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冬奧會的長野印記
▲1979年12月,即將參加普萊西德湖冬奧會的中國滑雪運動員在長野訓練,後面是片桐匡家的福田屋(前排右一為片桐匡)。(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楊汀、楊光
2003年,片桐匡去世時,遺物中留下了一堆厚厚的資料,兒子片桐幹雄無法理解它們有什麼保存價值。近20年後,他終於知道了這些資料的意義,也更知道了父親的偉大。
這些資料是一部完整的中日滑雪交流史,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滑雪運動的發展史,更是中國從沒有一塊像樣的滑雪場到成功舉辦北京冬奧會的歷史見證。
結緣長野
為了記者的採訪,片桐幹雄提前將資料帶到了辦公室裏,各種手稿、剪報、圖片、文章、海報、比賽手冊、書籍堆滿了兩張桌子。
片桐幹雄現任長野縣野澤溫泉滑雪場社長,他説:“20年前我在整理這些資料時,不知道它們是否有用,現在終於有一種成就感和回報感,感覺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塵封多年的資料裏,有一篇片桐匡20世紀90年代末發表在日本《滑雪》雜誌上的文章,裏面詳細記述了長野與中國滑雪交流的來龍去脈。
他寫道:“那是1979年12月10日的事情,我當時任全日本滑雪聯盟理事兼長野縣滑雪聯盟會長,那天我接到一個全日本滑雪聯盟的電話‘中國要首次參加冬奧會,在赴美轉機途中希望到日本集訓,麻煩您關照一下’。這是中國奧委會通過日本奧委會,再經全日本滑雪聯盟找到我的。事出突然,我有些不知所措,讓我特別為難的是,馬上就到年底了,我到哪去為他們找住處?儘管如此,我還是下決心滿足中方的要求,我&&願意接受此任務,宿舍就安排在我家(當時叫民宿福田屋)。”
他繼續寫道:“中國首次參加冬奧會,對於日本滑雪界來説不啻於平地波瀾,但馬上就有滑雪企業願意配合:有的&&願意提供全套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服,有的願意提供教練員,有的願意出集訓經費,這着實令我們感到意外。滑雪板和滑雪服稍微有點不合適,企業二話不説就給調換,這種全方位的支持與配合也引起了媒體關注,他們從各種角度爭相前來報道,一時出現了報道中國滑雪熱。”
老人留下的資料裏,還有一本1994年中國出版的《中國滑雪運動史》,書的大事年表中記錄着:“1979年12月,中國參加第13屆冬奧會滑雪隊一行12人赴日本長野縣訓練,團長兼翻譯於再清。”現在擔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的於再清也是該書的編委之一。
這12人中有六人在野澤溫泉滑雪場訓練,其中包括四名運動員,其他人員則被分配在附近的白馬村等滑雪場。他們當中其實還有幾名速度滑冰選手,被安排在輕井澤的一個冰場訓練。在野澤指導中國選手訓練的教練中,就有繼任片桐匡擔任野澤滑雪場社長的河野博明。
片桐匡在文章中還寫道:“正好我兒子片桐幹雄作為高山滑雪選手也要參加那屆冬奧會,我對他説在奧運村也盡可能關照中國選手。”
40多年後,片桐幹雄依然記着父親的囑託,他告訴新華社記者:“我清楚地記得父親跟我説,如果中國選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你關照一下。對我來説,(當時)中國能夠派選手參賽,遠比他們在賽場取得好成績更有意義,我能夠見證這一歷史時刻也意義非凡。”
那次冬奧會前的長野之行,將中國滑雪發展送上了快車道,長野從此成了中國滑雪運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詞。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後,中方提出第二年整個滑雪季都派隊員到長野集訓,片桐匡再次答應並全力配合。在隨後的40年裏,儘管交流形式不斷變化,中國滑雪運動員到長野的訓練一直沒有停止。
目睹中國滑雪的落後
40多年前的中國滑雪水平與日本相差甚遠。作為第一批赴長野培訓中國運動員的教練,河野博明説,中國高山滑雪選手當時與日本高中生的水平相當。長野當地的《信濃每日新聞》當時報道:“即將參加冬奧會的中國選手在技術上(與日本選手)相差很遠,但是他們體力好,腿部力量很強,所有人練習起來一點都不感到累。”據這份報紙報道,中國滑冰選手將在長野參加一場中學生比賽。
1981年7月,片桐匡為團長的長野考察團一行9人首次訪問中國。中國落後的物質條件讓他吃驚,即使北京一流的酒店也沒有空調,更沒有冰箱,在長春的酒店,蚊子從蚊帳的破洞鑽入,他整晚都無法入睡。
當然,最令他吃驚的,還是中國滑雪設施的落後。那時中國沒有一座像樣的滑雪場,黑龍江亞布力滑雪場剛剛進入選址狀態,他們從哈爾濱往東坐火車大概200公里,然後從亞布力車站再換乘汽車進入山裏。由於趕上雨天,汽車陷入泥潭趴窩,所有人只能徒步到達選址地點。因為旅途勞累,62歲的片桐匡途中突發尿道結石,被緊急送往哈爾濱的醫院,在吃了幾副中藥後,病情依然無法痊癒,他只能帶病回到了日本。
片桐匡在文章中寫道:“通過這次訪問我基本了解了中國滑雪的情況,類似滑雪場的地方有那麼五六處,滑雪纜車基本沒有。中國國內找不到生産滑雪板以及其他滑雪用具的企業,所以不存在一般意義上的滑雪人口。我詢問了中國有多少人在滑雪,得到的答覆是大約3000人,我猜想他們基本就是軍隊或體育院校的專業學生吧。”
“無論是建造滑雪場還是培養運動員或教練員,這一切都要向長野縣學習,我在現場深切地體會到中方的這種期待和熱情,所以這一點長野縣是大有可為的。”
發起大規模雪具捐贈
第一次中國之行,讓片桐匡深入思考幫助中國盡快改變滑雪落後狀況的辦法。
“這種現狀是很難推廣普及滑雪的,所以我向中方&&,如果你們可以接受二手雪具的話,我們可以送給你們,中方立刻&&感謝。”他寫道。
在他的倡議下,長野縣滑雪聯盟聯合縣日中友好協會開始了有組織的捐贈滑雪板和其他雪具的活動,捐贈活動即使在片桐匡去世後也沒有停止。
長野縣滑雪聯盟專務理事河野政己向記者提供了詳細數字,從1983年到2012年,長野縣共向中國捐贈雪板132250副、雪杖48080支、雪鞋67500雙,另外還有大量配套零件和滑雪服。
捐贈説易行難。從收集、修理、儲存到運輸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長野縣日中友好協會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工作便利,片桐匡後來也兼任友協副會長。
現任長野縣日中友協理事長佈施正幸親身經歷了捐贈,他説:“最初我們的目標是贈送一萬套,結果3年就達到了目標。中方提出雪板對中國滑雪事業幫助很大,希望繼續捐贈,我們也很高興,於是答應繼續捐贈。”
佈施正幸説,長野市滑雪俱樂部成員在每年滑雪季後,選出狀況好的雪板3000到5000套,在6月的第一或第二周的周一,大家一起動手裝箱。
2012年,因為中國經濟越來越發展,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足,也因為雪板設計出現新舊交替,長野當地滑雪人口大多用上新式雪板,一時間沒有新款捐贈,中方也&&不再需要舊款雪板,長達30年的捐贈活動才告停止。
片桐匡非常關心捐贈雪板在中國的去處,後來他多次訪問中國,每次看到很多滑雪場都用着長野縣捐贈的滑雪板,他都興奮異常。有一次訪問長春時,他在市郊一個小滑雪場看到很多普通市民用他們捐贈的雪板在開心滑雪,他更是“激動萬分”。
“見此情景我就想,中國普通人也開始學着滑雪了,滑雪人口一定會漸漸多起來,我們的期待也愈發高漲,於是更加堅定了回到長野後繼續贈送更多雪板給中國的決心。”老人在文章中寫道。
與時俱進培養人才
在片桐匡留下的資料裏,有10多頁是每年來長野訓練的中方人員的名單,時間跨度從1980年到1994年,每個人在長野的訓練和住宿地址都有詳細記錄。
因為中國運動員訓練的長期化,費用自然是片桐匡考慮的主要問題,後來他們多方商定,由長野縣滑雪聯盟牽頭,聯合長野縣日中友好協會、縣政府以及縣滑雪聯盟的會員企業,還有接收運動員的7個町村,組成“日中滑雪交流實施委員會”來推進這項事業。最後的具體方法是,讓中國運動員半天在下榻酒店幫忙,半天時間訓練。半天務工的工資由下榻酒店提供。佈施正幸透露,這個辦法參考了20世紀早期,很多中國愛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因此1990年之前來長野訓練的中國運動員,都被稱為“研修團”,每次為期三個月。
1990年之後,“研修團”更名為訓練隊,時間縮短至一個月,縣日中友協和滑雪聯盟也想辦法爭取到縣財政預算,野澤等7個町村各出15萬日元,這樣就解決了訓練隊一個月在日期間的費用,中國運動員也不再需要打工。
佈施正幸説,進入21世紀後,中國更加富裕,滑雪的基礎人口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後,中方有了充足預算,日方只需要準備歡迎訓練隊和跳&的使用費用就行了。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國滑雪運動員在長野的訓練一直沒有停止,“日中滑雪交流實施委員會”的工作也始終在進行。就在2019年7月,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茍仲文還到長野看望了在那裏備戰北京冬奧會的中國運動員。
長野於是成為不少中國選手的第二故鄉,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徐囡囡奪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銀牌,實現了中國冬奧會雪上項目獎牌“零的突破”。佈施正幸指着一張照片告訴記者:“徐囡囡那幾年一直在長野集訓,我們彼此非常熟悉。她夏天在長野的水上跳&訓練,滑雪季再到滑雪場訓練。她在慶祝會上將銀牌挂在了我的胸前,這是那時的照片。”
交流結碩果
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在哈爾濱舉辦,這是首次在日本之外舉辦的亞冬會,片桐匡在亞冬會期間再次到中國訪問,看到當年的泥濘山坡上修起的亞布力滑雪場,他感慨萬千:一方面感嘆中國的效率;另一方面感嘆自1980年開始,中國滑雪與長野交流結出的豐碩成果。亞布力滑雪場修建過程中,他本人也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
他在文章中寫道:“當年我們一行第一次訪問亞布力時,當時只是一座大山,連一戶人家一個設施都沒有,然而這次去了一看,大山變成了滑雪場……”他還説,大會組織者充滿熱情,一絲不茍全力以赴,令人感嘆。另外,他對中國選手在很多項目中的成績也大為讚賞,認為越野滑雪實力大大增強,女子接力居然贏了日本。
“經過16年來長野縣和中國的滑雪交流,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中國方面也滿心歡喜,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們沒有忘記對長野縣的感激之情……亞冬會結束回到日本,我再次堅定了交流的信心。”
片桐幹雄説,父親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滑雪場開發熱中,參與了日本全國70多處雪場的開發建設,在雪道設計方面有獨到見解。2000年5月,為了紀念中日滑雪交流20周年,中國滑雪協會再次邀請長野縣相關人士訪問中國。當時片桐匡已經81歲,身體大不如前,並不適合長途旅行。但最後時刻,他毅然決定再次前往中國,因為這次訪問有一項重要議程,那就是中日滑雪界人士將就吉林北大湖滑雪場的開發召開會議,片桐匡認為自己親臨會場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那是他最後一次國外之行,3年後,他在野澤去世,享年84歲。
他生前留下遺言:“從今天起,家事全部託付給妻子,我滑雪去了。”家人把這句話刻在石碑上,立在野澤溫泉滑雪場內。
冬奧情懷
1990年,1998年冬奧會申辦爭奪進入白熱化,長野面對包括鹽湖城在內的四個競爭對手,形勢不容樂觀。關鍵時刻,片桐匡決定訪問中國,希望得到中國奧委會的支持。事後證明,這次訪問發揮了關鍵作用。
片桐匡在文章中回憶道:“幸運的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裏有中國的何振梁先生,於是我們就去拜訪何先生,把我們的想法如實告知何先生,請他給予協助。何先生爽快地答應會見我們。會見中他&&‘我知道了,長野縣在滑雪、滑冰等方面給中國以很大幫助,這次我會全面配合你們’。”
“我們得到了何先生彌足珍貴的協助承諾。然後我們去拜會(時任)中國國家體委負責人,也得到了積極回應。我們堅持至今的滑雪交流以這種形式開花結果,令我欣慰的同時也堅定了我要為亞洲滑雪事業的發展繼續努力的決心。”
1991年6月,長野在第五輪投票中,以四票優勢擊敗鹽湖城,獲得1998年冬奧會舉辦權。
中國成功舉辦1996年亞冬會後,也表達了未來舉辦冬奧會的想法。片桐匡立刻表達了支持,並堅信中國有能力辦好冬奧會。“在短時間內如此成功地舉辦亞冬會,這種實幹能力真是令世人驚羨。長野冬奧會申辦得到中國的鼎力相助,作為有舉辦冬奧會經歷的日本,要盡可能為中方多提建議,不遺餘力地給予支持。”他寫道。
在他去世19年後,北京冬奧會得以成功舉行,只可惜老人沒有看到這一天。
片桐幹雄説:“父親不僅僅作為滑雪專家,而且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受到了中國方面的喜愛,他本人也非常熱愛中國,中國的滑雪事業有今天的發展,他肯定感到非常自豪。”
在北京籌備冬奧會過程中,長野縣上上下下很多人,都沿着片桐匡開闢的中日交流之路提供了很大幫助。長野縣知事阿部守一甚至&&:“當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申辦成功時,我們感覺就如同是我們自己的喜訊一樣高興。”2019年,北京冬奧組委主席蔡奇也率團訪問了長野,希望從長野冬奧會的舉辦中得到一些經驗。
河野博明自23歲開始追隨片桐匡左右,疫情之前,也曾受邀前往中國參加北京冬奧會滑雪比賽方面的研討,他説:“1998年長野之所以成功舉辦冬奧會,得益於片桐先生打下的基礎。2022年北京冬奧會,也離不開片桐先生的無私奉獻。”
新華社東京3月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