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行App“瘦身”趨勢日益顯著,信用卡類獨立App與直銷銀行App成為關停整合的核心品類。截至目前,已有數十家銀行陸續推進旗下相關App的停運工作,均將原有功能統一整合至主手機銀行&&,實現服務集中化。
在信用卡App領域,中國銀行近日通過信用卡官方公眾號發布公告,宣布逐步關停獨立信用卡App“繽紛生活”,其全部功能將遷移至“中國銀行”App。
中小銀行的信用卡App整合步伐更快,關停與功能遷移動作密集落地。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5年前10個月,包括江西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四川農信聯合社等在內的至少6家機構跟進整合,均將信用卡功能統一納入主手機銀行&&。
直銷銀行App關停方面,10月10日,北京銀行發布公告稱,因直銷銀行業務調整,北京銀行直銷銀行App、直銷銀行網站將於2025年11月12日起停止服務,原直銷銀行相關業務功能已遷移至北京銀行“京彩生活”手機銀行App。
“信用卡類與直銷銀行類App成為關停調整主要對象,緣於其業務特性與市場環境的雙重變化。”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對《證券日報》記者&&,信用卡業務在銀行信貸結構中佔比有所下降,且信用卡類App功能相對單一,與主App功能高度重疊,獨立存在價值減弱;直銷銀行作為早期互聯網金融産物,因用戶活躍度低、産品同質化嚴重,其純線上模式逐漸被主App覆蓋,整合後既可保留核心服務又避免資源浪費,反映了業務聚焦與效率提升的行業動向。
薛洪言&&,多App運營模式導致技術維護和人力投入成本高企,而用戶對“一站式服務”的需求日益強烈,分散入口易造成操作繁瑣;同時,監管層對金融客戶端備案的規範也推動銀行精簡冗余應用,通過整合資源提升主&&使用頻次與數據安全水平,這種“減量提質”成為優化資源配置的共同選擇。
薛洪言認為,早年銀行密集推出獨立App是互聯網流量紅利期“跑馬圈地”策略的體現,試圖通過多入口覆蓋不同客群與場景,而如今行業邏輯已轉向“存量競爭下的精細化運營”。這一轉變折射出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三大新趨勢:從“多而全”到“精而專”,通過主App整合實現用戶體系互通與權益共享;從“産品導向”到“用戶導向”,依託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服務;從“線上孤島”到“生態融合”,強化“金融+生活”場景嵌入,逐步向綜合服務&&演進。
銀行App整合過程中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技術架構兼容性、用戶習慣遷移及數據安全保障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銀行需充分考量這些問題,針對不同客戶群體採取差異化策略。
“首先,銀行要優化移動生態,集中資源升級主App,整合信用卡功能實現一站式服務,強化客戶分層與個性化服務,提升用戶活躍度;其次,要強化數字能力,推進IT架構分佈式轉型,引入AI、大數據,實現智能服務與自動化風控;再次,要探索多元服務,主App可拓展財富管理等增值服務,結合‘金融+生活’場景增強客戶黏性;最後,要築牢合規安全防線,保障數據遷移的安全性與合規性。”婁飛鵬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