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快慢火車大涼山

2023-01-17 21:58:2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4版

  1月13日,在冕寧站,一名乘客拉着待售的鵝,準備乘坐“彝鄉情”公益性慢火車。新華社記者謝佼攝

  新華社成都1月16日電(記者謝佼)1月13日6時30分,月亮還挂在天中央,但成昆鐵路沿線已經“醒來”。新成昆鐵路開通後,動車組與慢火車同時運營,成為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新風景”。

  月光下,涼山州越西縣普雄鎮曲可地村55歲的彝族婦女阿爾阿支戴好頭帕,將9隻公雞裝進背篼,同行親戚也拎着好些裝雞的麻袋,戳出透氣孔,來到3公里外的普雄火車站。

  5633次“彝鄉情”公益性慢火車正在普雄站安靜地等待乘客。這是成昆鐵路線上四川境內最後兩列慢火車之一,票價全程26.5元,最低2元。開行數十年,沒有漲過價,已成為老鄉們生産生活離不開的一部分。

  7時17分,列車啟動。阿爾阿支將80余只雞騰挪到9號車廂口,她坐在椅子上,深呼吸了幾下。阿爾阿支是遠近聞名的能人,平日到各鄉趕集收購老鄉的雞,再乘慢火車去西昌販賣,一隻雞能賺10元。“全靠慢火車幫我們,不收我們貨運費,我們才賺得到生活費!”她曾經貧困的家庭因此興旺,帶動了不少農民的養雞熱情。

  公雞不是車上唯一的動物。在列車尾部的“動物車廂”,一隻白羊咩咩叫着,一頭黑豬哼哼唧唧。這節車廂是為方便群眾轉運大牲畜而特別改造的。

  7時55分,車到喜德縣尼波站,70餘人的送親團隊簇擁着新娘一起登車,200余公里外的德昌縣永郎站,新郎翹首以待。慢火車送親,已經成為大涼山的一個新民俗。

  彝家銀飾搖晃,隨風輕輕作響;一身嫁衣,由繡娘手繡製作。在廣東電子廠上班的新娘子吉瓦伍佳滿心歡喜,不時拿手機自拍。

  車廂裏喜氣盈盈。“我是2022年10月飛回西昌的,再坐慢火車回家。”新娘的堂兄毛建説,他在大連務工,搭建鋼結構廠房,月收入9000多元,春節後要再次出門,盼星星盼月亮,涼山終於有了動車。

  慢火車剛過冕山,忽然從右側山體隧道中駛出一列“綠巨人”動車組,沿鐵路橋越過頭頂,眨眼間消失在視野中。大家興奮起來,有人説:“這是動車組與慢火車的相遇,新老成昆鐵路的交叉!”

  10時30分,車到冕寧站,動車組與慢火車在此共站,每天要發送旅客1200人次。45歲的何果各莫帶着孩子們從慢火車下車,換乘C256次復興號動車組前往成都。“這是我第一次去成都,妹妹在成都買了房,我們要去過春節!”

  12時許,復興號啟動,兩邊景色飛速向後退去。列車如此高速又如此平穩,讓何果各莫很吃驚:“以前我從浙江、江蘇打工回來,連坐3天大巴車,暈車特別難受,現在的交通讓我們享福了。”

  一趟趟慢火車,拉動着大涼山群眾的生産生活;一列列動車組,加速着大涼山內外的互聯互通。快慢之間,進一步拓展了西南山區交通主動脈,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