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9版

一位民航機長的“詩意飛翔”

2023-02-10 15:50:2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9版

  ▲2月4日,馬保利在飛機駕駛艙內。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金良快攝

  ▲馬保利(左一)在《2023中國詩詞大會》錄製現場。受訪者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金良快、劉金海、方欣

  如果不是身着飛行制服,很難想象,面前這位舉止儒雅、滿腹詩書、出口成章的中年男子是一名飛行教員、客機機長。

  他因在飛行中充滿詩情畫意的特色廣播問候被稱為“詩意機長”,由他執飛的航班也被喻為“詩意航班”。

  如今,他又多了一個稱號——《2023中國詩詞大會》冠軍。

“詩意”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

  2023年2月4日,立春。

  晨光的微曦如此柔軟,CZ6321航班劃破晴空,直衝雲霄。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大家好,我是南航機長馬保利……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着溫暖、生長。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是萬物復蘇的開始……”

  這是《2023中國詩詞大會》冠軍馬保利奪冠後的首飛,而像這樣充滿詩意的問候,他已經堅持了近5年。

  2018年10月,國慶長假過半。廣州至大連的航段,秋高氣爽,“能見度特別棒”。作為飛機駕駛員,見慣了好天氣的馬保利也忍不住多看幾眼。

  航程近半,飛機抵臨浦東上空。長江入海口,煙波浩渺,推開了馬保利的心扉。恰巧此時,乘務長來電説,有乘客詢問飛機當前的位置。多次飛越此處的他思考片刻,拿起話筒,道出無限感慨:“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這裡是機長廣播。我們現在已經飛至上海區域,坐在飛機左側的旅客可以從左側窗看到長江的入海口,長江從這裡流入東海,不由讓我想起古詩《長歌行》中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河流都是自西向東入海。孔子也曾經説: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就像美好的國慶一半假期轉瞬就過去了。”

  “坐在飛機右側的旅客可以從右側窗看到一望無際的太平洋,中國古代最可愛最豁達的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先生曾經慨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喜歡看海,它可以讓我的內心變得更加平靜。”

  “很榮幸和大家一起飛行,祝福我們每一位旅客都能熱愛生活,享受旅程。謝謝!”

  即興的廣播,滿滿的詩意,引得乘客們紛紛望向機窗,一睹此刻的神州風景。

  “乘務長後來反映説,第一次看到乘客這麼配合左右轉頭,一起鼓掌。”談起當時的情景,馬保利不禁開懷大笑。

  “詩意”賦予了“行萬里路”的工作更豐盈的意義。

  作為一名機長,在跨越山海的飛行途中,山高海闊的場景常令馬保利感慨祖國大好河山的多姿多彩。“不讀書的話,我可能只會讚嘆‘山好高’‘海好寬’‘雲朵很厚’。”馬保利笑着&&,讀書以後,景色在他眼中呈現出層次,讓他思考如何用凝練優美的語言讓畫面生動鮮活起來,再用貼切的詩詞把所觀所想分享給更多人。

  高山峻嶺在他眼中成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戈壁落日在他眼中成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河流湖域在他眼中成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地廣闊在他眼中成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秋色晚霞在他眼中成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多年來,即使在飛行最忙碌的日子裏,這位詩意機長仍然不忘重溫經典詩詞,用充滿“詩情畫意”的特色廣播給旅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詩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1988年,馬保利出生在江蘇徐州一個“以漁耕為業”的小村莊。

  京杭大運河畔,幾許杏花疏雨;故國田園之中,多少春夏秋冬。

  談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緣,馬保利回憶起喜愛詩詞和畫畫的父親。

  他説,父親時常在家中的白墻上,用鉛筆“畫”下一些詩詞,《天凈沙·秋思》《楓橋夜泊》等幽深唯美的詩句和畫面給年幼的他留下深刻印象。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給馬保利埋下一顆愛詩的種子,引導着他踏上尋詩覓句之路。

  “小時候我家是青瓦白墻,爸爸經常在墻上畫出一些畫面感很強的詩詞,小橋流水、枯藤老樹……寥寥數筆就讓我覺得詩句中的意象躍然紙上。”

  其中,學習《楓橋夜泊》的經歷令他記憶猶新。“爸爸在教我這首詩的時候,畫下了一座橋、一艘船、一個人和一輪月亮,一邊畫一邊向我描述,江邊楓樹映襯着漁火點點的景色,只剩作者一人憂愁難眠的情感,正對應‘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詩句。”

  在父親的影響下,年幼的他就開始主動想象詩詞中描繪的畫面,讓充盈的想象力透過詩句,天馬行空地勾勒着一幅幅生動爛漫的場景。

  上了小學,馬保利遇到一位年輕的鄉村教師擔任班裏的語文老師,給他的小學生活帶來新的詩句和活力。

  彼時正值《三國演義》改編熱,語文老師便趁着學生興趣正濃的勁頭,在黑板上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帶領着學生感味“大江東去”和“浪花淘盡英雄”中波瀾壯闊的歷史。“小學課本上剛學了《赤壁之戰》,語文老師帶着我們齊聲背誦這兩首詞,現在想起這個場景仍然讓我心潮澎湃。”

  詩歌和歷史的交融,讓馬保利仿佛越過歷史滾滾浪潮,與歷史的書寫者和詩詞的作者並肩感悟時代。

  “我們那個年代小學的課業壓力小,體育課都是語文老師帶着我們到野外農場、河邊玩。”馬保利記憶中的童年,是在草長鶯飛的二月有着拂堤楊柳沉醉於春煙,是散學歸來早的孩童趁着東風牽扯着紙鳶,是追趕黃蝶的玩伴穿過籬笆細數着花瓣……

  隨着接觸詩詞的數量多了,馬保利越發覺得自己好像有個特長——在腦海中給詩詞配上畫面。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每每讀到這句詩,馬保利便覺得眼前出現了兒時家鄉的景象:大運河畔有些村莊屋落稀疏,每隔五十米、一百米會有一兩家漁民的房子,老漁民帶着家中小孩坐在岸邊閒聊,架鍋燒水,春去秋來,月落又升,恰如詩中所描繪的場景。

  如果不是因為少年時“遇見”飛行,馬保利説自己會學文科,長大後成為一名老師。

  2003年,電視劇《衝上雲霄》熱播。劇中機長的豪情壯志,給正在上中學的馬保利帶來了深深的震撼。

  手中萬卷書,腳下萬里路。少年馬保利於漫漫征途之中重新選定了他的人生方向:“飛行將給我行萬里路的機會,讀萬卷詩書則可以讓自己的靈魂匹配飛行的速度與高度。”

  為了當飛行員,馬保利選了理科。2007年,憑藉着一腔熱愛和刻苦學習,馬保利順利考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技術專業。2012年,馬保利入職中國南方航空大連分公司。經過不懈努力,2016年,時年28歲的他升任機長,4年後成為飛行教員。

  時至今日,繁忙的工作沒有讓他放棄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手不釋卷反而讓他更加深入地觀察這個世界。

  每次飛行,馬保利都要在飛行箱裏放一本書,飛到哪讀到哪。快節奏的飛行與慢節奏的閱讀,在他看來並不衝突。

  “當下生活與工作節奏都比較快,而且內容千篇一律——忙。人們很少能夠靜下來去觀察這個世界。”馬保利説,“當我們用慢節奏去過日子,去體會飛行工作的時候,反而成為新的角度。”

  馬保利説,古典詩詞記錄了中國人幾千年的生産生活、風土人情、志向氣節、歷史變遷,不斷地給他養分和力量。

“詩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2018年,馬保利許願要“看大世界”。第二天,他就填寫了《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的報名錶。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馬保利引用陸游的詩句來形容這幾年的變化。2018年至今,馬保利每年都關注並參與《中國詩詞大會》的活動,並不斷取得進步和收穫。

  2023年2月3日奪冠後,親友向馬保利發來祝賀。

  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的選手陳瑤對馬保利説:“通往冠軍這條路,有些人是執着和追求,有些人是目標和功利,但你就是熱愛和人品……淡泊身外,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取得真經亦遍交天下。”

  第四季季軍選手靳舒馨描述這位昔日對手加好友為“謙謙君子”,並&&:“也許對觀眾們來説,詩詞大會是一場比賽,選手們去參加都是為了比個高下,但實際上,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場無比愉快的旅行,看著其他人也如此熱愛詩詞,是一種很愉快的體驗。”

  馬保利覺得這些話説到了自己的心坎上。他沒有將節目視為“大賽”,而是覺得《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場“大會”,是以詩交友的“因緣際會”,是領略筆墨詩林奇光異彩的“機會”。

  “看了前三季的《中國詩詞大會》,老師對詩詞的鑒賞是我最喜歡的環節,和志同道合的詩友交流也讓我覺得特別棒,所以我報名了第四季的《中國詩詞大會》。”經過幾輪線上線下的選拔,馬保利從萬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來到現場。

  沒想到,第四季節目的結束對馬保利來説只是個開始。在被評為人氣選手後,他又以預備團團長和出題人的身份相繼參加了第五、六季《中國詩詞大會》。他笑着説:“我甚至覺得,每年不參與《中國詩詞大會》,就像過年沒吃餃子。”

  這個賽季他又多了一個身份——女兒的親友團。

  “參加今年的《中國詩詞大會》,其實是作為親友團想給女兒圓夢。”馬保利提到第一次參加《中國詩詞大會》後,女兒在學校發表國旗下演講時,説她的夢想是到北京參加《中國詩詞大會》,這讓馬保利有些意外。“女兒應該是為我感到驕傲,才會説出這樣的夢想。”看到兩個女兒在自己的影響下也漸漸愛上詩詞,馬保利很自豪。

  馬保利坦言,一直到決賽,他都未曾將《中國詩詞大會》當作是一個比賽,而是把這段經歷看作是一趟攜詩會友的旅程,在旅程中陪着女兒體會詩詞的魅力。

  抱着平和與享受收穫的心態,馬保利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摘得桂冠。奪冠的結果就像好友靳舒馨評價的那樣:馬保利有着古君子之風,不刻意追求勝負,真誠對待每一個人,也真誠對待自己的“詩心”,摘得桂冠是馬保利不爭的勝利,是詩意的結局。

  馬保利、姜震、武亦姝……《中國詩詞大會》自播出以來,産生了多名冠軍。無論是堅守崗位舍小我、保衛家國平安的人民英雄,還是氣宇軒昂、鮮衣怒馬的好少年,無論是民族文明的傳承者,還是開拓進取的創新人才,都以詩為媒,在實踐中搭建詩意生活,不負青春好年華。正如中國傳媒大學黨委書記廖祥忠所説:“《中國詩詞大會》構建了一個意蘊豐厚的文化場域,酣暢淋漓地展現了中國文化的靈動和中國人民的詩意人生。節目帶領大眾在詩詞中共同追憶生生不息的血脈根親,傳承延續輝煌發展的千古風習,對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詩詞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意義。”

  在總結自己的詩詞之旅時,馬保利感嘆:《中國詩詞大會》以吟唱經典詩詞、解讀文化意蘊的形式,帶領場內外觀眾聲聲誦讀唐詩宋詞元曲,讓詩歌與心靈在平仄格律的韻味中,碰撞出新時代文化強國的自信與精神。

  通過詩詞大會,他在生活中接觸到更多相互學習和交流切磋的詩友,也為四處奔忙的飛行工作帶來更多幸福。

  “因為工作的便利,我飛到每個城市都有詩詞大會的好朋友,‘拄杖無時夜叩門’的驚喜、‘夜雨剪春韭’的溫暖,會覺得人生真的很美好。”

“詩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曹操《觀滄海》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國人都有一顆詩心。”這句話,馬保利説給他人,也講給自己。

  在生活中,馬保利的“詩心”是和妻子一同喝茶看書,靜下來對飲,感受宋人李清照趙明誠夫婦的“賭書潑茶”;是家中父母帶着兩個小孫女在院子裏種瓜種菜,親近農耕文化,體驗“也傍桑陰學種瓜”,感受辛棄疾筆下《清平樂·村居》的歲月靜好;是閒暇時間全家一起出行,去山水之間,去尋“山寺桃花始盛開”、去看“桃花流水鱖魚肥”、去聽“空山松子落”……

  馬保利自嘲是個“特立獨行”的人,平日裏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日常的休閒娛樂活動不是喝茶就是讀書。

  除了處理工作的需要,他和妻子幾乎不會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我的小女兒經常向別人‘抱怨’我整天在家就知道看書喝茶。老師留日記作業,她的同學可能會提到家長打麻將、看電視,我女兒寫的是爸爸一邊教她泡茶一邊教她背古詩。”説到這裡,馬保利滿是欣慰,在他和妻子的言傳身教中,家中兩個女兒年紀很小就能熟練地使用茶具、介紹茶文化,也對詩詞産生濃厚的興趣。

  相比於人流往來的鬧市,馬保利和妻子更喜歡安靜的山水,所以風光旖旎的大自然就成了一家人假期最常去的地方,在觸景生情的地方吟詩作對成了一家人的共同娛樂。

  有一次,馬保利的小女兒走到一棵松樹下,大女兒拉着馬保利和妻子説:“爸爸媽媽,你們看妹妹站在那裏,像不像‘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的場景呀?”聽到女兒的描述,感到一陣驚喜的馬保利回答:“對,爸爸也是想到了這句詩。我還想到一句,‘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兩個女兒沒有聽過這首詩,他便解釋道:“有一個人很想念他的朋友,晚上在山裏散步的時候聽到了松子落下的聲音。為什麼能聽到這麼細小的聲音呢?”“因為晚上很安靜。”女兒的思路跟隨着爸爸的描述,彷彿身臨其境。“是的,晚上很安靜,作者想念著他的朋友,可能他的朋友也在思念著他,就像你很想念你的好朋友一樣。”

  在如此有來有往的詩詞答覆中,馬保利一家人在山水間探索自然、玩中有學,詩心靈動、不亦樂乎。從白墻鉛畫,到“賭書潑茶”,再到舉家品味詩意文化,詩詞充盈了感官,豐富了生活。

  帶着詩意工作,飛行中的“詩心”是馬保利汲取力量的源頭。

  “我是一名機長,我們的首要責任是保證飛行安全。”飛行安全靠什麼來保證?要靠“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的不斷學習;要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身體力行;還得加上“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嚴謹作風。“這是我從詩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的力量。”

  同時,作為一名飛行教員,馬保利還承擔着“傳幫帶”的教學責任。經常有飛行學員問他,“哪本手冊最重要?”“應該先讀哪本手冊?”彼時他就引用宋朝理學家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來解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質變,“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是量變。他告訴他的學員,每一本飛行手冊都很重要,而且手冊之間都有關聯,比起先讀哪一本,更重要的是先讓自己能拿起一本讀下去。

  傳統文化給了馬保利看待工作的新視角,讓他明白“飛行不僅要有高度和速度,還要有溫度和氣度”。

  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馬保利看來就是跟上時代,活在當下,做好自己。“儒係”,是他給自己創造的詞,用以區別職場中的“佛係”和“躺平”。

  “社會每一天都在變,我們能把握的就是不斷學習,努力應對社會的變化。”馬保利説,在更遠的未來他會思考如何講好中國傳統文化,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中影響更多的人,做一名有詩常在心中的“儒係飛行員”。

  CZ6321航班上,詩意漸濃。空乘人員帶領旅客在立春時節體味詩詞中的盎然春意。結束了與乘客互動的馬保利返回機艙,在機長的位置坐定,認真地注視着儀器儀表的運行情況。機艙外,風光如畫,萬里江山。

 (參與采寫:臧林熙)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