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電子報紙 草地周刊 調查觀察 成風化人 新華觀點 要 聞 新華關注 新華深讀 新華體育 新華財經 新華國際 新華融媒 精彩專題 醫衛健康 看天下
首頁 >正文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重慶石柱:“紅黃綠”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2-04-20 23:40:53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8版

▲這是石柱縣冷水鎮八龍村的莼菜田(2020年7月25日攝)。新華社發(石柱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新華社重慶4月19日電(記者李勇、張桂林、李松)依靠科技賦能,鮮紅的辣椒走出了大山,“紅”遍全國;打造全産業鏈,黃連成為近萬戶農民致富的骨幹産業;抓住農旅融合的機遇,嫩綠的莼菜既好吃又好看,效益增值……近年來,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深挖資源稟賦,深耕以辣椒為代表的調味品産業、以黃連為代表的中藥材産業、以莼菜為代表的綠色蔬果産業,以“紅黃綠”三色描繪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科技賦能,小辣椒做成大産業

  走進位於石柱縣龍沙鎮的重慶小天鵝百福食品公司的加工車間,一股加工辣椒的香氣撲面而來。這是石柱縣一家食品加工企業,一年加工的鮮椒就超過3000噸。

  在石柱,小辣椒做成了大産業:全縣辣椒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辣椒種植戶3萬多戶,類似小天鵝百福這樣將辣椒作為主要加工原材料的企業就有6家,全縣辣椒産業綜合産值達到7億元。

  好的産業離不開科技支撐。在石柱縣,靠着香辣味厚、耐煮耐熬的品質,“石辣一號”優質辣椒品種名頭很響,其種植面積佔全縣辣椒種植面積的一半左右。

  “石辣一號”是石柱縣辣椒研究所所長譚楊國帶領的科研團隊,歷經5年攻關研發出的優質品種。譚楊國告訴記者,好的辣椒品質還能獲得好的市場價格。普通品種幹辣椒市場收購價一般是每斤12元至13元,而“石辣一號”能達到每斤16元至18元。市場銷路好,農民願意種。

  通過創制優質種質資源材料、開發潮汐式育苗新技術等,石柱縣辣椒研究所先後育成推廣包括“石辣一號”在內的優質辣椒品種10多個,累計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

構建全産業鏈,黃連大産地有大市場

  在石柱縣黃水鎮,大片種植基地裏的黃連長勢正好。石柱生態良好,高山植被茂盛,是黃連等中藥材的重要産區。

  一條覆蓋黃連種植科技研發、市場交易、中成藥深加工的全産業鏈在石柱逐漸形成,近萬戶種植戶每年依靠黃連産業,戶均收入超過3萬元。

  在黃連産業鏈上游,石柱縣建有黃連種植研發中心,依靠這一創新“發動機”,漂浮式育苗、小拱棚種植等新技術在全縣推廣,農民種黃連更省時、省力。石柱縣農業農村委副主任汪祈登説,縣裏還建有大型黃連專業交易市場,年交易量佔全國市場交易量九成左右。大産地聯結大市場,讓石柱黃連走向全國。縣裏還推動企業加快黃連深加工,研發相關中成藥、黃連花茶等産品,進一步提高附加值。

  近年來,石柱挖掘中藥材資源優勢,黃連、黃精、天麻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1萬畝。靠着這些優質、生態的道地中藥材,大山深處不少農民走上了富裕路。

  4月15日,是石柱中益鄉華溪村集體經濟組織一年一度分紅的日子。靠着種植脆李、脆桃,林下再套種黃精等産業,去年華溪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收入超過60萬元,直接向農民分紅近15萬元。“未來幾年,村裏黃精將進入大面積采收期,加上鄉村旅游收益,村集體收入還會有更多增長,村民得到的實惠也更多。”華溪村黨支部書記王祥生説。

推進農旅融合,莼菜好吃好看更富農

  在石柱縣冷水鎮八龍村,一塊塊水田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嫩綠的莼菜葉片漂浮在水面上。經過30多年發展,石柱已成為全國莼菜主産區,全縣莼菜種植面積有1.4萬多畝。

  “莼菜作為純天然綠色蔬菜,食用價值高,有着‘水中人參’的美譽。它對生長環境要求也很苛刻,種植水源絕不能被污染,還需要流水種植……”石柱縣農業特色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小軍説。

  “水中種莼菜,開門迎客來。”八龍村360多戶村民幾乎家家戶戶種莼菜,有160多戶還辦起了農家樂,村裏莼菜採摘比賽、莼菜烹飪大賽、田園觀光等活動搞得風生水起。“從涼拌莼菜、莼菜蒸蛋到鯽魚莼菜湯……我能用莼菜做出一桌宴席。”村民許先林一家既是莼菜種植戶,也是鄉村旅游接待戶,去年收入將近30萬元。

  莼菜上得了百姓餐桌,也走得進國際市場。石柱縣已創建成國家有機莼菜認證示範區,每年向日本、韓國等國家出口莼菜超過1萬噸。縣裏新開發的莼菜飲料等30多種莼菜新産品也逐漸被市場接受。

  “好生態有好價值,好産地有好市場,石柱將繼續深耕以辣椒、黃連、莼菜為代表的‘紅黃綠’三色産業,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讓特色農業産業更強,大山裏的農民更富。”石柱縣委書記張華説。

責任編輯: 張美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