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2版

“家事法官”周淑琴:巧斷家長裏短促家和

2022-06-23 19:11:06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2版

  周淑琴(左四)在江西省貴溪市白田鄉夏家村巡迴法庭審理家事案件。(受訪者供圖)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胡錦武、袁慧晶

  個子小小,音甜愛笑,説起話來讓人如沐春風,親切得就像鄰家姐姐……初遇周淑琴,很難將她與庭上威嚴的法官形象&&起來。

  辦案兩千余起無一錯案,因案件裏半數以上為家長裏短的“小官司”,被人們稱為“家事法官”的周淑琴,是江西省貴溪市人民法院泗瀝法庭庭長。在她扎根農村法庭的18年裏,以法官嚴密的法律思維和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在一次次審判調解中尋找法、理、情的結合點,讓法治明燈悄悄燃起在田間地頭、群眾心間。

  她説:“要學會和群眾共情,有時候當事人心裏憋着一口氣,和他們聊聊家常,聽他們發發牢騷,案子也許就調解撤訴了。”

她接手的“疑難雜症”,經常出現“神轉折”

  在許多同事和村幹部眼中,周淑琴是家事審判領域的高手,她接手的“疑難雜症”經常出現“神轉折”。

  貴溪市人民法院院長童力回憶説,今年元旦前夕,泗瀝鎮一起已經判離的離婚訴訟官司,女方突然來到法庭外服下安眠藥自殺,“矛盾這麼尖銳,但周淑琴介入調解後,元旦節後第二天雙方擺酒復婚,並邀請周淑琴去吃酒席。”

  周淑琴的助理黃芳記得,在一場繼承糾紛案中,因老人生前未訂立遺囑,子女間存在較大爭議。剛進法庭時,被告就向原告做出羞辱性動作,庭審過程中雙方多次發生爭吵。經過周淑琴耐心細緻的疏導與釋法,最終雙方調解成功。臨走前,之前做出羞辱性動作的當事人對周淑琴豎起了大拇指。

  “神轉折”的背後,是周淑琴做群眾工作時的用心。

  她的協調能力讓周坊鎮庫橋村黨支部書記丁文良十分欽佩。庫橋村之前有戶人家的屋檐總漏水到隔壁家,引發糾紛。丁文良調解無果,求助當時在村裏挂職第一書記的周淑琴。周淑琴上門找兩家人聊天,並不評判對錯,只對他們説:“你們兩家住一塊,以後子子孫孫也會住一塊,誰爭贏了都是輸家,因為子孫在糾紛中長大肯定會受影響。”幾句話讓兩家人都服了,矛盾隨即化解。

  據了解,43歲的周淑琴原本是一名鄉鎮供銷社的業務員。2000年,她放棄供銷社的工作,考入南昌大學成人本科法律專業,脫産學習4年,並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貴溪市人民法院工作。從此,她在基層法庭一幹就是18年,經手的案件2000余起,至今無一錯案。

一紙判決:要明辨是非,更要解決問題

  周淑琴擅長和群眾拉家常,這是她化解糾紛的秘訣。

  泗瀝法庭副庭長李進原來在刑庭工作,一直覺得法官就該“端着”才顯威嚴。但他很快發現,庭長周淑琴一點架子都沒有,而且盡可能以最快速度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周淑琴總説,法庭既是恨的放大鏡,也是愛的萬花筒,必須左右衡量,傾聽每個聲音,才能做到情、理、法交融。她調解時有一句口頭禪:“你要是我家裏人……”,也正是這份把群眾家事當作自家事的同理心,讓她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基於這一家事審判理念,周淑琴總結出“六步調解法”,即訴前、訴中、訴後和庭前、庭中、庭後全過程調解。周淑琴追求的是:一紙判決既要明辨是非,更要解決問題。

  律師黃濤曾代理過一樁法律援助案。當事人和她的兩個小孩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殘疾,她的愛人是家裏唯一的勞動力,做工時意外身亡,僱主是兩個小孩的親叔叔。黃濤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幫當事人拿到賠償,把孩子交給孤兒院。

  但出於對孩子成長環境的考量,周淑琴對被告説:“賠償的錢,不論是調解或判決下來,你可以不支付,但條件是小孩放在你家裏養。你們畢竟是親人,相信你會善待他們。”

  “這件事顛覆了我對法官的刻板印象。”黃濤説,農村家事案件不好做,不好取證、傳統思想也難改變,往往是判決容易、調解難。但正因為有了周淑琴這樣積極介入的法官,讓最難的調解環節變得簡單,“她用大量的個人時間,節省了司法成本”。

  2021年,泗瀝法庭受理的114件家事案件中,撤訴調解率逾六成,還有至少20件案子沒有進入訴訟程序就被周淑琴利用休息時間調解好了。有人問周淑琴,這麼耐心細緻做調解,為了什麼?她説,為了案件少到法庭上來,“化解總比判決好。我所做的,就是把人民法庭的前沿陣地功能再往前推一推”。

  “周淑琴不是院裏辦案最多的庭長,也沒有主審過重大案件。但正是這份把人民放在心尖上的家事審判理念,讓她在庭審前和庭審後都比別人多走了一小步。”童力説,這恰恰體現了她對工作的熱愛、對百姓的真誠以及對專業的執着。

柔性辦案探索家事糾紛化解新路

  在周淑琴的推動下,貴溪市人民法院摒棄傳統的對抗式審判方法,不斷探索多元化解家事糾紛新路徑。

  家暴,一直是農村女性的難言之隱。2016年4月,一名女子焦急地來到法庭求助,哭訴她在離婚案件審理期間,多次遭到丈夫的威脅和毆打。周淑琴核實情況後向施暴方發出了人身安全保護令。保護令發出的日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施行之後的第53天。

  “家暴傷害的不僅是夫妻關係,還有無辜的孩子。這張保護令承載着我的期望。”周淑琴曾把泗瀝法庭和貴溪市法院各個庭室的家事案件逐一歸納、分析、總結,發現婚姻家庭類案子,起訴時説被家暴的非常多,但是開庭時能提交證據的,100個案子裏也找不到一個。她走進農村、走進社區,做反家暴宣傳,希望更多被施暴女性能夠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這份文號為“(2016)贛0681民保令1號”的裁定書雖然只有數百字,是周淑琴在沒有可參照的文書格式、認定證據標準的情況下,請教江西省高院多名法官後,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後成文的。

  2020年,貴溪市人民法院在泗瀝法庭打造家事審判品牌,在法院建起了“周淑琴工作室”,統籌全院家事審判工作,並將“周淑琴工作室”向所有派出法庭延伸,提煉了“周淑琴工作流程”和“周淑琴工作法”。工作室成立“琴姐姐家事幫幫團”,錄製“琴談家事”節目,在市級媒體上播放。這些&&都成為當地家事糾紛訴源治理的重要載體。

  2020年4月22日,周淑琴工作室成立不久,即發出了全國首份家庭和睦勸誡書,既滿足了部分被施暴方不想離婚的期望,又勸誡了施暴方並告知不聽勸誡的法律後果。“敢於創新,就是為了給群眾提供更高效、優質、便捷的司法服務,也為老弱婦幼撐起一把安全傘。”周淑琴説。

責任編輯: 馮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