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版

瀋陽舉行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

2022-09-19 16:09:02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2版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1周年。9月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舉行。

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新華社瀋陽9月18日電(記者於也童、崔師豪)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91周年。18日上午,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舉行。

  秋日,浮雲淡薄,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廣場上莊嚴肅穆。巨大的臺曆形石碑上,時間凝固在1931年9月18日,碑上纍纍彈孔無聲地述説着91年前的那場驚天巨變。

  9時17分,高懸的“警世鐘”鐘聲低沉響起,14聲鐘聲,聲貫蒼穹,讓人永遠銘記中華民族14年抗日戰爭的艱辛歷程;隨着時鐘的指針緩緩走向9時18分,尖銳的警報聲響徹瀋陽上空,警示着人們勿忘國恥。

  1931年9月18日夜10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炮轟瀋陽北大營,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距離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不足3公里,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地北大營。瀋陽市檔案館原館長荊紹福説,由於當時國民政府嚴令“不抵抗”,日軍幾小時就攻佔了北大營、一夜之間佔領了瀋陽城。“這道刻在中華民族心口上的疤,中國人民不敢忘!”

  硝煙散盡,國殤難忘。9時18分,瀋陽城內警報聲、汽車鳴笛聲交織在一起,震撼人心。

  出租車司機王誠把車停下,目視前方按下喇叭。“每年我都會停車鳴笛,這是對歷史的銘記。”

  殘歷碑廣場上,警報聲響徹雲霄。瀋陽市第二十八中學高二學生陳家樂站得筆直,“91年前的今天,前人不會忘,我們‘00後’也不會忘。”他説。

  銘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如今的北大營遺址,已在修繕後於去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一座陳列館的方式講述歷史故事。

  瀋陽市民劉校説,自己從小生活在北大營遺址附近的大院裏,看到這裡建成了陳列館感到很欣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裡是九一八事變爆發地,對銘記抗戰歷史、做好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記者羅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18日舉行“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主題活動,旨在回望歷史、追思先烈,警示人們勿忘國恥、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活動在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中拉開序幕,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在致辭中説,91年前的今天,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無數愛國人士挺身而出,拋頭顱、灑熱血,不畏強暴、浴血奮戰,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現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工作人員、志願者等進行了抗戰主題朗誦,演唱了抗戰歌曲。參與朗誦活動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工作人員李洋説:“我們今天以各種方式回望這段歷史,就是為了提醒人們勿忘國恥、以史為鑒,激勵人們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懈努力、接續奮鬥。”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