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我國銀行業保險業規模質量雙躍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5 09:01:23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十四五”期間我國銀行業保險業規模質量雙躍升

字體: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

“十四五”期間,在金融監管總局引領下,銀行業保險業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改革開放中實現了規模與質量的新跨越。

行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這5年,是我國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的5年。

新跨越首先體現在行業資産規模上。在9月22日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産超過500萬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9%,全球最大信貸和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更加穩固。信託、理財、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産近100萬億元,規模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強銀行中,143家中資銀行上榜,前10位我國佔據6席。

新跨越還體現在金融機構體系建設和金融運行情況上。據悉,當前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體系日益完善。金融運行總體穩健。不良貸款、資本充足、償付能力等主要監管指標穩中向好,均處於“健康區間”。

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也是銀行業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的具體體現。據悉,截至目前,全球前五十大銀行有43家在華設立機構,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半數已進入中國。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十四五”期間,面對凈息差收窄、利差損風險上升等挑戰,銀行業保險業主動作為,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為應對凈息差持續收窄,銀行業持續優化資産負債結構。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介紹,一方面,在資産端加大對高收益、低風險資産的配置,發展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等新興業務;另一方面,在負債端推進存款結構優化,降低高成本資金佔比。同時,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升非息收入佔比,加強精細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

保險業則實施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挂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推動車險的綜合改革。深入開展“報行合一”。數據顯示,壽險公司2024年以來壓降成本3500億元,財險公司綜合成本率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費用率更是創20年來的新低,行業內生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十四五’期間,銀行業保險業在總量、結構、功能等維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曾剛評價,這不僅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也提升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增強了金融體系韌性。“對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而言,這些成就為構建現代金融體系、提升金融國際競爭力、維護金融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強調。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有序推進

“與‘十三五’相比,‘十四五’時期風險防範化解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防控重點從以應對增量風險為主,轉向存量風險化解與增量風險防範並重。”曾剛&&。

有效處置銀行不良資産是維護銀行健康發展、防範金融風險的關鍵環節。“十四五”期間,銀行業不良資産處置規模較“十三五”時期增長超過40%。

金融監管總局將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作為重中之重,面對房地産和地方債務風險,金融監管部門積極應對,助力風險化解。

“中小銀行通過合併重組、增資擴股等方式,經營穩健性和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資管業務回歸本源,非標資産大幅壓降;P2P網貸風險全面出清,互聯網金融風險得到根本治理;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日益完善。”曾剛&&,“這些突破性進展為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奠定堅實基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金融環境。”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認為,“十四五”時期金融監管部門在推動風險化解過程中,更加注重優化“內生變量”,引導銀行保險機構完善公司治理、強化資本約束、健全風險預警機制,構建可持續的內生穩定機制。

在此背景下,各銀行保險機構持續提升合規經營與風險管理能力,推動風控體系向精細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以建設銀行為例,該行副行長李建江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在房地産領域風險防控方面,建行在滿足合理融資需求的同時,加強風險研判與監測。截至6月末,房地産業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下降0.05個百分點。

中國人壽在中期業績報告中提出,公司統籌發展和安全,持續優化高效嚴密的風險管理體系,推動風控數智化轉型,創新構建集約化風險防控模式,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關於當前金融風險化解成效,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戰略性成果。全行業抵禦風險的資本和撥備總額超過50萬億元,應對風險挑戰的基礎更加牢固、韌性持續增強、底氣日益充足。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增強

“行業的穩健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和強大的動力,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使得金融體系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經濟主體的需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國軍&&。

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金融服務民生保障顯著增強。

數據顯示,5年來,銀行業保險業融資主渠道作用有效發揮,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數據顯示,其間通過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新增資金170萬億元。保險業累計賠付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

展望“十五五”,金融服務結果和相關制度保障仍有提升空間。受訪專家普遍認為,未來需系統應對結構性、制度性和外部性挑戰。王國軍認為,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和市場結構,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要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加強國際金融合作與規則話語權,並注重高端金融人才培養,為金融強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曾剛建議,着力推進五方面工作,一是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二是建設現代化金融監管體系,三是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機構和市場,四是健全金融風險防控體系,五是深化金融改革開放。通過系統性努力,推動我國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跨越。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