球的熱愛,父母們為能把小孩送進少體校踢足球而感到自豪。90年代,村民在縣城河邊的草地上建了一個簡易露天足球場,這個早已不復存在的足球場見證了最早的幾屆“村超”。

  90年代至今,這樣的鄉村足球賽在榕江一直沒有間斷。足球運動在榕江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特別是在榕江車江三寶侗寨,所有村都有足球隊,足球賽是名副其實的“全民參與”。現在,全縣僅群眾性業余足球隊就有近40支,球員1200余人。每當縣裏舉辦足球賽,球場邊鑼鼓喧天、人山人海,地方足協杯、商業杯、個協杯、街道聯賽等成了榕江人的足球盛宴。

  自2021年以來,榕江縣先後策劃了5次城市IP塑造活動,因各種原因效果一般、曇花一現。直到此次將受眾廣、基礎好的足球運動與民族文化巧妙融合,再加上新媒體的廣泛傳播,“村超”終于火遍網絡、火出國門。

讓孩子們在綠茵場上撒點野

  “村超”比賽間隙,一群群孩子涌上綠茵場,踢球,玩鬧,滿場飛奔、撒野。

  8歲的潘勝寶就是其中之一。“‘村超’比賽以來,每次看到球員拼搏的身影,賽場邊觀眾和拉拉隊歡欣鼓舞的加油助威,兒子對足球的激情就變得愈發強烈。每次周末去看球,他都會帶上足球,在比賽間隙見縫插針地進場踢球,享受足球的歡樂。”媽媽黃婷翠説,“每次‘村超’現場都能看到上百名孩子,熱火朝天。”

  “看了‘村超’比賽後,我更喜歡足球了。”潘勝寶説,“村超”的很多球員他都認識,大家踢得非常努力,他很喜歡,希望以後自己也能參加“村超”。

  榕江是全國縣域足球典型縣、貴州校園足球試點縣,有14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41所縣級足球特色學校。

  作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榕江縣古州鎮第二小學在“村超”開幕式上派出數百名學生參加足球表演。“‘村超’讓孩子更加熱愛足球。”古州二小校長楊賢澤説,過去全校支援孩子學球的家長大概佔60%,現在更多了。

  “‘村超’營造出很好的氛圍,激發了大家看球、學球、踢球的熱情,這對基層足球的發展非常重要。”楊賢澤説,只有基層足球氛圍搞好了,足球土壤更加厚實了,中國足球才有可能獲得高品質發展。

  12歲的楊智琦是古州二小女足隊長,“村超”的爆火讓她終于有機會在家門口體會到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足球氛圍。她身邊的小夥伴,無論是否懂球,都被這種熱烈氛圍所感染,開始關注足球新聞、看和踢足球比賽。在她看來,有了良好的足球氛圍,球員被觀眾的熱情感染,可以發揮出更大潛能,比賽就會更加精彩,繼而會吸引更多觀眾,包括青少年。

  “‘村超’的爆火讓我兒時的足球激情又燃燒起來了。”楊智琦的父親楊仁廣説,中國的基層足球如果都有“村超”這種氛圍,一定會帶動更多人愛上足球,也會有更多家長支援孩子踢球,就像他支援女兒一樣。

  提升,以保持“村味”之名

  有人説,“‘村超’球員完爆國足”“‘村超’比中超水準高”。也有人説,不要拿自己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職業。

  在體育界,業余與職業之間的“鴻溝”是客觀存在的。不過,“村超”雖是業余屬性,但並不妨礙其在專業力量的幫助下日臻完善。

  榕江縣縣長徐勃説,未來如果擴大“村超”規模,將面臨一些具體問題。首先是當地足球場地數量依然不足,場地條件也面臨升級改造;其次是基層教練、裁判數量不足、水準欠缺,比賽技戰術水準、觀賞性有待提高。榕江縣正在通過建訓練基地、辦夏令營、設“村超”公益基金等方式,推動足球人才培養,支援特色學校足球教育。

  貴州省足協秘書長王彬説,未來將幫助“村超”加強競賽組織以及運動員、裁判員和教練員培訓,或將推出主客場和女子比賽。

  還有專業人士説,為了讓“村超”可持續發展,建議村隊注冊成俱樂部,形成責權利邊界清晰、平衡發展的“主體”,各級政府和足協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缺位也不越位。

  該人士還建議,鑒于中國足協杯的全民屬性,“村超”及其他區域足球開展好的聯賽球隊可以申請參加,達到一定標準即獲得“外卡”。根據足協杯規則,這些隊可以優先選擇主場,一方面與高水準球隊交手利于自身提高;另一方面為本就火爆的主場氛圍再添爆點,帶來更高關注度,通過引流拉動當地經濟。

  “村超”因其濃鬱的“村味”而火爆,如何保持這股“村味”,將成為“村超”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賈蕾仕説,必須保持這種淳樸和簡單,不應改變“村超”的原生態。有專家建議,當地政府在積極扶持的同時,要重點做好各類服務、安全保障和環境提升;以更多接地氣的方式讓“村超”成為更多農村青少年接觸足球、認識足球、愛上足球的契機。

  5月27日,2022-2023賽季英冠升級附加賽決賽在溫布利球場舉行。經過點球大戰,盧頓以總比分7:6擊敗考文垂,成為英超歷史上的第51支球隊,隊史首次升入英超。來自一個位于英格蘭貝德福德郡的同名小鎮,這支球隊規模雖小卻已有138年歷史。很難想像這樣一支小鎮球隊能晉級英超,畢竟2013年盧頓還混跡于英格蘭第五級聯賽,但奇跡就這樣發生了。

  雖然中國的社區足球文化與英國相去甚遠,雖然“村超”的競技水準還不夠高,但不能排除“村超”球隊真有一天升入中國足球頂級聯賽、書寫中國版“盧頓奇跡”的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

     (記者公兵 羅羽 蔣成 許仕豪)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