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並且在發行過程中繼續維持“綠色溢價”。專家&&,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增長,有助於金融機構夯實負債基礎、改善資産質量,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展望未來,綠色金融債在標準完善、加強信息披露等方面仍有一定完善空間。
發行規模已超去年全年
今年以來,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同比大幅增長,前三季度發行規模已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來發行的綠色金融債規模為4316億元,而2024年全年,綠色金融債合計發行規模為2205億元。
綠色金融債的主要投向是綠色産業項目。以10月11日上市的“25國開綠債02清發”為例,其募集説明書顯示,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環境保護産業、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等領域的項目。
遠東資信研究院副院長張林認為,今年以來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增長較快,是政策和市場協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今年&&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系統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綠色資産配置,《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2025年版)》則提升了綠色金融資産管理效率、降低了綠色資産的識別成本。另一方面,市場對於綠色金融債的認可程度有較大幅度提升,綠色産業的經濟價值加速釋放,債券市場流動性明顯改善。
綠色金融債發行規模增長,對於金融機構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有較強助力作用。安融評級首席經濟學家周沅帆告訴記者,綠色金融債的發行是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綠色金融的關鍵抓手,有助於夯實負債基礎,破解期限錯配難題,提供穩定、低成本的中長期專項資金來源;同時,能促使金融機構建立專業的綠色資産識別、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體系,構建覆蓋“信貸、債券、理財、投行”的立體化産品矩陣,推動業務創新,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此外,綠色項目普遍具有現金流穩定、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特點,這有助於改善金融機構資産組合的整體質量。
“綠色溢價”反映市場認可
記者發現,今年以來,新發綠色債券整體票面利率低於普通債券,業內將兩類債券的票面利率之差稱為“綠色溢價”。
比如,國家開發銀行10月發行的“25國開綠債02清發”期限3年,票面利率1.72%,而該行9月發行的3年期普通政策性金融債票面利率1.79%,二者之間票面利率相差7個基點。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統計發現,綠色信用債具有發行成本優勢,相對非綠色信用債存在10個至20個基點的“綠色溢價”。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曾剛認為,越來越多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開始重視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投資,配置綠色金融債成為其優化投資組合、履行ESG承諾的重要方式,部分投資者因綠色投資配額、優惠稅率等政策激勵而青睞綠色金融債。此外,綠色金融債透明度高,資金用途專項,環境效益易於評估,有助於投資人實現對社會價值與經濟收益的雙重追求。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與傳統債券相比,綠色金融債的發行利率通常較低,這種“綠色溢價”現象反映出市場對綠色資産的獨特偏好。由於綠色金融債有明確的“綠色”標籤,更容易被識別和交易。不少機構投資者有嚴格的ESG投資政策和披露義務,配置綠色金融債是其履行社會責任最直接、最易量化的方式之一。投資機構還可以通過投資綠色金融債,向客戶、員工和社會公眾傳遞其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正面形象。
董希淼認為,隨着綠色金融債投資者增多,市場流動性明顯改善,未來“綠色溢價”有望延續。
完善標準是未來發展方向
當前,綠色金融標準不統一,信息披露體系尚不完善,使得部分綠色金融項目存在“漂綠”現象,如何避免該現象的出現是業內普遍關注的一大問題。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應加快制定和完善綠色金融債標準,健全信息披露體系。
曾剛建議,健全相關法規與標準,統一綠色債券定義和認證流程,提升債券認定的權威性,避免“漂綠”現象;加強信息披露與第三方審驗,完善環境效益評估體系,讓投資者獲得透明、真實、可比的綠色項目信息。
周沅帆&&,應持續完善標準制度,加快推進全國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聚焦綠色項目界定、資金投向範圍、環境效益核算等核心環節,形成統一、清晰且具備可操作性的框架規範。同時,以國際通用的綠色金融原則為參考,推動國內標準與國際主流標準的兼容對接,在保留符合我國産業實際的特色條款前提下,實現項目分類、效益評估等關鍵維度的國際互認,為跨境綠色融資和國際資本流入創造便利條件。通過標準化建設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升綠色金融債市場的整體運行效率與國際競爭力。
在完善信息披露與第三方認證機制方面,周沅帆認為,可進一步加強對於發行人資金用途、項目減碳效益等信息的披露要求,建立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流程披露體系。鼓勵獨立第三方機構對綠色項目進行認證與績效評估,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防範“漂綠”風險。
為推動綠色金融債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業內人士認為,還應持續推動綠色金融債産品創新。曾剛建議,豐富産品類型和期限結構,繼續提升綠色金融債在二級市場交易活躍度,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同時,加強政策激勵,如稅收優惠、風險分擔機制等,降低綠色融資門檻。
周沅帆建議,創新綠色債券品種與激勵機制。在傳統金融債基礎上,可拓展綠色資産支持證券、可持續挂鉤債券等創新産品;政策層面可考慮在稅收、資本佔用、再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適度優惠,引導金融機構擴大綠色金融債發行與投資。
此外,周沅帆還建議,培育長期資金與國際投資者參與綠色金融債,優化市場結構。通過繼續優化債券指數納入機制、完善流動性支持工具、強化國際合作等方式,吸引保險、養老金、主權基金等長期投資者配置綠色金融債,推動市場結構更加多元化,助力綠色金融債市場穩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