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中國女籃何以重返世界大賽四強

2022-09-30 12:11:47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9月29日,中國隊球員在比賽後慶祝晉級。 新華社發(胡涇辰攝)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記者蘇斌、岳東興、王琪)29日,中國隊在2022年女籃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中以85:71擊敗法國隊,晉級四強。這是中國女籃自1994年女籃世錦賽(女籃世界盃前身)獲亞軍以來,首次闖入該項賽事四強,也是她們在北京奧運會後第一次晉級世界大賽四強。

  從2015年亞錦賽決賽35分慘敗於日本隊,到裏約奧運會小組賽1勝4負無緣八強,以第10名創下征戰奧運的最差戰績,中國女籃如今終於重返世界大賽四強,過去6年,中國女籃經歷了怎樣的蛻變?

  從低谷中奮起,在困境中磨礪。自2017年3月許利民擔任主教練以來,中國女籃就將重返世界大賽領獎&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並且制定了包括兩個奧運周期的規劃。為了激勵隊員,許利民治下的中國女籃在建隊之初將日本隊(2015年亞錦賽)奪冠慶祝的照片挂在訓練館的墻上,並組織隊員參加軍訓等主題拓展活動,將團隊凝聚力和作風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許利民上任後大力起用年輕球員,他帶隊參加的首項大賽是(亞錦賽)更名後的亞洲盃。半決賽再度碰上日本隊,中國女籃末節一度領先9分的情況下被逆轉。

  在世界和洲際大賽經歷的失利,成為這支中國女籃成長路上的寶貴財富。2018年在雅加達,中國女籃時隔8年重奪亞運會金牌。不到一個月後,中國女籃又在世界盃賽場上擊敗以主力出戰的日本隊,終於打破了那幾年“不勝日本隊”的心魔。這段歲月中,李月汝、韓旭、李緣等希望之星得到了在大賽舞&上鍛煉的機會,為日後中國隊主力框架的形成和鞏固打下了堅實基礎。

  “遇強隊敢打敢拼,遇弱隊也不松懈。”中國女籃前隊長邵婷的話,正是女籃隊員們在場上展現出的精神面貌。2020年2月,中國女籃在東京奧運會女籃資格賽中擊敗當時世界排名第三的西班牙隊,提前一輪獲得奧運資格。

  “我們要打出中國女籃的精氣神,敢打硬仗,遇強則更強。”當時在更衣室裏這段“超燃”的全隊賽前動員,令國人為之動容。

  東京奧運會小組賽險勝澳大利亞隊、世界盃預選賽33分大勝法國隊……中國女籃以拼搏精神屢勝強敵,全隊腳踏實地,自信心越來越強。

  為了備戰本屆世界盃,中國女籃8月啟程前往歐洲進行海外拉練。儘管訓練條件和生活環境的保障不如在國內,但大賽前以賽代練,與不同風格的球隊交手,讓中國女籃在世界盃開賽前及時將競技狀態調整到賽時模式。

  近年來不斷與高水平球隊較量,中國女籃在比賽中不斷學習和打磨自身技戰術。邵婷認為,比賽經驗多了,熟悉了對手的套路和打法,能力自然就會提升。

  中國女籃現任主教練鄭薇,此前擔任國家隊助理教練十餘年、輔佐過三任主教練,對於球隊自身以及主要對手的技術特點都有着深入細緻的觀察。

  低調做事,穩步前行。面對外界對中國女籃的高期望,鄭薇始終保持着冷靜的頭腦,“(近年來)這支中國女籃還沒在一次世界大賽上衝進前四名,所以我們首先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

  穩定的陣容是中國女籃成長進步的關鍵。儘管球隊不同時期集訓名單有細微調整,但自2018年世界盃開始,以楊力維、李緣、王思雨、李夢、黃思靜、李月汝、韓旭為班底的球隊框架就已形成,她們彼此間的配合日益成熟。本屆世界盃小組賽階段,中國隊10名常規輪換球員場均得分均在5分以上,其中7人場均得分超過7分;面對波多黎各隊,中國隊全場送出41次助攻,將團隊籃球發揮到了極致。

  四分之一決賽遭遇東京奧運會銅牌得主法國隊,中國隊敢於與對手硬碰硬。場上身高最矮的李緣一次次衝擊籃筐,黃思靜遭遇違體犯規後冷靜命中罰球,韓旭在領先優勢被縮小到1分時“打三分”成功,還有最後時刻黃思靜那記幾乎鎖定勝局的三分球,時隔14年,中國隊終於再次晉級世界大賽半決賽。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女籃目前年齡結構合理,本屆世界盃上,常規輪換球員裏年齡最大的是28歲的武桐桐,未來幾年這批隊員仍有較大希望保持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力。

  歷經磨礪、拼搏不止的中國女籃在2022年的這個秋天迎來“豐收”,但晉級四強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每次站上球場,中國女籃都會戰鬥到最後一刻。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