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互聯網全面滲透的數字時代,支付形態正朝着無實體化、全場景化加速演進,跨境支付的便捷性需求持續升級。作為全球主要卡組織和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銀聯順應支付數字化浪潮,以國際通行的“四方模式”為核心框架,深耕境外本地支付生態合作,通過與各國主流電子錢包攜手,構建覆蓋本地消費、來華支付、全球通行的移動支付服務網絡,既為用戶帶來無縫支付體驗,更在服務國家戰略、促進國際金融合作中發揮關鍵作用。
銀聯與境外錢包的合作,以靈活適配的業務方案搭建起高效對接橋梁。合作本質是銀聯卡業務以手機為介質的延伸,境外銀聯卡發卡機構通過自有移動應用APP運營管理銀聯卡業務,用戶消費資金直接來源於APP中綁定的銀聯實體卡或在線申領的銀聯數字化發卡,部分場景下還支持賬基錢包“無感支付”——用戶無需經歷申卡流程,打開錢包即可用已開立的賬戶直接付款。這種合作模式無需用戶另行開戶或下載新應用,完美銜接其熟悉的本地支付習慣,同時依託銀聯統一的技術標準和風控體系,保障交易安全與隱私保護。
經過持續布局,銀聯與境外錢包的合作已取得規模化成果,在本地使用、跨境出行等場景形成全面覆蓋。截至目前,境外37個國家和地區累計落地超200款銀聯合作錢包,廣泛覆蓋中國港澳地區、東亞、東南亞、南太、中東等主要市場。在中國香港地區,中銀香港BoC Pay與滙豐銀行旗下錢包PayMe成為本地支付標杆,深度覆蓋“食、住、行、游、購、娛、醫、學”全場景,成為香港居民日常消費青睞的移動支付工具。馬來西亞Boost、泰國Kplus、老撾BCEL One、韓國Naver Pay等多個區域本地主流錢包也已接入銀聯網絡。
跨境支付場景的突破更凸顯合作價值。銀聯推動境外合作錢包接入境內支付網絡,並與境內支付機構拓展合作外延,18款銀聯合作錢包已可掃描境內微信收款碼支付,極大便利了境外人員來華支付需求。
此前,銀聯與烏茲別克斯坦最大的本土支付網絡Uzcard開展雙品牌卡發卡合作,當地Agro、Xalq、Aloqa等銀行累計發行銀聯-Uzcard雙品牌卡數百萬張。2025年1月,雙方簽署了3DS發卡功能改造協議,預計年內完成改造,屆時將支持該雙品牌卡綁定境內微信和支付寶錢包,當地居民來華可享便捷掃碼支付體驗。數據顯示,2025年1-11月,銀聯網絡“外包內用”二維碼消費筆數和金額同比分別上漲100%、77%,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
“外包外用”方面,境外銀聯合作錢包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使用頻次同樣快速增長,二維碼交易筆數漲幅約50%。
銀聯與境外錢包的合作模式,既具備多重業務優勢,更承載着深遠的行業與戰略意義。在用戶層面,無需額外開戶下載、全場景支付覆蓋、隱私信息本地保護等特點,解決了跨境支付的核心痛點。在行業層面,銀聯嚴格遵循“四方模式”,與發卡機構、收單機構、錢包等各方合作,以國際通用的業務規則、技術標準和完善的差錯處理、風險管理機制,更好履行客戶風險識別,跨境交易更安全。在區域發展層面,銀聯通過與境外本地主流錢包的深度對接,成為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和區域金融一體化的重要金融紐帶。
中國銀聯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和民族銀行卡品牌,將秉持“互信互聯,共創價值”的戰略願景,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同構建更加開放、包容、互信、共贏的全球跨境支付體系。11月下旬,中國銀聯將於上海召開首屆“銀聯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屆時將發布跨境合作成果,並與境內外合作機構代表發布“開放支付聯合倡議”,共同推動打造更高質量的支付互聯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