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已有2565家險企分支機構退出市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3 08:59:34
來源:證券日報

年內已有2565家險企分支機構退出市場

字體:

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瘦身”之旅還在繼續。近日,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平安産險、泰康人壽等多家險企的一批分支機構集中退出市場。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信息統計,截至10月22日記者發稿,年內已有2565家險企分支機構退出市場,較去年同期增長約六成。

  而從險企新設機構來看,截至記者發稿,年內險企新設分支機構272家。以此計算,年內險企分支機構凈退出數量達2293家。

  具體來看,在今年退出市場的險企分支機構中,財險公司分支機構為646家,人身險公司分支機構為1919家,退出的機構層級多為險企的支公司或營銷服務部,機構層級相對較低。

  實際上,最近幾年險企分支機構呈持續流出態勢。2020年至2024年這5年間,合計已有超1萬家險企分支機構退出市場,年均退出超2000家險企分支機構。目前,這一趨勢仍在延續。

  對此,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保險諮詢主管合夥人周瑾向《證券日報》記者&&,由於運營和渠道的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保險行業對線下分支機構的依賴程度也持續降低。因此,出於降本增效目的,險企正在加速撤並低效能弱體機構。與此同時,險企對開設新機構也愈發審慎,加之區域性險企無論是出於自身發展考慮還是監管引導因素,其跨區擴張的節奏有所放緩,導致新設分支機構的步伐也在放緩。

  周瑾進一步&&,對於人身險公司而言,分支機構精簡還與其在過去兩年的渠道結構變化有關。較多需要分支機構和網點支撐的代理人渠道業務持續萎縮,而市場份額大幅上升的銀保渠道則並不過於倚重分支機構支撐。因此,從降本增效的角度考慮,較多人身險公司傾向於壓縮分支機構的布局。

  此外,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近年來,險企投保、繳費、理賠以及其他服務的線上化程度越來越高,對分支機構的依賴度也越來越弱,因此,險企分支機構的減少對客戶的影響不大。

  中華聯合保險集團研究所首席保險研究員邱劍向《證券日報》記者&&,險企分支機構持續“瘦身”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既有市場環境和消費習慣變化的推動,也有險企自身戰略轉型和成本控制的需要。

  邱劍進一步分析稱,從整體來看,或有五大影響因素:保險行業着力推進“提質增效”、三四線城市及縣域保險市場容量有限、險企數字化渠道替代效應增強、頭部險企戰略調整帶動行業機構“瘦身”、高質量發展引導險企結構優化。

  在邱劍看來,險企分支機構持續“瘦身”,可以促進險企優化資源配置,將人力、技術、資金集中於高價值區域和線上&&。同時,可以促進險企業務轉型,倒逼傳統業務模式升級,加快數字化與精細化管理。

  展望未來,周瑾認為,隨着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推進,險企正逐步摒棄依靠“人海戰術”和鋪設機構的發展模式,向線上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集約型精細化經營模式轉型,預計險企分支機構精簡和撤並的趨勢還會持續。

  邱劍&&,未來,險企分支機構不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強”。在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雙重驅動下,其將呈現少而精、功能化、區域聚焦、線上線下融合的特點,這一變革不僅是對過去“人海戰術”的告別,也是保險行業邁向專業化、精細化發展的關鍵一步。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