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南方農村報

農業幹部十分鐘談“年魚經濟”

2022-11-18 12:09:33 來源: 南方農村報

  11月12日,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同志與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大國漁業編輯記者,以及“六有先鋒”企業代表一起,就年魚聯盟建設、年魚博覽會籌備及“五個一百”徵集進行深入研商。會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對“年魚經濟”作了較為系統闡述,本文為發言內容。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探索打造“年魚經濟”

  藉&今年“雙十一”網絡購物節的東風,“廣東年魚”正式出道!

  初出茅廬的“年魚”猶如一條鯰魚,激活了中國水産業的一池春水,也為節慶經濟再添一個標誌性符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面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廣東創建年魚品牌、打造年魚經濟,是小切口促進産業振興的全新舉措,也是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具體行動。

一、“年魚經濟”有文化支撐

  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富庶、繁榮的象徵。逢年過節、喜慶筵席及親朋團聚,總少不了一道充滿喜慶氣的魚肴。

  在新石器時代,彩陶器上就出現了魚,有的還繪出數條魚兒在水中齊頭並游的神態。兩千多年前,孟子在論述“舍生取義”時,就拿魚和熊掌並列。老祖宗造字,就將“鮮”字歸屬“魚”部,可見魚在古人心中的地位。

  川菜、魯菜、粵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閩菜……雖然地分南北,飲食習慣不同,中國八大菜係,皆有魚饌經典。有美食家感言,魚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魚百味無味。

  中國傳統習俗“以年為大”。一聲“過年了”,讓億萬人情難自已。在豐富多彩的年俗文化中,“魚”的形象隨處可見。“魚”和“余”同音,對魚的喜愛,其實是對“余”的嚮往,盈餘、得利、以豐補歉。“年年有餘”,是華人最樸素的期待。所以,“年魚”是一個包容性很大、塑造性極強、延伸性甚廣的概念。

二、有了文化和情感價值,“年魚經濟”極具想象力

  我們每個人都是“節慶經濟”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所謂“節慶經濟”,是一個地區或一個行業,以獨具個性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人文景觀、特色産業和生産經營活動為依託,以全新的節日或以傳統節日為載體,集聚起各種資源的經濟活動。

  而作為節慶經濟的重要載體,節慶商品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中秋月餅、端午粽子、聖誕樹、感恩節火雞等。數據顯示,有多達95%的美國人在感恩節吃火雞,這個節日消費的火雞佔全年消耗量的50%。中國人在端午節吃掉的粽子,佔全年70%以上。

  物質價值是有天花板的,而文化價值、情感價值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産品一旦與節慶消費、禮品消費等産生關聯,特別是如能成為節慶標配,就能“魚躍龍門”。發展“年魚經濟”,正是通過賦予魚的文化價值和情感價值,借此撬動産業升級。

  産品價值的實現,需要商業活動和市場載體。市場載體,是物理空間和時間維度的集合體。物理空間受制於邊界和半徑,受眾覆蓋面有限;而時間維度則可因創意而無垠,它沒有邊界,滲透力強大,可讓需求得到集中釋放,進而産生節慶經濟。預製菜的興起,為“年魚”打破時空局限,以節慶經濟實現其物質價值之外的文化、情感價值提供了支持,是更高效更廣泛的商品配置形態。

  從“年魚”概念的提出,到年魚産品的開發,再到年魚品牌的強化,及至年魚消費成風化俗,“年魚經濟”目標清晰,科學布局,穩步推進,未來極具想象力。

三、廣東首創“年魚經濟”的産業條件

  廣東漁業歷史悠久,海水養殖和淡水養殖並舉,全國地位領先。廣東水産品總産量、水産養殖産量位居全國第一,南美白對蝦、金鯧魚、海鱸、生魚、鱖魚、加州鱸、鰻魚、羅非魚等産量均列全國首位,有白蕉海鱸、湛江對蝦、中山脆肉鯇、金灣黃立魚、順德鰻魚、清新桂花魚、麗豐加州鱸等多個全國知名品牌。

  2020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組織化、系統化發展預製菜産業。2022年9月,在農民豐收節活動中,廣東首提年魚經濟概念,並圍繞“年魚經濟”的落實,着力於年魚經濟的市場主體的建設,面向全國徵集“有團隊、有研發、有生産、有設計包裝、有品牌營銷、有文化建設”的“六有年魚先鋒企業”。

  一石激起浪千丈。“六有先鋒”的徵集,一天內達百家。一個月之後,即成為四百多家的産業集群。企業的激流勇進和飛奔聚集,充分體現了年魚經濟的價值張力。

  如今已成水産界熱詞的“年魚經濟”,發端於廣東,榮光屬於整個中國水産業。寧德大黃魚、黃河鯉魚等中國名魚,也參與到年魚推廣活動中。四百多家“六有先鋒”,來自五湖四海大江南北。

  在“六有先鋒”雲集之際,廣東跨界聯合培樹“五個一百”:培樹百項年魚優質産品、培樹百個年魚影響力品牌、培樹百家年魚龍頭示範企業、培樹百家年魚綠色養殖示範基地、培樹百名年魚先鋒人物。

  2022歲末,在珠海市鬥門區——年魚經濟的策源地,將隆重舉辦首屆中國年魚博覽會,努力打造中國“年魚之都”,建設“年魚經濟”家園。

  作為三産一體的全産業鏈經濟形態,“年魚經濟”是廣東水産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的新嘗試,勢必帶動白蕉海鱸、湛江金鯧魚、順德生魚、潮汕鮸魚等特色漁業高質量發展。

四、邁開萬里長征第一步,未來的“年魚經濟”如何發展?

  廣東擁有粵港澳大灣區超大消費市場,以及發達的食品工業和商貿物流業,兼有蜚聲中外的粵菜文化,“年魚經濟”帶來的“鯰魚效應”,必將為廣東乃至中國水産業注入新理念,形成新動能。

  廣東既是中國的南大門,是中西方貿易、産業合作的南方大&&,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南風窗”,具有無窮市場潛力的“年魚經濟”,不但會為廣東漁業及廣東服務全國漁業走出去,建設新高地、增加新內容、開拓新路徑,還會為高質量構建農業強國、海洋牧場、藍色糧倉,促進鄉村振興和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食在廣東,味美全球。

  元旦和春節已在路上,屆時廣東將領銜向全國乃至全球送上精心打造的新年貨——“年魚”!

  讓我們共同努力,將中國傳統文化附麗於現代農業,形成新時代的消費文化,助力中國“年魚”走進千家萬戶,游上全球餐桌,為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鮮活美好、意味深遠的新産品、新商業形態一一年魚。

 

責任編輯: 薛園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