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適配性-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5 09:13:2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證監會: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適配性

字體:

9月22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十四五”期間,我國資本市場實現了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也為“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吳清介紹,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以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為牽引,不斷提升基礎制度、市場功能、監管執法等各方面的適應性、包容性,促進資源更加高效配置,讓優質企業和各類資金更好迸發活力、實現價值。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適配性,以科創板、創業板“兩創板”改革為抓手,推進發行上市、並購重組等制度改革。

  投資端改革實現重大突破

  吳清介紹,過去五年,“四梁八柱”的法規制度體系建構成型,多層次、廣覆蓋的市場體系更加完備,投資和融資相協調的市場功能不斷健全,協同發力的穩市機制逐步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形成。

  今年8月,A股市場總市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近五年,交易所市場股債融資合計達到57.5萬億元,直接融資比重穩中有升,較“十三五”末提升2.8個百分點,達到31.6%。目前,A股科技板塊市值佔比超過1/4,已明顯高於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産行業市值合計佔比。

  這五年,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派發“紅包”合計達到10.6萬億元,比“十三五”增長超過8成,相當於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的2.07倍。“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推進完善資本形成機制和中長期資金入市機制。”吳清説。

  吳清介紹,五年來,證監會推出了一批牽引性強、含金量高的標誌性改革開放舉措。投資端改革實現重大突破。截至今年8月底,各類中長期資金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21.4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2%。融資端改革持續深化。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創企業在重啟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後完成註冊,創業板第三套標準也迎來首單受理。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機制不斷完善。“並購六條”發布以來,已披露230單重大資産重組,“十四五”時期共207家公司平穩退市。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十四五”期間,新增核準13家外資控股證券基金期貨機構來華展業興業,外資持有A股市值3.4萬億元,269家企業境外上市。

  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

  吳清&&,下一步,證監會將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適配性,以科創板、創業板“兩創板”改革為抓手,推進發行上市、並購重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創新,更好支持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優質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茁壯成長。這需要進一步提升制度包容性。

  更好發揮中長期資金“壓艙石”“穩定器”作用,持續強化長周期考核,不斷提高跨境投融資便利度,吸引更多源頭活水,努力讓更多全球資本投資中國、共享成長。

  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和投資價值,支持上市公司深耕主業、做精專業,強化董事、高管、控股股東等“關鍵少數”責任,提升信息披露質量,持續涵養尊重投資者、回報投資者的股權文化,夯實市場“穩”和“活”的微觀基礎。

  提高監管的精準性、有效性,落實主責主業,依法從嚴監管,突出打大、打惡、打重點,把該管的管好,同時堅持嚴而有度、嚴而有效,進一步完善市場監管和風險防範機制,塑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資本市場秩序,促進高質量發展。

  堅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吳清&&,“十四五”時期,證監會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統籌發展與安全,築牢監管防線,嚴守風險底線。

  具體來看,堅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落實“四早”要求,加強全方位監測預警,健全跨市場跨領域跨境風險防控機制,加強逆周期調節,統籌好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同時強化與有關方面的協調聯動,支持匯金公司、社保、保險、證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發揮內在穩定作用,共同打好“組合拳”,築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應對了外部衝擊,投資者信心和市場預期明顯改善。

  穩妥推動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收斂。堅持嚴控增量、穩減存量、嚴防“爆雷”,交易所市場債券違約率保持在1%左右的較低水平。私募基金風險整治紮實推進,約7000家僵屍機構完成出清,“偽私募”等增量風險基本得到遏制。關閉金交所、“偽金交所”成效明顯,應關閉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資質,排查出的上百家“偽金交所”也已經全部得到清理。

  大幅增強監管執法的有效性、震懾力。一方面,聚焦財務造假等投資者深惡痛絕的違法違規問題,既“追首惡”,也“懲幫兇”,系統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綜合懲防體系,堅決破除造假“生態圈”。另一方面,用好用足法律所賦予手段,依法從嚴,把“板子”打準打疼。聯合最高法印發嚴格公正執法司法、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不斷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追責體系。五年來,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和線索超700件,一批責任人被依法嚴肅追究刑事責任。

  扎牢織密投資者保護“安全網”。近年來,特別代表人訴訟首單康美藥業案賠償投資者約24.6億元,紫晶存儲案、澤達易盛案分別賠付投資者10.9億元和2.8億元,一批標誌性案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地,提升了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質效。

【糾錯】 【責任編輯:柴崢】