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2版

重回“火箭村”:上海臨工踏上復工路

2022-06-15 19:22:48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2版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董雪、王辰陽

  6月9日,“00後”湖南小夥蔣鑫踏上了返滬之路。返鄉過春節後趕上疫情,他在老家一待就是4個月。讓他意外的是,自己不是復工途中的“獨行俠”,那趟開往上海的高鐵幾乎滿載。

  在經濟中心城市上海,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臨工到此謀生,他們是流水線上的工人,是快遞分揀員,或是街頭保安。當兩個多月的疫情“冰封”初化,上海進入全面恢復全市正常生産生活秩序階段,新華每日電訊記者來到再次開放的臨工勞務市場,探訪他們的復工路。

“火箭村”重啟

  浦東新區康橋鎮火箭村,背靠給蘋果代工的大型電子廠昌碩科技,有全上海規模數一數二的臨工勞務市場。密密麻麻的勞務中介店舖、拖着行李找活幹的打工人、一車一車招工的工廠大巴是這裡獨特的景觀。

  暫停兩個多月之後,“火箭村”在6月1日迎來重啟。

  “去達豐電子廠吧,招工截止到下午3點,你現在出發正好能趕上。或者去日月光(一家半導體廠),今天有這兩個廠招人。”安徽大姐劉芳是一名勞務中介,她租的門面重新開張,房東給免掉了一半房租。記者看到,有人從進店到趕去工廠只用了幾句話工夫,也有人沒找到合適的工作繼續去下一家試運氣。

  記者尋訪了當地多家中介公司,勞務市場在剛開放的幾天迎來了一波招工小高潮,多的時候,大中介一天能給四五十人解決工作,小一點的也能有十來人。與此同時,一些依附於人氣的行業也有所復蘇,街邊又能看到廉價住宿的小招牌,每晚幾十元的小旅館是臨工們的臨時落腳點。

  “最近來住宿的多了,大家都要掙錢找活幹。”一位旅館老闆告訴記者,很多臨工下了火車會直奔這裡,找到工作就搬走,去廠裏吃住。

  每家中介門口都有一個行李摞出來的“小山”,現在“小山”越堆越高,是臨工們重回“火箭村”的象徵。行李的主人四處奔波,只有在找到活等車的時候才會聚到一起。

  走走走,車來了!傍晚時分,七八個年輕人從一家中介小跑出來,鑽進了一輛小巴車,他們是要去極兔速遞上夜班,分揀快遞。

  “這是日結的,幹一晚上掙點錢,還能省下房費。”來自湖北的楊知説,疫情期間他一直在順豐的轉運中心分揀快遞,體力消耗太大,這次回來是想換個稍微輕鬆點的。實際上,他已經找到了進日月光的長期工作,因為第二天才能報到,所以準備再幹一晚上。

臨工不再那麼“臨”

  臨工是企業復産的晴雨表,他們能敏銳地感知並適應環境變化。

  “00後”小夥李阿福,這兩天又回達豐電子廠上班了。此輪疫情期間,他被封閉在達豐,因為工量減少,很多工友只能拿兩三千元的基本工資。他自告奮勇做廠裏的防疫工作,一個月拿到一萬多元補貼。

  雖然收入可觀,但與扛着家庭重擔的中年臨工不同,“隨性”是年輕臨工身上突出的標籤。“一直在一個廠裏做重復的工作很無聊。”勞動市場剛開放,他就按捺不住離開了工廠,不過兩三天后沒找到其他合適的工作,他決定回達豐去。

  “擔心工廠介意嗎?”記者問。

  “工廠不會管這些的,而且大概率是到不同的廠區上班。”李阿福靦腆地笑了笑。

  原本,“流水線上招人,十個人有五六個在幾天之內都會離開”,不少臨工想工作時就來找工作,想換地方時抬腳就走,工資多都是日結或周結。記者採訪發現,經此一疫,臨工開始不那麼“臨”了,企業招人也更希望長期穩定。

  臨工不再那麼“臨”的另一個原因是工廠新增了靜默期。來自河南的來延召告訴記者,出於防疫需要,新員工要先在工廠裏隔離一段時間,一般是三四天,核酸檢測全部正常後,再開始正式工作。“換個工作就要浪費幾天時間,不如在一個地方好好幹。”他説。

  此外,招工需求一波一波階段性釋放,如果錯過了還想去,就要等。“以前一些用工大戶長期招工,現在開始有截止時間了,一波招完要過幾天才可能招第二波。”上海宇飛勞務派遣有限公司負責人賈奎説,除了靜默期,這跟不少用工大戶出於防疫和生産需要仍在閉環管理有關,員工的流動較以前少。

  “從最近招用需求來看,勞務工相比以前響應速度更快。”上海東方雨虹研發生産物流基地總經理魯家華感受到,不少勞務工對工作崗位的要求有所降低,上班工作的意願更強烈。

是去還是留?他們心裏有答案

  上海是全國主要的臨工就業城市之一。每到大型用工季,會有很多臨工從廣東、江蘇等地趕來,工作機會和工資待遇是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現在,這個理由依舊成立。

  “我不準備離開上海。”楊知説:“在上海一個月掙七八千塊錢,在老家一個月只有三四千,我家裏有兩個小孩,你説怎麼選?”

  掙錢,讓家人過好日子,是臨工們最樸實的願望。楊知的孩子在老家由老人照顧,妻子在深圳的海底撈做領班,“我老婆比我賺得多,但是我做的工作在上海比在廣東收入還是高一些。我倆每天主要就是工作,就算在一個城市也沒時間交流,所以分別找合適的工作吧。”

  目前,上海正在多舉措促進企業復工復産。根據《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上海從階段性緩繳“五險一金”和稅款、擴大房屋租金減免範圍、多渠道為企業減費讓利等方面為企業紓困解難。同時,從6月1日起,分類指導、動態修訂各行業領域復工復産復市疫情防控指引,取消企業復工復産復市不合理限制。

  “整體來講,招工量和找工作的人還是比較多的。而且這是復工復産初期,接下來行情會越來越好。”賈奎説,他在上海幹勞務中介整整十年了,他做的抖音短視頻賬號有3萬多粉絲量,其中很多是找工作的老熟人。

  蔣鑫也是“老熟人”之一。今年過年的時候他回了老家,現在,他又回到上海找工作,而且這次他的媽媽李小娟也跟着來了。

  “我希望他留在老家工作,但是他就是喜歡上海,想要過來。”李小娟説,因為也有親戚在上海打工,她就和兒子一起來了,一方面是看看兒子在上海的工作情況,另一方面自己也想找找工作機會。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